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爱情寄予了美好的理想,认为爱情可以跨越阶级,穿越生死。那么,单相思是不是爱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或许并不能算作爱情。爱情是男女双方互动产生的,只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并不一定能产生爱情。爱情的产生和生理因素有关,也和心理因素有关。到了产生爱情的年龄,一定是生理方面达到了可以发情的阶段,就像动物们的发情期,对异性产生浓厚的兴趣一样。人比动物高级,动物们一个月甚至半年才发一次情,而人可以随时发情。不过,要到了一定的年龄,一般到了十几岁,才会对异性产生好感。从心理方面说,爱情是一种美好的心理感觉,只是觉得美好,也并不一定能说明白。

单相思似乎并不是爱情,只能说是一种自恋的感情。希腊神话中的那喀索斯看到湖水中自己的倒影,就爱上了倒影,自恋到极点,死后变成水仙花,经常能看到自己的倒影。神话隐喻并非空穴来风,人拥有自恋的心理,可以自己爱上自己。要是看到美丽或脾气一致、比较投缘的异性,就有种可以亲近的感觉,可是人家并不能接受,所谓的爱情就变成了单相思。

产生单相思的人一般都比较自恋,不能充分估计自己的条件,只是觉得喜欢对方,也觉得对方肯定喜欢自己,即便知道对方不喜欢自己,也照样喜欢对方。无论是一般男女互相追逐,还是追星,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其实,产生单相思的人喜欢的是自己观念中的异性,而不是现实中的异性。他们会进行意识结构,把对方想象成自己认为的完美无缺的人。其实,只是一种自恋。也就是说,感觉对方是完美无缺的,而不是有了很多缺陷。即便明明知道现实中的爱慕对象有缺陷,他们也会在意识中自动弥补这种缺陷。与其说爱慕现实中的异性,还不如说爱慕观念中的异性,而且观念中的异性似乎更加完美无缺,也似乎更让他们着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人的意识往往就是这样,越是觉得美好,就越感觉好,甚至以偏概全,只会倾向于美好的一面,向着美好的一面想象,而不会想到不美好的一面。于是,就有了王维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有了李商隐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有了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为了单相思,李白写一首《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鸣啼金井澜,微霜凄凄潭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天长地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肝!”相思不能相见,确实令人悲伤。只是,单相思并没有获得回应,也就只是自己的一种自恋了。

《西游记》中的女妖精们都是单相思,当然也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就是取了唐僧的元阳,修炼成仙。至于女儿国国王的单相思,就有些情深深雨濛濛的意思了。但唐僧心如磐石,不会动儿女私情,只是有求于女儿国国王,让她发放通关文牒。在唐僧半推半就之间,女儿国国王误会了这种情感,以为是唐僧碍于和尚身份,羞于启齿。于是,在一个僧人和一个女国王之间发生了一段单相思的感情,却只能说是女儿国国王爱唐三藏,唐三藏并不爱他。或许,唐三藏动了凡心,只是没有明说,才有了蝎子精横刀夺爱的情节。蝎子精代表着邪念,也代表唐僧动了凡心。《红楼梦》中贾瑞爱上有夫之妇王熙凤,而王熙凤并不爱他,最终贾瑞沉迷在风月宝鉴里,丢了性命。单相思到一定的程度就会走火入魔,不能自拔。人们似乎都能克制自己,轻度的单相思还能够控制,但重度单相思的人就不能克制自己了,反而越克制越难以自拔,越陷越深,甚至会赔上身家性命。

李之仪写《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那么,真的“君心似我心吗?”当然不是,只是一种单相思,却并没有获得回应。李商隐写“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也是单相思,那时候没有手机,不可能打电话互通音信,无奈之下,苏轼写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自认为只有感情能够穿越时空阻隔,飞越万水千山,和思念的人一起共勉。其实,只是一种自恋。当苏轼写道:“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的时候,知道自己是单相思。最终以“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做结,算是给自己一个安慰,却最终不能和亡妻相见,也算是阴阳两隔之后的单相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单相思是美丽的,只是人们喜欢用功利化的观念来衡量爱情,也就让单相思变得有些滑稽可笑了。不过,感情并不能用功利化的眼光开看待,也不能随便对待,透过单相思,可以看到更多人心的魅力,也可以看到人性的光辉。当然,太过了,就不好了,需要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