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运动能让身体更耐痛

先前的一些研究表明,那些有着运动习惯的个体,在预防慢性疼痛方面更具优势。最近, PLoS ONE 杂志上一篇论文再次显示,常运动可以让人体更耐痛。研究者分析了超过1万名挪威志愿者的调查研究数据,这些人会报告自身的活动水平,并通过冰水测试评估疼痛耐受水平。

总体来看,那些报告有日常活动的个体要比长期久坐的拥有更高的疼痛耐受性,并且活动量越高,疼痛耐受性会越强。研究人员建议,加强体育锻炼可能是缓解和改善慢性疼痛症状的潜在策略,未来他们计划进一步确认其中的因果关系,并评估其治疗潜力。

DOI:10.1371/journal.pone.0285041

姜黄素可以帮助抑制肿瘤

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癌症类型之一,根据过往研究,许多患者的细胞中的抑癌基因p53会出现失活。这一基因的编码产物包括一种具有肿瘤抑制作用的微小RNA,miR34。而在Nature子刊《细胞死亡和分化》(Cell Death & Differentiation)的一项研究中,作者发现姜黄素能够激活miR34,并让其继续发挥消灭肿瘤的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姜黄素可以独立于p53,发挥抑制结直肠癌的作用(图片来源:DOI:10.1038/s41418-023-01178-1)

作者尝试给人类结直肠癌细胞系中添加了适量姜黄素,结果发现其能增加癌细胞中活性氧的水平,而ROS可以激活下游信号通路,通过转录因子NRF2促进miR34生成。据他们在结直肠癌小鼠中的观察,姜黄素在诱导miR34后诱导了肿瘤的程序性死亡,并且可以抑制癌细胞向外部转移。这或许能成为未来一种可用的癌症治疗策略。

DOI:10.1038/s41418-023-01178-1

气候变暖,北极松鼠遭了殃

松鼠需要通过冬眠度过寒冷、缺少食物的冬天,但随着气候变暖,北极地松鼠在从冬眠中苏醒时遇到了点麻烦。《科学》杂志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雌性地松鼠苏醒的时间比雄性早了10天,这看似不起眼的10天会给生态系统带来联级影响

与全球其他区域相比,北极的升温速率尤为突出,一个显著表现就是阿拉斯加冻土层的变暖。研究团队发现,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永久冻土在冬季的冻结速度放缓,导致地松鼠在冬眠期间的产热减少。更重要的是,对变暖的物候反应存在性别差异:只有雄性地松鼠会提前苏醒。作者表示,冬眠时间的缩短可能让地松鼠更容易被饥饿的捕食动物所捕捉,此外两性苏醒时间的不匹配可能影响其生殖率。这些变化或将对北极地松鼠的种群变化以及北极食物网的功能产生不利的持续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阿拉斯加北部,一只北极地松鼠从洞穴中探出了头(图片来源:Oivind Toien/University of Alaska Fairbanks)

DOI: 10.1126/science.adf5341

纳米颗粒HIV疫苗激活人体T细胞反应

本周,《科学》杂志报告了一款新型HIV候选疫苗在1期临床试验中的积极结果:几乎所有接种疫苗的试验参与者都产生了强烈的T细胞反应。

这款名为eOD-GT8 60-mer的纳米颗粒疫苗所使用的抗原由国际艾滋病疫苗倡议协会(IAVI)和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合作开发。这项1期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未感染HIV的健康成年志愿者中测试候选疫苗的安全性和免疫反应,参与者间隔8周接种两剂疫苗或安慰剂。

在先前的研究中,候选疫苗已被证明可以刺激人体B细胞,产生靶向HIV VRC01家族衣壳蛋白的广谱中和抗体。而此次对接种者T细胞反应和表位特异性的新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这款候选疫苗可以诱导强烈的CD4 T细胞反应,而这种免疫反应对于帮助发展高亲合力的中和抗体反应至关重要,意味着可以增强疫苗效力

DOI:10.1016/S1470-2045(23)00112-2

首次在人脑直接检测到慢性疼痛

疼痛是一种主观且有个体差异的感觉,过去研究人员通过患者的自我报告来收集有关慢性疼痛的数据。日前,《自然-神经科学》发表的一项新研究指出,监测特定脑区的活动信号可以用来评估一个人的疼痛程度。这项研究首次实现了对慢性疼痛的体内直接检测,或有助于知道慢性疼痛的诊断,找到新的疗法。

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研究人员在4名患者的脑中植入了电极,这些患者分别因卒中或截肢而长期疼痛,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提示,其前扣带回(ACC)和眶额叶皮层(OFC)与疼痛有关。此后的3~6个月里,患者会自我报告疼痛水平;与此同时,上述两个脑区植入的电极会记录下神经活动。利用机器学习技术,研究人员通过高灵敏度的神经活动成功预测了疼痛的严重程度评分。他们还发现,由此可以区分慢性疼痛(与眶额叶皮层的相关性更强)和急性、由实验人员施加的热痛(与前扣带回的相关性更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名研究参与者的正面X射线图像,显示植入的大脑记录电极(红色斑块)与两侧的双向大脑刺激、记录植入物相连(图片来源:Prasad Shirvalkar)

DOI:10.1038/s41593-023-01338-z

适当缺氧,寿命可能更长

氧气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成分,但过量的氧气也会造成组织损伤。此前有研究提出,氧气限制与酵母、线虫和果蝇寿命的延长有关,但其对哺乳动物的影响尚不清楚。在一项发表于PLOS Biology的研究中,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提出,适当的氧气限制可以延长小鼠的寿命,展现出抗衰老的潜力

研究团队使用了一种早衰的小鼠模型。一批小鼠在出生4周后被转移到氧气浓度只有11%的低氧环境中(相当于海拔5000米的氧气浓度),相比于生活在正常氧气浓度(21%)中的小鼠,前者的寿命延长了50%,并且与衰老相关的神经缺陷发作时间也更晚。此外,研究还排除了氧气限制对小鼠饮食量的影响,说明氧气限制起作用的原因并不是饮食限制,而是某种未知的机制。未来,仍需更多研究来阐明氧气限制潜在的健康收益及作用机制。

DOI: 10.1371/journal.pbio.3002117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