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格里德·勒登特、卢治平双个展”亮相中华艺术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25日下午,当记者走进中华艺术宫0米层15、16展厅时,现场还是一幅忙碌的景象。地上遍布着将要悬挂于墙上的版画,工作人员忙着撕开画上的保护膜,来自比利时的女性艺术家英格里德·勒登特(Ingrid Ledent)正蹲在地上设计自己的艺术装置。“这是由中国宣纸制作的。”她告诉记者。5月28日,这个展览终于揭开帷幕,“同行:版画的研究与探索——英格里德·勒登特、卢治平双个展”正式亮相,展出中国艺术家卢治平和比利时艺术家英格里德·勒登特近年来最新创作的版画及装置作品共170余件。

园趣之二,65×94,丝网,2022,卢治平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园趣之二,65×94,丝网,2022,卢治平作品

同为版画艺术家,英格里德·勒登特与卢治平就像两条平行线,在不同的地域和领域展开关于版画的研究探索。“他们的艺术创作,不仅代表着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及个人风格,更展现出两位艺术家的独特才华和在版画艺术领域的创新突破。”策展人方小龙介绍,此次展览既是对两位艺术家重要作品的集中梳理,也借由相对完整的作品系列展开比较研究,一窥创作历程及艺术突破的异同。

英格里德·勒登特1955年出生于比利时布拉斯哈特,是国际版画联盟主席,也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她专注于石版画创作,放大观察皮肤及其肌理,以复制、拼贴的手法呈现肌体的微妙变化,是她最为人熟知的独有创作方式。展览全面梳理、展示英格里德·勒登特自2003年起所有的重要作品,包括大型装置、影像作品等,共计70余件,为近年来规模最大的集中展示。

英格里德·勒登特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英格里德·勒登特作品

石版画更接近于素描,我对这种绘画形式很痴迷。在石版画创作过程中,我利用了版画重复性的特点,这种重复性可能是时间性的,比如把50年前的画拿出来再印,也就是说,我把版画一张张重复印刷的概念运用到作品中。”英格里德·勒登特介绍,她也不断将装置艺术、声音、数码打印等新的艺术形式与传统版画结合。“我希望创作出特别的版画,我把自己视为绘画者,就像油画家一样,拿着画笔、刮刀,画一笔后,再退远,我做版画是一样的。”

卢治平1947年出生于上海,作为版画艺术在中国的倡行者之一,早在二十年前,他就在上海成立了半岛版画工作室,为学生教授版画技术。“瓶”是卢治平作品标志性的视觉符号,借由这个简明包容的物象,他以“灰”和“湿润”两个关键词注解传统水墨画世界,对云霞、山川、花草等纹样进行拼贴、错位处理,开创了一种特立独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本次展览首次集中展出卢治平近两年的新作——《实验:空间与灰度解析》及《面壁》系列。

“12年前,我和英格里德·勒登特在深圳国际版画展上偶然相识,我英文水平有限,她完全不懂中文,但版画艺术是我们用以沟通的共同语言,帮助我们认识彼此,相互欣赏,通过多次合作交流,成为同行的朋友。”卢治平说,为了此次展览,他特地创作了9件作品,向自己的同行者致意。英格里德·勒登特则笑言,受卢治平影响,自己才有机会来上海,“包括被上海大学聘任,如果没有卢,就没有我在中国的这么多展览与活动,这是影响我人生的事情。”

在卢治平看来,版画这种艺术形式,既需要艺术的想象、制作程序的想象,也考验动手能力。“艺术家要像一个科学家一样把它完成,版画是艺术和工程、艺术和科学的结合,凡是出现新的技术,版画家会很快地想把它运用到版画上去。”他认为,从最早的时候用水性的墨,到后来金属版、纸张的改革,以及和装置艺术结合,“版画很开放,很年轻。”

本次展览为中华艺术宫“海上观潮”艺术系列展之一。“海上观潮”是在“大美术馆计划”框架下,中华艺术宫推出的品牌展览系列,旨在瞄准国内外重要艺术家、重要流派、重要艺术机构三个层面开展合作交流,举办比较研究展、作品联展,借此见证上海在国内外学术交流、文明互鉴中的独特地位。“同行”主题展览,将中外艺术家作品在同一个空间进行呈现,用以探讨当下艺术发展中和而不同、开放包容、创新进取的精神。

展览由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上海美术学院主办,上海虹桥半岛版画艺术中心协办,将持续至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