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尔街正在密谋超级做空印度股市

今天的印度,自豪自满之情外溢泛滥。

看看我印度吧!要论加入的国际重要组织,恐怕美国都要高看我几眼。G20有我吧,上海合作组织有我吧,金砖国家组织有我吧,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有我吧,“印太经济框架”有我吧,中东以色列美国印度阿联酋安全组织有我吧,我整个一个全世界最香的香饽饽啊!谁都想借助我狐假虎威啊!中国俄罗斯这么拉着我,你美国咋的,不也是天天求着我“赶紧的,制裁俄罗斯啊!”你说什么?我差价根本赚不过来,你竟然要求我放弃!好吧!你们拿什么交换啊?膨胀的结果是东施效颦只学会了皱眉头,丑上加丑;邯郸学步,学得自己忘记了如何正常走路。

第一,印度为何热衷于充当搅局者?

高估自己,低估别人,可能是印度的天性。全国上下的言行举止始终被一种自恋到癫狂状态的神经性过敏症所指使。以为自己就是如来佛的手心,谁纵有七十二变也难逃出它的掌心。错位思考问题是对垒博弈者之间的一个巨大鸿沟。希望左右逢源的印度,甘愿充当成为被美欧反复利用的搅局者角色,实现不劳而获的梦想。

那么,西方为何选择了印度呢?自认为“白人至上”、“西方中的西方”的盎格鲁撒克逊殖民主义者的圈子,在全球还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绰号:“搅屎棍”。美国英国是其执棍者。

的确如此!美英是世界上最不希望见到和平曙光的国家。念念不忘的就是企图实现美国的王权永恒和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美梦,时时刻刻梦想凌驾于任何国家主权、宗教信仰之上。美国口中所谓的和平也是全世界所有国家都以美国马首是瞻的和平。俄乌冲突表明,美国惯之于鼓噪发动战争,拉帮结派建群,挑动阵营对立,是强力破坏全球和平稳定合作秩序的罪魁祸首。

秉持“谁也不能过得比我好”的红眼病理念,美英为首的盎格鲁撒克逊人在全球见缝插针制造矛盾,不断挑起国与国或者民族之间的争斗,窃取渔翁之利,而且屡试不爽。同样,这个臭名昭著的圈子对中国发展采取的搅屎棍式的下作之法已经持续多年。但是,近年发现,针对中国的下三滥做法应者寥寥。于是,选择代理人就成了不二之选。昔日英国的殖民地印度被推向前台。

的确,印度除了盲目自大的心理作祟膨胀,自以为是当今世界左右逢源、拉帮结派者们不可或缺的最大最香的香饽饽才是根源所在。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局势下,美俄都在极力拉拢印度。基于成为国际大国的强烈愿望,这种感觉让印度非常受用。

印度对“公器私用”极度痴迷。以G20峰会为例。2023年的G20峰会,将于9月9日至10日在印度举行。自“接棒”之日就开始憋破脑仁般想一己私利的鬼点子。

为了谋取印度控制的印巴克什米尔地区永久化合法化,竟然在领土争议地区召开美其名曰“G20旅游峰会”。被中国断然拒绝后,狗仗人势,在日本列席G7会议期间,扬言中国如果不尊重印度,那么中国与印度的边境,将永远不会安宁。

印度如此不可理喻,还真有必要再一次被打回到1962年的原形。

被莫迪视为今年5月份的神机妙算之旅,在参加G7会议、间隙插针召开“四方安全对话”之后,对南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访问,参加已经过去八年的第三届太平洋的岛屿合作峰会(简称FIPIC),再赴澳大利亚,实现十年之内的第二次访问。一站式巡游,莫迪自认为这对印度扩大国际影响力实现超越梦想,甚至对自己梦寐以求的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都增加了超级筹码。

2022年推出的卢比结算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2年推出的卢比结算令

第二,印度卢比结算令,成为全球东施效颦的实锤笑料

印度央行于2022年7月,正式出台国际贸易的卢比结算机制。规定卢比与其他货币的汇率由市场决定。印度进口商要根据海外卖方的货物或服务供应发票以卢比付款,印度的出口商则从伙伴国代理银行指定的特别账户中以卢比取得出口收益。此举旨在“促进全球贸易的增长,促进印度的出口,支持全球贸易界对卢比日益增长的兴趣”。

