据印度欧亚时报报道,鉴于城市战的残酷和拖沓,俄军专门开发了新型单兵手持温压弹,正逐步下发给前线的攻城部队。据其制造商 Rostec 公司介绍,该武器名为MRO-A Borodach,是一种手持式小型步兵温压武器,在技术和外观上是一种类似于 RPG 单兵武器的火箭发射器,只不过它发射的是温压弹,而且是一次性的,它可以穿透建筑物和防御工事以及汽车和轻型装甲车,燃烧内部的敌人。正因如此,它被归类为火箭推进的火焰喷射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战争的进行,俄军越来越受阻于城市战,从最开始的马里乌波尔到最近刚刚结束的巴赫穆特,俄军攻城战耗费的时间与资源越来越多。马里乌波尔战役得益于战争刚爆发,俄军可以用最精锐的部队去打,即使这样也打了近三个月才完全攻克。而到了巴赫穆特,或许是俄军的精锐被耗空了,也可能不舍得动用精锐部队了,其攻城的主力换成了瓦格纳雇佣兵,耗费了惊人的9个月才打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据瓦格纳首领普利戈津称,他的部队在巴赫穆特阵亡了2万人才攻下来,相比之下,马里乌波尔的官方阵亡数据约为1400人。可以说城市战越来越难打,但是类似于巴赫穆特的城镇还有很多,要想攻占乌东,实现俄军的既定目标可以说遥遥无期。对此,俄军也早就意识到了,因此早早地就在城市战中投入了大杀器,比如温压弹和铝热剂燃烧弹,正是这两款的武器使用,让俄军攻克了这两座城镇,要不然打的时间还会更长。

俄军燃烧弹焚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这两款武器善于攻坚,但它们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比如铝热剂燃烧弹,俄军通常用飞机空投,在使用前地面的俄军士兵需要后撤出一定距离,以免被误伤,然后再让飞机释放,它对建筑物的破坏非常大,尤其善于摧毁钢铁设施。而温压弹更多的使用炮射,俄军常用TOS-1A多管火箭炮发射,它的射程在10公里之内,需要抵近前线射击,容易遭到乌军炮火的反击,而且由于TOS-1A体积比较大,在城市战中会受到建筑物和狭窄道路的限制而无法充分发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像巷战和室内的近距离作战就无法使用这两款武器,然而这种近距离作战才是城市战的真正难题,这也是俄军投入这两款武器仍然打了这么长时间的原因。在意识到这一系列问题后,俄军决定投入专为城市战而设计的单兵温压弹MRO-A,希望它能够迅速解决城市战。虽然它是一款小型单兵武器,但它毕竟是温压弹,威力依然非常惊人。尽管其制造商并没有透露它的杀伤范围,但我们可以通过它的前身RPO-A Shmel来推算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RPO-A设计于上世纪80年代,发射筒重11公斤,口径93毫米,长920毫米。它有三种不同的弹头,第一种是RPO-A温压弹头,第二种是RPO-D烟幕弹头,第三种是RPO-Z 燃烧弹头。每种弹头的重量都略有不同,但都具有相同的弹道,也就是说瞄准方式相同。其温压弹头重2.1千克,在命中目标后,先通过小型爆炸将温压燃料以雾化云的形式扩散出去,同时弹头破片也会向周围扩散,然后云状的温压燃料与空气接触后会产生二次爆燃,温度高达1000°,同时瞬间将周围的氧气耗空,在产生高温的同时还产生巨大的压力以冲击波的形式扩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说这种弹头爆炸时会产生一个半径超过6米的火球,仅爆炸产生的杀伤半径就达到了50 米,其制造商称它爆炸时的威力相当于一枚107毫米炮弹的威力,约4公斤TNT。这对于小型单兵武器来说,威力堪称巨大,相当于一个步兵携带了一门107毫米火炮,如果普及给所有的步兵,那么火力就逆天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的杀伤力来自爆炸破片、烧灼、高温、缺氧、超压,这种超压会对人的内脏器官造成严重破坏,尤其是对在建筑物等密闭空间之内的人员破坏更为残酷。所以它很擅长城市战,俄军士兵无需与乌军进行残酷的室内争夺战,一发温压弹就可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MRO-A在RPO-A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了轻量化,使发射器重量缩小为4.7公斤,但由重复使用变成了一次性产品,其口径72.5毫米,长900毫米。据介绍,MRO-A的最大射程为450米,直瞄时的射程为90米。士兵从行进状态转换成作战状态时,只需8~10秒即可完成。众所周知,像RPG这样的单兵火箭筒无法在房间内使用,因为它的喷射尾流对操作员伤害非常大,而MRO-A则可以在房间内发射,俄军特意对其进行了优化,当然如果房间太小也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跟RPO-A一样也有三种弹头,其温压弹头重2.9公斤,而且使用了更先进的温压材料,其杀伤力至少比RPO-A大了30%,差不多相当于6公斤TNT,由此推断其爆炸威力相当于一枚152毫米高爆炮弹。其爆炸时产生的火球半径至少在7米,杀伤半径可能达到了65米,威力非常大。如果俄军普及给攻城部队,那么相当于每人扛了一门152毫米火炮,这对数十万乌军来说恐怕是末日降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