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句老话: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明白很多问题并非自己努力就可以“人定胜天”。

所以会多了几分从容。不过,倘若年纪轻轻就饱尝了“倒霉”的滋味,用这种方式来“知天命”未免有点哭笑不得。

眼看要毕业,多名应届生被名企解约

同样面临毕业,想必高三生和大学生的感受全然不同。前者正憧憬着能在高校里大展宏图,未来可期;后者则要面对真实的生存挑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求职经验的朋友能发现,近几年就业难度确实比以往更高。高考好像很难改变命运了。以前把简历挂在网上,哪怕不投递也有许多HR主动联系面试。

先别管工作是否满意,至少很多企业还有较多的用人需求;那时双休的工作也没有至于特别难找。现在可不同了,接到的电话不是中介就是流水线。

高学历的同学,几乎只有抓住校招机会才能进入规模大、有知名度的企业。有位应届生却曝光了他和几百名学生的遭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本来在去年11月份就接到了录用的通知,签署了三方协议。只等正式毕业后,签劳动合同。可惜等来的却是解除。

5月份,公司以“岗位变更”的理由,跟很多应届生解约。这位同学还表示,他们额外建立了“被抛弃”大学生的群,全国有6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补偿方式引发争议,3千元能弥补错过的机遇吗

这家企业是中创新航科技,据悉属于新能源行业中的名企,之前待遇是不错的。很多大学生为了进入该企业,放弃了其他大厂或者留学的机会;甚至还有人放弃了公务员。

本来以为迎接自己的是高薪和体面的工作,成为家人眼中的骄傲,谁知眼看正式离开高校,却将成为“无业游民”。大学生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应该跟企业周旋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公司拿出每人3千的标准作为补偿,让很多同学觉得不满意。“3千元能弥补错过的机遇吗”,同学很无奈,他们因为跟中创签了就业协议,错过了其他好企业的校招

尤其是因此放弃公务员等铁饭碗的大学生,更是遗憾。大家觉得企业不负责的态度令人无法接受。对公司而言,只是花点钱打发走未入职的员工。

但是对毕业生来说,错过了应届校招,再想进入同等水平的名企几乎就不可能。秋季校招人家就要2024届了。或者即便去应聘,也是以普通社招渠道,针对应届生的补助和晋升机遇不能等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企业表示,这是由于行业原因导致突然不需要那么多人,对学生确实抱歉,但没有义务赔偿更多。这3千的标准,就是按三方协议上的条件给出的,已经仁至义尽。

就业中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正在逼着大学生考编制或出国就业

许多大学生走出校园,都要感受几次来自职场和现实的恶意,才学会了提升保护自己的意识。可是明明靠着优秀的学历背景,获得进入名企的资格,如今却直接被抛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情况可以说跟大学生没啥关系,纯粹是“倒霉”,很难通过一些技巧来防备。可是,仔细想想有些现象,却又不完全是意外。

面对企业而言,无论高学历还是低学历,都是劣势的一方,如同被按在地上摩擦。名义上应该得到的保障,在现实里很难落实。企业无故解聘,很少付出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前鹅厂高管开会就被录音,这句话大概是管理者的惯用思维:给他们弄个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然后以能力不足为理由撵走。

很现实地说,3千元确实不能弥补应届生错过的机遇。但是企业能一切按流程给3千的赔偿,放在全国视角,却已经算是“不错”。

这种就业环境呈现出的“哭笑不得”,才是令大学生更感到无力的地方。就业中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让人们难以再相互信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职场环境,倒逼着很多优秀的大学生,不敢去企业中尝试发挥潜力。所以按部就班去考公考编的人,与日俱增。

还有一些学生,不想考入体制内,于是开始考虑出国留学深造或者直接到海外就业。哪怕宁可背井离乡又攒不下钱,也在外面漂泊。

如果优秀的人都跑到了事业单位,或者出去留学,那么国内的实业将面临很大困境。求职者的正当权益应该得到更多保障。

话题:你如何看到应届生被解聘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