普京的“卢布结算令”,强制要求“不友好国家”使用卢布与俄罗斯做生意,确实展现了危难之际力挽狂澜的作用。但印度可能忘了,普京锚定的东西是什么了。卢布结算令以俄罗斯拥有的全球举足轻重的石油和天然气背书,而欧洲如果拒绝无异于自寻死路。可印度卢比呢?比较一下就知道,2022年,卢布兑美元不仅从最低升值超过200%,成为今年全球最炙热的货币。而上年的印度卢比兑美元贬值幅度10.19%,创下2013年以来最高记录。

2021年至2023年印度卢比对美元走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1年至2023年印度卢比对美元走势

我们都明白,货币强弱的运行机制在于国家机器的强弱程度。即必须有相对应的锚定物。印度用什么锚定?丰富的资源?劳动力人口?GDP总量?科技产业创造力?都差距太远,赚吆喝成分居多。莫迪老仙现在飘飘然得太厉害,总以为印度和他自己现在是无论G7还是四方会谈机制还是北约甚至金砖国家特别是G20等等这些组织里最香最有诱惑力的一方,如此自我感觉良好持续下去,最终会因为物极必反把自己逼进死胡同。

最简单的一个道理:卢比和其他货币尤其是美元贬值程度很大,如果一个同印度进行贸易的国家以卢比同印度结算,首先就要承担卢比兑美元的贬值损失,除非该国或公司不会用美元进行贸易。但这绝不可能。即使俄罗斯,虽然推出卢布结算令,但数据显示,整个俄罗斯贸易中,还是美元欧元人民币居多。

如果说莫迪此举是坚定去美元化,更是自寻死路。因为印度的贸易尤其是核心技术均有求于美国。拿拐杖在美国手里。而印度向美国出口的货物均有替代国。就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为例,印度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说明印度连起码的定价权资格都没有。仅仅石油对外依存度超过80%。何况,卢比更不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确定的特别提款权币种(SDR),卢比与IMF确定的五种国际货币:美元、欧元、人民币、英镑、日元卢比相比,差距过大。再者说了,卢比更不是多国愿意选择的储备货币。那就至少要体现出强势货币的能力吧!但是,卢比兑美元的表现已经一目了然。

俄罗斯行我也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俄罗斯行我也行

所以说,卢比结算令,与其说是照虎画猫,准确说是东施效颦。当然啦!莫迪用此举恶心一下拜登,加快拜登蹬腿歇菜步伐倒也是一桩大快人心的搞笑剧,可以等等看看续集会不会有意外之喜!

以印度和俄罗斯双方的贸易结算为例。在尝试以卢布卢比结算过程中俄罗斯发现,砸在手里的卢比根本花不出去。经过长达数个月的谈判,双方暂停了以卢比结算双边贸易。俄罗斯心里希望用人民币等第三方货币进行支付。因为,一旦长期实施卢比结算机制,俄罗斯每年超过400亿美元的等量卢比外汇盈余根本无处可去。

根据印度商工部的数据,2022-2023财年前11个月,俄印两国的双边贸易总额达到了444亿美元,其中俄对印出口额为416亿美元,印对俄出口额仅为28亿美元,占双边贸易总额的7%,也就意味着俄罗斯对印度的贸易顺差达到388亿美元。

核心问题是,卢比既不可自由兑换,更是因为印度在全球商品出口份额中的比例仅为2%,而俄罗斯的其他贸易伙伴对卢比兴趣索然。卢比几乎砸在俄罗斯手里毫无用处。这是典型的印度卢比目前的国际贸易规则里的真实处境,

莫迪:唉,印度经济看得我揪心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莫迪:唉,印度经济看得我揪心啊!

第三,印度是典型的全世界投资者“梦魇之地”和“跨国公司的坟场”

印度是全球商业巨头投资风险最大的国家。

尽管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和日本在政治诉求上,满口都将印度视为天然合作伙伴,但恰恰是它们的企业或者干脆撤出印度,或者大幅缩减印度的业务规模。美国国务院发表的《2021年投资环境声明》将印度描述为“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经商之地”。

美国曾经寄希望于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并鼓励美国企业踊跃投资印度,印度政府也提出了丰厚的补贴试图吸引美国企业。实际结果是,这些来到印度的美欧公司最终要么退出印度市场,要么搁置了投资印度的长期计划。显然,印度成为了外资的投资“黑洞”。

确实,美国一直期待在帮助印度崛起的同时,希望印度能够遏制中国不断增长的势头。但是,再美丽的幻想终究成不了现实。虽说印度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之一,但其经济政策仍然让美国、欧洲和日本的官员和投资者“乘兴而来,失望而归,大呼上当!”

