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图 |《人世间》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封面图 |《人世间》剧照

文|冯仑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读书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些什么?在中国的文化里,我们对读书有三种功利性的目的:一个叫千钟粟,一个叫黄金屋,一个叫颜如玉。也就是说,读书能够升官、发财、娶媳妇。

当然,这些都是过往对读书的一种期盼。其实读书不需要这么功利。

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得益最大的其实在于「改变」,生命的历程的改变,观念的改变,以及我们所接触的世界带给自己感受的改变。

我手里拿到一本书,叫《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恰到好处,也可以说是非常震撼地讲述了这样一个「改变」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其实也是这本书的主人翁,叫做塔拉。

塔拉是一个生活在美国的姑娘,出生在一个摩门教的家庭。她在17岁以前,居然没有上过学。她父亲经营着一个垃圾厂,她母亲做着一个奇怪的和宗教有关的,似乎是治病的角色,但也不是医生。

在这个家庭里,她像一个自然人,像一个野人一样地生活着。

17岁以前,她以为她的家庭给她的这个世界,就是世界原本的样子。不洗手,随地大小便,不知道什么叫干净,也不知道什么叫读书,更不知道家庭给她的小的环境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世界。她对外面的世界完全没有概念。她的生活,她的记忆,都只与这个垃圾山以及附近所发生的事情有关。

17岁之后,改变发生了。

一个偶然的因素促使她有一个怀疑,「世界果真就是这样吗?人生就应该是这样的吗?有没有可能外面的世界还有别的?」

好奇心的驱使,让她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个微光,她又期盼看到更大的光明,于是不停地凿壁偷光,点个蜡烛,向往光明。

她以这样的心情开始学习、读书,然后萌生出考试的意愿,结果她居然考上了大学。

17岁以前没有任何正规教育经历的她居然考上了大学。考上大学以后,她又得到了一个机会,去英国剑桥交换学习。在剑桥,她一口气读完了硕士。硕士毕业以后,她又到哈佛去做访问学者,最后拿到了剑桥的博士学位。

之后,她的世界开始不同。在拥有了一个巨大的与以往不同的世界以后,她反过来审视自己17岁以前的世界,得到了非常多的独特的启发,认识到世界的真谛是什么,人生是如何可以改变,文明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是读书改变了她的命运,让她的世界由无知变成有知,由蒙昧变成了文明,由此地变成了他乡,由我国变成了世界,这样一个非常大的改变。

这本书给我们一个巨大的震撼,告诉我们:读书可以改变人的命运;读书可以引导我们去从未想象过的地方;读书可以让我们领悟到从未感受到的内心世界的欣喜,以及冲动、好奇和满足感;读书也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比如塔拉,她最后有了正式的工作,而且有不错的收入,也有了家庭,这些都是因为读书带来的改变。

我曾经也有过像这样的事。我在读小学、中学的时候,因为处在「文革」期间,大家其实都不读书,也以为世界上本来应该是没有读书这件事情的。幸运的是,我在中学碰到了一位对我影响很大的老师。

老师姓苏,她的家世背景非常独特,她父亲是黄埔军校的学生。因为一些特别的际遇,她父亲早早地离她而去。她考入了师范,最后在中学教历史,成为我的班主任。那个时候,她身体不好,我和同学去看望她。她住在一个昏黄的小房间里,靠在床上,给我讲述那些家族故事,以及她读过的历史,告诉我应该怎么样认真读书,来改变社会的不公正。

这样一个特别的经历,给我带来巨大的冲击。于是我就去找这些历史书来读,苏老师也把她的藏书送给我。我拼命地去读这些人文、历史,去探寻改变社会的规律,改变社会的方法。就推动着我后来考上了大学。一直到现在,一边工作一边读书,读书引导我成为我今天的样子。

读书也引导我去努力,去改变我认为应当改变的小环境、大环境。读书也使我能够在创业和做生意的过程中,自觉去学习曾经不懂的东西和不熟悉的领域,去改变自己对企业的业务的认知,从而使自己的公司和人生发生巨大的改变和提升。

所以我觉得,读书的功用不在于把书里边的故事、每一句话都记得那么清楚。读书其实就跟身体获取营养是一样的,吃了一碗白米饭,到底哪一颗米粒起了作用,不知道。实际上就是因为我们不断地吃,才摄取这一碗饭当中的某一些营养,让我们能够活着,而且支持我们走得更远。

图片来自网络

主编|王滔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