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永远惦记着翟XX,但永远有人惦记着翟XX。”

近日,#毕业一年论文被抽检不合格#登上微博热搜,毕业生被翟XX和论文逼疯的季节,又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新浪微博

网友们纷纷表示“大学生可见不得这个”、“希望我没有这么倒霉”。在北京日报创建的关于“你会担心毕业论文被抽检”投票中,超过半数的网友选择了“会担心,如果被抽检,我将很焦虑”。还有不少网友提问:“我毕业五年了,还会被抽到吗”、“为什么我已经毕业了还不放过我”。

由此可见,毕业论文抽检,惊得已毕业的人心惶惶,吓得待毕业的心惊胆战。

论文大抽检,毕业生失眠

抽检论文,源于2014年出台的两份文件。

2014年国家出台《关于加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和监督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开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工作。同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发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按照规定,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范围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论文,博士学位论文的抽检比例为10%左右,硕士学位论文为5%左右。

2021年1月1日,教育部正式施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试行)》。该办法规定,本科毕业论文抽检每年进行一次,抽检对象为上一学年度授予学士学位的论文,抽检比例原则上不低于2%

早就年年有的论文抽检,如今已成“燎原之势”。

无论是本科生,还是硕士博士们,面对论文可能被抽检的可能,瑟瑟发抖。被抽检到的毕业生,都面临着再次修改论文。当然,有修改机会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更绝望的是,因为论文抽检不合格,还没捂热的毕业证学位证可能被撤销。

在多所高校近几年发布的通报中,也可以看到许多学子毕业后因论文抽检不合格受到处分。2021年,在北大论坛上就有这样的一则消息:在双证毕业之后,北大5个博士没有通过论文二次抽检,直接撤销学位

在各大网络平台上,有不少学子分享着论文抽查的“痛苦”。但是,相比“为难”学生,学位论文抽检制度的真正目的,在于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倒逼高校注意教育质量的提升,真正培养具有符合学术或实践视角、理论、方法的博士、硕士,真正使本科毕业生学有所获。严把毕业关,虽惹得一众学子叫苦不迭,却是为我国高等教育“挤水”的必经之路。

“不合格”的论文,长什么样?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论文是“不合格”?论文的质量底线在哪里?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陈洪捷曾以全国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专家评阅意见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不合格学位论文大致存在“作者科研能力不足”“论文规范性欠缺”“论文创新性和价值性不高”“文献综述质量较低”“作者学术态度和行为不端正”及“选题意义和严谨性不够”六大问题,占比分别为38%、29%、13%、8%、7%和5%。实际上,从大部分共性问题来看,很多论文在内容创新度及外部规范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在今年4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实施细则(试行)》中,列出了详细的抽检一般性评议要素,分为“否决性指标”“选题意义”“逻辑构建”“专业水平”“学术规范”五类一级指标,一级指标下层的二级指标包含了具体详细的评议要素及所占权重......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进行相对全面和客观的评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源:浙江省教育厅

种种强化审查下,史上最严苛的论文审核确实如火如荼地进行。

“严格的评审制度环节有助于论文质量的提升,然而,抽检只能解决论文质量的底线问题,解决不了高线问题”,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传毅表示。保障和提升论文质量,要依靠多方面的努力。

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领路人,导师是论文质量的第一责任人与把关人。教育部2017年发布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已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质量第一责任人”,同时提出要保障导师在招生、培养、资助、学术评价等环节中的权力;对培养质量出现问题的导师,培养单位视情况采取质量约谈、限招、停招等处理措施。强化导师对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的责任意识,应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首要环节。

导师是学生论文的第一责任人,但不是唯一责任人。为了减少“存在问题论文”,各高校纷纷加码,在面对问责所产生的改进方式上,不仅强调学生与导师的论文“源头关”,更强调学生学术思维的培养“过程关”,通过制度规定来提高学生的教育质量。如中山大学,一方面严把“出口关”,对存在问题的论文,实行学位质量的问责制,强化导师的责任意识;另一方面严把“培养关”,加强了过程管理与逐年考核等全程优质培养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让不合格的学生无法毕业,倒逼在读学生潜心治学,是教育部多项政策、高校清退举措的真正落脚点。

“论文人”关关难过,但更要踏踏实实走稳每一步。毕业论文是对自己阶段性学习生涯的一份答卷,也是最后一个句号,即使当时过关了,也不意味着进入保险箱。在毕论审查流程更繁琐、要求更严格的现实状况下,与其担忧抱怨,不如寻求更有效的解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