2019年至2021年三年间,全球流入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比例从3.4%下降至2.8%。与此同时,中国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中的份额从14.5%上升到20.3%。

当世界企业巨头在印度完成投资之后,印度就会设法设置各种陷阱来收割羊毛。

美国的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沃尔玛、亚马逊、福特、微软、IBM;芬兰的诺基亚、韩国的三星、我国台湾地区的富士康,都曾经被印度政府开出高额罚单。

截至目前,超过500家中国企业在印度投资受到敲诈。小米、OPPO、VIVO等中国企业均遭受印度疯狂收割。

2020年6月,印度电子和信息技术部决定禁用包括TikTok、微博、微信、UC浏览器等在内的59款应用。2020年7月,又有275个中国APP被纳入禁用“清单”。

问题出在印度任意宰割外资企业的勒索、罚款、追税三位一体的“夺命政策”。当世界企业巨头在印度完成投资之后,印度几乎毫无例外地设法设置各种陷阱来收割羊毛。甚至专门新增法律法规为自己的掠夺行径找到“追溯理由”。

通俗说,只要是跨国企业,凡是在印度所生之财,必须留在印度。如果转移出国,印度选择罚没干净了事。

据相关数据统计,从2014年至2021年,共有2783家跨国公司关闭其在印度的子公司或办事处。

卸磨杀驴式的吸引外资手段最有可能把印度自己推进深渊。

举例说,印度建国75年来,其中73年贸易处在逆差状态,而且呈现不断之势。2022年,逆差达到2735.32亿美元。创出新的纪录。而维系外汇收入的手段相对有限。大致为三个方向。

一是IT服务外包、珠宝出口。印度自己估算数据显示,全球90%的钻石加工产能由印度掌握;铁矿石和金属制品出口成为印度对外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海外侨民汇款。印度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劳务输出国,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在海外就有3200万印度人, 2022年这部分大概是1000亿美元左右。

三是政府放任超级诈骗组织泛滥无度,敲诈国外钱财。2020年,印度人通过电话诈骗骗取的金额就高达280亿美元,其中从美国人那里骗走200亿美元,从加拿大骗走约80亿美元。

如果一边宰割跨国公司,一边毫无新的创汇手段产生,印度最终将会被高额外债击倒。

印度Adani股票雪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度Adani股票雪崩

第四,华尔街空头狙击阿达尼,正在揭开印度国家危机四伏的真相

阿达尼集团1988年由高塔姆·阿达尼创立,位于印度总理莫迪的老家古吉拉特邦。业务包括港口管理、发电、输电、再生能源、矿业、机场管理、天然气、食品加工和公共建设等,市值超过2000亿美元。

今年1月24日,美国做空机构兴登堡研究公司发布106页的报告,称阿达尼帝国是“公司历史上最大的骗局”,在进行资本扩张的同时掩盖企业负债,通过境外空壳公司实施“厚颜无耻的财务欺诈、操控股市及洗钱”等不法行径。该公司已建立针对阿达尼的空头头寸。

阿达尼集团随后多次发表声明批评该报告,称其“毫无根据”且“充满恶意”,甚至裹挟着莫迪政府的力量,在1月30日周一印度股市开盘前发布长达413页的报告,声称将对兴登堡采取法律行动。称兴登堡的指控“是选择性错误信息的恶意组合,以推动不可告人的动机”,“这是对印度,对印度机构的独立性、诚信和质量,以及对印度的增长故事和雄心的蓄意攻击”。兴登堡的回击可谓辛辣准狠:“欺诈不能被民族主义掩盖”,“印度的未来正在被阿达尼集团拖累,该集团披着印度国旗,系统地掠夺这个国家”。

可以说,美国做空机构兴登堡研究公司对印度首富高塔姆·阿达尼创立的大型企业集团阿达尼的暴击做空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印度这种投资环境以及莫迪和财阀的暗箱操作,最为潜在的也是最容易被击穿印度经济的就是15年离奇涨超100倍的印度股市。

