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 桑代克的猹

哀悼者形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首先,女性哀悼者象征着死者成为奥赛里斯进而获得永生的过程。普通人经历从生到死,再进入来世获得永生的生命循环实质上是对奥赛里斯神话的摹仿与再现。奥赛里斯神话是古埃及人对死亡的最完整、最深刻的阐释。出现在古王国第五王朝末(约公元前2375—前2345年)的《金字塔文》最早记载了关于奥赛里斯、伊西斯和荷鲁斯的神话。经文隐晦地提及了奥赛里斯为兄弟赛特所杀,其子荷鲁斯为父报仇,重新夺回王位的故事。死去的奥赛里斯在冥界得到重生,成为冥界之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字塔文》将死去的君主与奥赛里斯神等同起来,使死去的君主通过成为奥赛里斯而获得来世永恒的生命。古王国之后兴起的《棺文》开始将死者称为奥赛里斯某某,普通人也可以将自己与奥赛里斯等同起来,通过模仿奥赛里斯而得到重生。

在奥赛里斯死后重生的过程中,他的妻子伊西斯和姐妹奈夫西斯充当着哀悼者的角色,并帮助奥赛里斯实现复活。代表伊西斯和奈夫西斯的女祭司最早出现在古王国时期的祭堂壁画中。在前文提及的安柯玛荷尔的浮雕中,送葬队伍里有一位妇女的地位十分显要,她的头衔是“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位妇女姿态端庄,很可能是墓主人的妻子,或是重要的女祭司,同时也是墓主人的主要哀悼者,扮演着伊西斯女神。她的打扮与其他家庭成员类似:身穿白色长连衣裙,头戴长假发,额头上系着一条长亚麻布带,可能是家庭成员的标识,一只手放在胸膛上,可能在击打胸部。她身后还跟随着三位男性,分别为“神的掌印官,入殓祭司(embalmer)总管”“阿努比斯的入殓祭司”“念咒祭司(lectorpriest)”。这三人都是丧葬仪式中的重要祭司,这位妇女位于他们之前,说明地位比他们更加重要。在一些壁画中,会出现两位“鸢”,代表伊西斯和奈夫西斯。“鸢”还会出现在运输棺椁的船上,分别位于船头和船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埃及,哀悼者鸢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鸟类,经常与护卫女神以及死亡和重生有关。因此,哀悼者鸢的头衔也非常具有象征意义。根据历史记录,在古埃及,哀悼者鸢的头衔可以是:

“西涅”,这个词意为“谴责者”,指的是哀悼者鸢作为精神领袖来引导灵魂进入下一个世界。“巴”,这个词意为“灵魂JUDGE”,指的是哀悼者鸢在灵魂被审判时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哀悼者鸢要确保灵魂达到洁净状态,以便能够前往更高层次的生命。“阿匹斯”(护卫女神之神),这个词意为“母亲”,指的是哀悼者鸢在照顾和安抚死者的过程中扮演了一个如同母亲的角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鸢”的出现意味着葬礼过程本身已经成为死者模仿奥赛里斯死而复生的仪式,女祭司是伊西斯女神的化身,而死者相应地成为奥赛里斯,个体的死亡通过表演性的仪式重复了奥赛里斯死而复生的过程,进而将死者与冥界之神的生命循环联系在了一起。这一点在新王国的一篇纸草文献(PapyrusChesterBeattyI)中也得到了印证。这篇文献记载了荷鲁斯与篡位的赛特进行战争的故事。荷鲁斯与赛特在九神的法庭上接受审判,众神将王位判给荷鲁斯,赛特也服从了审判,成为太阳神的侍从。文献并未提及奥赛里斯是如何为赛特所杀害的,但复活的奥赛里斯为众神生产小麦与大麦,是众神供奉的来源。

在古埃神话的叙事逻辑中,奥赛里斯代表着自然界周而复始的生命萌发,而赛特则代表着对生命扼杀和生命消逝后的贫瘠与混乱。因此,象征着伊西斯与奈夫西斯的两位女祭司将死者的葬礼仪式与奥赛里斯的死亡和重生联系起来,奥赛里斯的死亡与重生代表着宇宙生命的循环,每一位死者都可以通过模仿奥赛里斯来将自身纳入宇宙的生命循环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在《金字塔文》中,为死去君主哀悼的神祇不仅包括伊西斯与奈弗西斯两位女神,尼特(Neith)和赛尔克特(Selket)女神被称为奥赛里斯的哀悼者,瓦杰特(Wadjet)女神也为死去的君主哭泣。因此,广泛参与到丧葬仪式中的哀悼者除了象征伊西斯与奈夫西斯两位女神,很可能也是其他神祇的化身,是模仿奥赛里斯仪式所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了代表哀悼死者的女神,浮雕壁画中的女性哀悼者形象也象征着女神的哺育。女性哀悼者常以双手击打胸部的形象出现。在第十八王朝一座官员的墓室壁画中,送葬队伍中的两位“鸢”身穿长裙,双手交叉在胸前,做出击打乳房的动作。在古代希腊罗马世界,妇女在丧葬仪式中袒露胸部并击打乳房是一种传统的习俗,这一习俗与产奶有关,象征着死后重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字塔文》中也有女神击打乳房并为死者哺乳的咒语:“你是那里的乳牛,你是那里的哺育之牛,到他身旁,哀悼他,为他击打你的乳房。”在另外一层象征意义中,女神哀悼时所流下的眼泪代表着哺育之水。在古埃及的神话体系中,人类诞生自创世之神的眼泪。《棺文》咒语第1130条写道:“我(指创世之神)从我的汗水中创造了众神,从我的泪水中创造了人类。”在后期的宗教文献中,伊西斯女神的泪水是尼罗河水的源头,源头之水带来了沿岸生命周而复始的生长,从而也带来了奥赛里斯的重生。在《伊西斯与奈夫西斯之歌》中,伊西斯这样说道:“我今日在这片土地上发了洪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古王国到新王国,哀悼者的形象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哭泣与眼泪变得越来越重要。《金字塔文》实际上并未出现关于女神眼泪的描写。从官员贵族的墓葬装饰来看,新王国之后才出现了对女性哀悼者眼泪的刻画,同时,男性和女性哀悼者的形象也开始产生巨大差异:男性哀悼者的形象较为克制,而女性哀悼者的形象则更为夸张,出现了泪痕、尘土玷污的衣裙、张开的嘴唇等特别的细节描绘,这是古王国时期的哀悼者形象刻画所不具备的。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新王国时期,女性哀悼者的宗教象征意义变得格外重要。

