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大授衔,是军史上一大盛事,十大元帅、十大大将的故事咏唱不衰,流传至今,数十名上将、一百多名中将、三百多名少将,照亮了新中国的天空。
然而,到了1964年,毛主席突然做出决定:取消军衔制。
从此以后,将军们的制服上去除了一切代表军衔的标志,统一换成了绿军装、红领章。
毛主席为什么要取消实行了近十年的军衔制?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毛主席这一决定呢?
自从1927年南昌起义,人民军队建立后的近三十年间,我们的军队没有实行军衔制,因为当时环境艰苦,枪弹都不够用,饭都吃不饱,没有那闲工夫搞什么军衔。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了执政党,人民解放军也发展到拥有数百万人,军队正规化就被提上议事日程了,而军衔制就是现代军队一项十分重要的制度。
当时世界各国普遍实行军衔制,在对外军事合作交流时,普遍讲究一个“军衔对等”原则,而我军的干部只有职务,比如司令、政委、军长、师长,没有军衔,不说跟别人,就是跟苏联老大哥的军官们交流,军衔也对应不上。
除此之外,随着军队规模扩大,多兵种联合作战时,由于彼此没有隶属关系,职务上分不出高低,指挥协同也成了一个问题,彭德怀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就遇到过类似问题,因此他是极力提倡实行军衔制的。
对此,毛主席也是赞同的。
经过紧锣密鼓的一番筹备,开国将帅们闪亮登场。
1955年9月,十大元帅授衔仪式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毛主席亲自将元帅命令状授予十大元帅中的八人——其中,林彪、刘伯承因病在青岛疗养,叶剑英因在大连筹备军事演习未能出席。
紧接着,大将和其他将官的授衔仪式也分别进行,其中十名大将授衔仪式由国务院举行,周恩来总理亲自授衔,其他将、校、尉军官的授衔式,分别由不同级别领导,在各级部队、单位分别举行。
此次大授衔,授元帅10名、大将10名,上将57人,中将177人,少将802人,当年的“十一”国庆阅兵中,受阅部队都佩戴了军衔,可谓将星闪耀。
这次授衔中,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谦让有人抢,比如时任正军级干部钟伟被授予少将军衔,而曾经是自己部下的温玉成却被评为中将,脾气火爆的钟伟极其不满,公开扬言“要把勋章挂到狗尾巴上”,因此被严肃批评了一顿。
对此,毛主席也没发太大脾气,笑道:“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未到评衔时。”
话虽如此,却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1955年的军衔制有缺陷。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没有实行军衔的经验,只能“拿来主义”,参考别人的。
美国的自然不能用,不是一个阵营,那就只好模仿苏联老大哥了。
从军衔设置来看,大元帅、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完全是照搬照抄苏军,省心省事。
可照搬苏军也有问题,那就是没考虑我们的实际,在执行中必然遇到问题,这就好比当初我们党初期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没有很好地中国化,结果遭遇重大损失。
按理说,职务与军衔有对应关系,同一职务级别应该对应同一军衔(编制军衔),比如军长、师长,按照编制军衔(职务对应的军衔)规定,应该分别授中将、少将,那所有的军长都应该授予中将军衔。
但是1955年首次授衔时,根据苏联的经验,“尽量压低首次授衔的军衔”,做出了“授予军官军衔时,一般不得高于编制军衔,但可低于编制军衔一级至两级”规定,而在实际评衔时条件掌握很严,结果出现实际军衔普遍低于编制军衔一到两级的现象。
比如,我军一共有66名军长、军政委,按理说都该授中将衔,但真正被授中将军衔以上的只有8人,仅占12%;而73名师长、师政委,被授予少将军衔的更是只有3人,仅占4%!以此类推,其他级别军官的实际授衔也很低。
一句话,1955年实际授予军衔与编制军衔严重脱节、基本不匹配,前面提过的钟伟授衔严重不合理,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
当然,军衔是可以晋升的,首次授衔压低,以后可以不断晋升,还是有希望的。
可是到了第二年,也就是1956年11月,国防部又发出《关于严格控制提拔干部的通知》,一下子“扼杀”了军衔晋升的空间,实际军衔与编制军衔严重脱节的情况进一步加剧,接下来的好几年,少将以上军衔竟无一人晋升!
后来,中央军委为了扭转这一现象,进行了校、尉军官的军衔晋升工作,部分大校晋升少将,但少将以上将帅的军衔晋升工作迟迟没有启动,此前积压的历史问题不仅没能解决,反而更加严重,造成军队高级干部晋升“一潭死水”。
不久后,“五五式军衔”制走向了它的归宿。
时间进入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林彪在军队大搞“突出政治”,一切都讲“政治挂帅”。由于现代军衔制起源于欧洲,因此哪怕是“五五式军衔”参考了苏联军衔制,也被视为“资产阶级的建军原则和法规”,遭到很大非议。
从1963年开始,全党全国开始批判“苏联现代修正主义”,来自苏联的“五五式军衔”也被涂上“苏修”色彩,加上前文所述技术上的缺陷、制度上的僵化,很多高级干部认为“五五式军衔”不符合我军实际,“与我军官兵一致的光荣传统不相符合”,呼吁取消军衔。
对此,毛主席是什么态度呢?
1964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开会,贺龙、罗瑞卿向他汇报军队高级干部减薪问题,作为防止“修正主义”的一项措施,毛主席同意减薪。
这时,贺龙想起此前对军衔的种种非议,说了一句:“是不是连军衔一齐取消算了?”
“取消,搞掉那块牌牌!我早就想搞掉它!”毛主席立即回答。
有了毛主席的意见,取消军衔制的程序正式启动。1965年5月22日,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取消军衔制度,实行了十年的军衔制“寿终正寝”。
毛主席为什么如此坚决地取消军衔呢?
1965年4月28日的一次谈话中,毛主席对于取消军衔制,改变人民解放军的帽徽、领章问题再一次表达了明确的态度,他说:
“我赞成走回头路,恢复到老红军的样子,只要一颗红星、一面红旗,其他的统统都去了。过去搞什么将、校、尉那一套,我是不感兴趣的。”
由此可见,毛主席最初对军衔制本来就不是特别感冒。在他看来,什么帅、将、校、尉,花里胡哨,华而不实,什么用处都没有,还不如以前的红军、八路军制服,简单明快,反正军队的战斗力,靠的又不是军衔、制服。
于是取消军衔后,陆、海、空三军部队一律佩带新的全红五角星帽徽和全红领章,官兵一律戴解放帽,只是以军装上四个兜、两个兜来区别干部、战士,如果不仔细看,瞧不出大的差别,着装上官兵一致的作风又回来了。
我想,这就是毛主席决定取消军衔制的重要初衷——官兵一致,上下同心者胜!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