兴登堡在短短的一周之内,使得阿达尼市值蒸发700多亿美元,高塔姆·阿达尼的个人财富排名也从全球第三跌至第十一。面对兴登堡以及合作者们提出的“财务欺诈、操控股市及洗钱”指控,在边否认指控边诉诸“这是对印度攻击”的民族主义。

阿达尼集团被认为是印度经济腾飞的象征,阿达尼本人和印度总理莫迪关系密切。印度政府和监管机构在此次事件中尴尬地保持沉默。为了印度的声誉,该国监管机构应该着手处理阿达尼问题,并宣布调查相关指控。

阿达尼集团股票的暴跌使印度失去了其全球第五大股票市场的地位,跌至第六,位于法国之后。“如果拖累持续下去,印度的排名可能会进一步下滑。”

深知问题严重程度的莫迪政府保持了沉默。莫迪的人民党政府对阿达尼集团获取大批贷款放宽监管,甚至允许阿达尼集团在资质不足的情况下参与国有资产私有化竞标。事实真相如此,如何抹杀?

而《纽约时报》分析认为,阿达尼集团与印度政府的关系正在接受审视。阿达尼与莫迪关系密切,他的商业帝国近年来从印度政府获得了许多好处。到目前为止,莫迪和他的政府一直没有介入这场纷争。兴登堡正在做空的是阿达尼集团,而非印度股市,但严重影响了印度投资者的信心。印度监管机构正在对兴登堡提出的指控展开调查。

《华尔街日报》火上浇油。阿达尼集团在印度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是重要的煤炭供应商、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基础设施建设者。这场争斗可能对印度的能源行业及向清洁能源的转型产生广泛影响。

彭博社认为,阿达尼集团是莫迪领导下实现印度经济雄心的重要工具。即使没有阿达尼集团,印度政府也会创造出一个类似的“国家冠军企业”。

此次事件不仅关系到阿达尼集团,也自然威胁着莫迪的宏图大业。日思夜想成为美欧眼里的中国可靠替代者,成为制造业巨头和新兴市场最佳投资组合的核心的想当然刹那间消失。兴登堡的报告可能仅仅是印度触碰巨大冰山之前的一角而已。

阿达尼与莫迪真乃“莫尼之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阿达尼与莫迪真乃“莫尼之交”

美国金融大亨索罗斯,近年来干脆成为指责印度总理莫迪与阿达尼集团的先锋。2020 年,索罗斯称“印度民族主义正在可怕地崛起”,表示莫迪“正在建立一个印度教民族主义国家”。今年2月,索罗斯在参加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声称,印度是民主国家,但莫迪领导的政府破坏了印度的民主政治。索罗斯认为,作为莫迪的重要支持者,高塔姆·阿达尼及其领导的跨国企业阿达尼集团勾结政商两界,大肆腐败,是破坏印度民主的典型代表。做空阿达尼集团将削弱莫迪对印度联邦政府的控制,刺激印度的民主复兴。

第五,蹭靠紧贴盎格鲁撒克逊殖民主义者圈子,赌注押宝方式施展抱负

无论是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五个英语国家所组成的五眼联盟(Five Eyes Alliance,缩写为 FVEY),还是美英澳的“奥库斯”联盟,都是基于共同拥有对盎格鲁撒克逊文明优越论的认同类聚而成的小圈子而已。而今,美国再次包藏祸心,围绕围堵中国展开新一轮建群节奏。

但是,作为亚洲国家的印度,好似看准了通过蹭靠紧贴盎格鲁撒克逊殖民主义圈子,借机实现自己的大国强国之梦。

只要细看究竟可知,印度几乎成为美国“建废群”总统拜登遏制中国棋盘上的最大棋子。

连同美国裹挟的北约等整个西方阵营,都在不断给印度的嘴上抹蜜,口口声声赋予印度“大国地位”。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甚至在公开演讲中表示,印度是印太地区的“关键角色”,在世界舞台上“举足轻重”。之后他又老调重弹,宣称中国正在挑战所谓“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而印度基于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应该和北约一道“维护当前秩序”。北约应该和印度一起行动。斯托尔滕贝格强调,来自“阿富汗、国际恐怖主义和海上安全”等方面的诸多挑战,将印度与北约联系在了一起,北约和印度应该团结起来,而中国的崛起已经是北约与印度“共同的问题”。