一方面,她们象征着使奥赛里斯复活的伊西斯女神,另一方面,她们也是哺育死者的女神,她们的眼泪象征着伊西斯女神的眼泪,代表着尼罗河泛滥的洪水,也是死者的重生之水。古埃及艺术是程式化与象征性的,哀悼场景并非对现实的写实主义描绘,而是对死亡—重生这一宗教观念的仪式性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哀悼场景首先也是对死亡所带来的悲伤状态的描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真实情感,是古埃及人对人性的刻画方式。通过将情感的表达融入神话与仪式的重演中,古埃及人为真实情感的表达找到了宗教上的合理位置,即视人类情感为宇宙秩序的有机组成部分,将对死亡的悲伤情感与丧葬仪式、宗教教义统合到丧葬仪式过程中,进而形成人性、自然与宗教价值观的和谐表达。

在阿玛尔纳时期,太阳神阿吞作为唯一信仰,日轮阿吞象征着创造世界的生命力,在这一新信仰的影响之下,对哀悼者形象的刻画又有了新的变化。在阿玛尔纳王家陵墓的壁画中有国王与王后哀悼麦克特阿吞(Meketaten)公主的场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一场景中,国王埃赫纳吞高举双臂,躬身向前进行哀悼。其身后的随从人员也以哀悼者的形象出现,高举双臂指向头顶,女性哀悼者在前,男性哀悼者紧随其后,采用相同的哀悼姿势。这是阿玛尔纳王室装饰所特有的场景,同时也是首次以艺术形象来表达国王与王后的悲恸情绪。这样的艺术形象一方面是受到了阿玛尔纳艺术中自然主义风格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中王国以后宗教思想和生死观念变化的必然结果。

传统的宗教经文如《金字塔文》《棺文》与中王国晚期开始出现的《亡灵书》旨在帮助死者进入来世获得永生,并对来世的美好生活进行赞颂。但从中王国晚期开始,强调死亡的悲伤以及对死亡的悲观看法也开始出现在主流的文学作品中。在散文《一位厌世者》中,作者探讨了在世态炎凉之中人如何自处以及如何面对死亡的问题。而《竖琴之歌》则更加深入地表达了死亡的悲伤与无奈,劝说人们珍惜今生美好的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古埃及知识分子在编纂文献时吸纳了多种价值观念,将对此岸生活的肯定与对死亡的悲观看法也纳入对死亡与来世的表达之中,哀悼者形象与《竖琴之歌》在死亡的态度方面具有一致性。综上所述,古埃及陵墓中的哀悼者与哀悼场景有着深刻的宗教意义,随着宗教思想的不断发展,哀悼者的形象也随之改变。从古王国时起,官员贵族就在陵墓祭堂中刻画送葬队伍的形象,其中开始出现掩面而泣的哀悼者。祭堂的哀悼者虽然既有男性也有女性,但有两位女性哀悼者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她们拥有“鸢”的头衔,象征着伊西斯与奈夫西斯两位女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哀悼场景在宗教仪式层面是伊西斯与奈夫西斯哀悼奥赛里斯场景的再现。新王国以后,哀悼者形象更强调对女性哀悼者悲痛流泪的刻画。对眼泪与泪痕细节的强调源于新王国以后宗教上对伊西斯女神的强调,她的眼泪成为重生之水与尼罗河洪水的来源,哀悼妇女的眼泪代表着女神的眼泪,帮助死者在来世得到重生。此外,从古王国开始,女神就是死去君主的哺育者,这一观念是新王国时期哀悼的妇女袒露乳房或击打乳房形象的来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质上,哀悼场景是古埃及人将对死亡看法具象化的表达。死者的丧葬仪式不仅仅是通向重生的仪式,死亡所带来的混乱与悲痛也被纳入仪式过程之中。通过奥赛里斯神话,古埃及人将死亡现象转化为与宇宙秩序相一致的宗教现象,而哀悼与痛哭的行为经由这一过程合理化,人类自身的情感也就纳入死而复生的生命循环之中。同时,通过强调死亡的悲痛,生命的重要性也得以展示,体现出古埃及宗教观念的自然主义特征与文明早期萌发的人本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