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我把他们丑到了,说我不该去裸体,是个不要脸的人。”

“死了也不给我收尸。”

这,是老人王肃中从三个儿女那听来的话。

耄耋之年被赶出家门,孙辈也基本与他断绝往来,91岁的他孤身一人,独居在五十多平的小屋内。

而这一切,只因他做了一份“不光彩”的职业——裸模。

老人进入裸模这一行,算是机缘巧合。

王肃中与孩子之间就像隔着一扇无形的墙,难以靠近。

后来,妻子患抑郁症,跳河自杀。

1

小儿子也因为过度溺爱,在家中酗酒自杀

剩下的两个孩子,与他少有往来,一年也见不了几次。

王肃中成为了一名独居老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早年丧偶,与儿女少有相聚,为了打发时间,他总爱在各个大学里转悠。

一次他站在油画教室外看得入神,模特经纪人看他形体和肌肉都不错,试探性地问他愿不愿意做人体模特。

那时王肃中老人每月只有700元低保,而他早在上中学时就对艺术感兴趣,便答应下来。

从那以后,每周中有四天,他清晨六点就要起床,单程花费2个小时来到学校画室。

褪去衣衫,将身体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围坐着的学生,

保持一个姿势长达5、6小时,让自己成为画笔下的一件艺术品。

这份辛苦而枯燥的工作,他一干就是九年。

课程满的时候,一个月不过挣个一千元,王肃中老人却乐在其中。

至少,在这里他是被需要的。

老人,最多的是时间,最怕的也是时间。

画室中的孩子们喊他一声“爷爷”,会给他倒水,给他打饭。

比起冷冰的家和疏远的亲缘,在这里,他体会到了久违的温暖,和“被需要”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只是,这份在他看来光明磊落的工作,却让子女觉得脸面尽失。

面对镜头,老人的儿子放下狠话:“不管了,自己爬到火葬场去,自生自灭”。

有记者带他去女儿家,试图缓解两人间的矛盾,却连门也没能进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儿女的决绝,老人不愿再分辨太多:“我是光荣的,我不偷不抢不骗,我有我的理想,我的生活。”

年轻时,他为家庭奔波操劳,自认没让家人吃一点生活的苦。

老了,却只能在一群本不相识的孩子身上找寻些许慰藉。

他提前给自己准备了一件寿衣:“我知道,自己不被需要了。”

2

“没有用处的老人自认比不过破铜烂铁,身体就如同被抽空一般,丧失了自信和自尊。”

对于父母来说,比老去更可怕的,是不被需要,是没有价值,是身后空无一人的孤单。

曾有一位老人这么说道:“我养儿女是本分,是应该,人家养我是麻烦,是负担。”

多少父母渴望着被儿女关注,却活得小心翼翼。

听过一个心酸的故事:一个老人来到手机维修店,想看看手机出了什么毛病。师傅检查了半天,告诉老人手机没坏。

老人一听到这话,瞬间就哭了:“手机没坏,我的孩子怎么不给我打电话啊?”

多少人年轻时为子女做一颗旋转的陀螺,老了却只能坐在老房子守着一部落灰的电话。

他们只敢小心翼翼地等候,不敢打扰。

主持人张泉灵曾经很好奇,为什么很多老人身上都有一股特殊的“老人味”。

一位老奶奶向她解释了原因:

“我尽量不洗澡,我一个人在家,人老了洗澡是最危险的事,万一摔了呢,我这后半辈子给孩子多大的负担。”

多少父母为孩子倾尽半生,临了了,却害怕变成孩子的负累。

3

那些被忽视的父母,都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之前看过这样一个新闻:

广州一位82岁的独居老人温伯,平时连买菜都不舍得花钱,却在4年时间里花了近二十万元购买保健品。

当儿子来探望时看到屋里各种瓶瓶罐罐时,劝说温伯退掉。

谁知温伯不但不愿意,反而还帮推销员说起了话。

“这些保健品的确有点贵,吃了几年也不觉得身体有好转。

不过他们人还是挺好的,经常到家里来看我,带我出门喝茶,还组织旅游。”

花钱,买的是心安,是一群人聚会听课,是有人陪伴的亲情。

电视剧《都挺好》里,妻子去世的半年后,苏大强急着要娶保姆蔡根花。

他给苏明哲打电话:“我老了需要人陪,除了你蔡阿姨,你们谁能一直陪在我身边?”

当苏明玉戳穿蔡根花将她赶出家门时,苏大强又哭又闹:

“小蔡就是拿了我点钱,我也愿意,她能陪着我,体贴我,照顾我,你们谁能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大强真的喜欢蔡根花吗?我想并不是。

他一辈子活在强势妻子的阴影中,毫无尊严。妻子死后他想依托儿女,儿女们能给钱却给不了陪伴。

而对他言听计从的蔡根花的出现,无疑是雪中送炭,也让他感受到了久违的尊重。

苏大强喜欢钱,但他甘愿用钱来换关心和陪伴。

贾平凹在《五十大话》中写过:

老了的身子如同陈年旧屋,椽头腐朽,四处漏雨。

人在身体好的时候,身体和灵魂是统一的,也可以说灵魂是安详的,从不理会身体的各个部位。

等到灵魂与身体分裂,身体定是出了问题。

随之而来的,还有巨大的孤独感。

那些不被子女、被外人理解的“老糊涂”们,不过是贪恋着被人懂,被人关心的温情。

宁愿被骗,也不愿孤独。

4

曾看过一个感人的小短片。

长椅上,年迈的父亲指着不远处的鸟,问身边的儿子:“那是什么”。

儿子回答:“那是麻雀。”

父亲却像没听见似的,反复又问了几次“那是什么”,儿子的语气一次比一次不耐烦。

最终,儿子爆发了:“为什么你这个样子!我告诉你很多次了!那是一只麻雀!你没听进去吗?”

父亲沉默了,默默站起身,回屋拿出一本日记本,翻到某一页让儿子念出来:

今天,我和不久前刚满3岁的小儿子一起坐在公园,看见一只麻雀停在面前,儿子问了我21次“那是什么”,而我也回答了21次“那是一只麻雀”。

我一直抱着他,他一遍又一遍地问我同样的问题,但我却对这位天真无邪且闪着好奇表情的小男孩一点也不生气。

儿子沉默了。

都说人老了,就变成了孩子。

像孩子一样需要被关注、被爱,却又像孩子一样怯懦。

孝顺老人,不只是满足他们衣食住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