而今年的五月,印度的莫迪可谓在欧美眼里红得发紫。5月19日至21日,G7峰会在日本的广岛举行,各怀鬼胎的一帮政客们就如何共同“反华反俄”一顿瞎扯以外,未能形成任何有利于世界发展的成果而草草了事。以遏制中国为“神职”的拜登更是因为债务违约如箭在弦,草草赶忙回国处理内乱。而受邀参会的莫迪,俨然一副走狗架势,竟然捡起拜登的衣钵,按照美欧制定的脚本诋毁污蔑中国。G7峰会上,拜登吹捧莫迪在G7受欢迎程度让自己羡慕嫉妒恨,极为受用此捧的莫迪,使着劲儿高调对抗中国,把美国马前卒子的角色演绎到极致。

细数印度在莫迪掌管下的各种行径,可谓在跪舔蹭靠美欧圈子的路上狂奔。

“四方安全对话”(QUA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方安全对话”(QUAD)

其一,加入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

2021年3月,美国、日本、印度和澳大利亚四国领导人首次召开“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对话的议题涉及印太地区的海上安全、供应链、关键技术、稀土安全等。拜登在会谈中强调了“四方对话”机制的重要性,称它致力于寻求“实际的解决方案和具体的成果”。他说:“我们重申承诺,即确保我们的地区受国际法管辖,致力于维护普世价值,以及免受胁迫。” 已经下台的澳大利亚前总理莫里森称,这次对话的举行标志着“印太地区迎来新黎明”,而该地区将决定“我们的世界在21世纪的命运”。印度总理莫迪和日本前首相菅义伟都强调,“四方对话机制的时代已经来临”,四国将继续推进合作,以维持印太地区的稳定与繁荣。而在今年的G7会议期间,四国借机召开所谓的峰会,其发表的联合声明直接对中国南海发表态度蛮横的干涉言论。

线上操作I2U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线上操作I2U2

其二,加入美国主导的美国、以色列和阿联酋四国“四方经济坛,I2U2”(字母I指印度和以色列,U指美国和阿联酋)。号称四国之间要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这正是美国试图干涉中东国家内政,企图把以色列植入到美国中东国家盟友体系之中的图谋。2021年10月18日,美国与印度、以色列和阿联酋在线上启动此论坛

正如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政治学、政府和国际事务学院的研究员凯文·里姆(Kevjn Lim)所说,I2U2的形成,体现出拜登政府正试图整合印太地区和中东地区两个独立的“战略环境”,希望在不同地区的美国合作伙伴之间建立紧密关系。《纽约时报》直接指出,I2U2无非是拜登的“四方安全对话”(QUAD)的一个“配套项目”(companion project),其目的试图建立“印太地区”与中东地区联动的跨地区盟友体系,在亚洲及中东遏制中国影响力。而印度正是I2U2和QUAD的双重成员。

其三,选择性加入“印太经济框架”(Indo-Pacific Economic Framework,简称IPEF)。2022年5月,拜登在日本宣布启动“印太经济框架”。有14个国家加入,分别是美国、澳大利亚、文莱、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西兰、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和斐济。这些国家的GDP总量,约占全球40%。各方指责拜登端出来的是一个美其名曰具备四大非凡支柱的、能够彻底把中国排除在外的“印太经济框架”其实质是“空架子”,全是“大棒”,没有“胡萝卜”,难有吸引力。

一是公平和有弹性的贸易,二是供应链弹性,三是基础设施和脱碳,四是税收和反腐败。然而,稍有常识的人一看就明白,美国天真烂漫异想天开的童稚气又犯了,拉别人给自己抬轿子,想在印太地区遏制中国,但绝对不提承诺扩大贸易和投资。如果美国想在印太地区遏制中国,那就需要通过承诺扩大贸易和投资。既不是经济协议,也不算贸易协定,而是一个松散的框架,就连美国最权威的智库都说,“印太经济框架令人惊讶地缺乏实质性内容”。不仅没有一条和美国市场有关的条款不说,如关税减让、市场准入等,而这两者恰恰是促进自由贸易的前提条件。

2022年9月10日,印度以“目前看不到益处”为由,宣布暂时退出“印太经济框架”贸易谈判。刚刚上路IPEF就被印度把拜登最想得到的核心贸易支柱给拆了。印度印度宣布退出贸易领域谈判,意味着美国企图最想实现的大踏步进入人口体量和发展前景看好的印度的布局踏空。

其四,2021年4月,印度、日本和澳大利亚正式启动了“供应链弹性计划(SCRI)”,以强化三方之间的供应链合作,在技术和人才方面互相取长补短,最大程度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特别是启动了对中国经贸往来的风险评估,首次讨论印度与中国经贸往来的必要性。

美国并不打算和印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并不打算和印度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而最为印度看重的印美贸易协定在2021年8月,被美国明确告知印度“不感兴趣”而画上休止符。

但是,作为亚洲国家,却恰恰主动退出了全球最大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2019年11月,RCEP签署的最后一刻印度宣布退出。其他15个成员国结束全部文本谈判及实质上所有市场准入谈判。2020年11月15日,覆盖东盟10国及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15个国家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标志着全球规模最大的自由贸易协定正式达成。RCEP是亚太地区规模最大、最重要的自由贸易协定。由东盟十国发起,并邀请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共同参加,旨在通过削减关税及非关税壁垒,建立16国统一市场的自由贸易协定。

印度的退出,等于丢掉一个天大的西瓜。

印度对美国死心塌地唯唯诺诺,换来的是什么呢?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法学教授Amy Wax宣扬印度粪坑论 推特截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法学教授Amy Wax宣扬印度粪坑论 推特截图

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终身女教授艾米·瓦克斯(Amy Wax)“印度粪坑论”可见一斑。2022年4月,70高龄的艾米·瓦克斯在美国福克斯新闻节目上,大力炮轰印度移民,并称印度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大粪坑”。瓦克斯专门谈到印度的婆罗门女性:“她们(来自印度的婆罗门女性)被教导说,她们比其他人都好,因为她们是婆罗门精英。然而,在某种程度上,她们的国家是一个粪坑。她们已经意识到,我们在各方面都比他们强,比他们好。他们感到愤怒、嫉妒、羞耻,进而导致他们忘恩负义,站在反种族主义倡议的道德高地上大肆抨击美国。该节目在社交平台推特上短时间观看量已经超过百万。

不错,印度有着发展经济的巨大机遇。14亿人口本身就是巨大市场。低成本劳动力优势凸显。15岁以下人口约有3.59亿,超过总人口的26%。

出发!超越世界的印度开挂列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发!超越世界的印度开挂列车

而最核心的问题是印度经济增长的结构性缺陷非常明显。许多跨国公司对在印度投资保持警惕心态。仅仅就印度对外国制造零部件的高额关税,让众多跨国公司望而却步。 印度财政、对外贸易赤字和通货膨胀等指标严重失衡。政府赤字总额约占GDP的10%。而劳动力素质低下,很难满足实现经济效益和规模超常发展所必须的结构转型要求。

举例来说,印度舆论一直在质疑政府,为什么在多年叫嚷要降低对华经济依赖的背景下,对华贸易额不断创下新高且印度对华贸易逆差不断扩大?近年来,中国对印出口额约为印度对华出口额的3-4倍。

以近两年数据为例:2021年,中印双边贸易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56.6亿美元。印度对华贸易逆差高达693.8亿美元,占两国贸易总额的比重约为55.2%。2022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1359.84亿美元,再创新高。中国对印度出口额达到1185.02亿美元,同比超过20%;中国从印度进口额从2021年的281.44亿美元下降到了2022年的174.83亿美元,下降幅度超过100亿美元。在贸易结构上,印度对华出口主要是农产品、矿产品等初级商品,中国对印出口主要是附加值更高的机电产品、化工产品。以印度制药业为例,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药品生产国之一,被称为“世界药店”。但中国是其最大的原料药及其中间体的来源,占印进口总额70%左右。

印度目前的角色定位正是政治经济学涉及到的因为错位思考问题,进而给对垒博弈者之间制造了巨大鸿沟的实证。印度目前不正是找错了博弈对象甚至成为不由自主的听命者了吗!

实现印度的大国之梦必须正视客观现实。印度自身却从不反省被西方当作棋子任意摆布的核心问题。或许心里明白,美欧骨子里就是把自己当作利用其压制遏制抑制中俄的棋子。之所以非常愿意担负这一角色,就在于能够增加自己讨价还价的筹码,万一在这种极度危险的游戏里实现了自己的企图呢!

看来,印度实现大国梦的道路不仅仅是沉迷于充当投机取巧的搅局者角色,还有着强烈的过度自信。改弦易辙赢得转机从来就不是莫迪掌管的印度愿意选择的路径。也许这就是莫迪心中远大无比的印度抱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