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受中学历史教科书以及一些快餐读物的影响,对秦始皇的统一华夏存在一定的误判:即认为秦始皇凭借自身的才干,完成了横扫天下的成就。但其实,秦始皇能够统一中国,很大程度是依靠祖先积攒的家底。甚至因为秦始皇的一些错误决策,导致了存续六百五十年的老秦国而崩溃。

1、老秦国

按照《史记》的记载,秦的祖先本是给西周天子养马的技术人员,因为养马技术很好,所以被周天子赐给了封地。不过这块封地不大,而且地位上,秦的祖先也不被西周天子视为诸侯。直到东周前后,因为秦人勤王有功,所以被东周的平王天子正式册封为诸侯。所以历史学界认为,秦国的开始,是从这一时期算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秦国的正式确立已经是东周初年的春秋时期。在春秋时期,秦的地位也比较特殊。由于秦和楚远离中原,所以中原的诸侯对秦和楚存在偏见。甚至孔子周游列国,也坚决不去他眼里野蛮落后的秦国。

而秦在春秋时期也一度有过辉煌:比如秦穆公在位期间,秦就一度成为西戎的霸主,并且秦和中原的扛把子晋还有过通婚(从这足见秦当时的实力),所以,才有了成语“秦晋之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秦穆公时代以后,秦的实力开始下降。但由于秦地理的特殊性,所以中原的诸侯兼并战争,很少影响到秦国。

到了战国时代,周天子的地位进一步下降,西周留下来的规矩在战国时代也彻底失去了影响力。所以诸侯之间也打起了兼并战。在这个背景下,秦孝公开始重用商鞅推行变法。在商鞅的改造下,整个秦成为了一个战争机器,秦的综合实力开始强于其他诸侯国。

2、六世余烈

西汉文学家贾谊在评价秦始皇能横扫天下的时候,曾这样认为:秦始皇的成就,是奋六世之余烈。

所谓六世,指的是秦始皇之前的六代秦国君主。因为这六代秦国君主,为秦始皇积攒了家底:秦孝公推行了商鞅变法,秦惠文王在位期间为秦国夺取巴蜀地区,秦昭襄王在位期间,秦军消灭了赵国军队的主力,秦始皇还是秦国的国王的时候,由吕不韦摄政。在吕不韦摄政期间,秦国修建了郑国渠,这为秦的农业生产提供了重大助力。

因此随着秦王政亲政,秦已经有了吞并六国的本钱。甚至可以说,换任何一个能力正常的君主,坐在秦王政的位子上,都能做到吞并六国的成就。

3、秦始皇的失策

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秦始皇面临一个史无前例的问题:那就是在这之前,古代华夏没有任何一个君主,能直接统治如此庞大的帝国。因此秦始皇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而此时朝廷中有大臣建议:齐国、燕国故地距离秦的本土太远,所以希望秦始皇能够在这些地区分封诸侯,这样一旦这些地区出现动乱,诸侯可以代理朝廷的职能进行弹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秦始皇认为,秦当初就是周朝的诸侯,最终取代了诸侯。如果秦册封了诸侯,会不会导致周朝悲剧在秦身上重演?所以秦始皇对分封制没有好感,拒绝了大臣的建议。

事实上,秦对六国故地起初只是军事占领,行政管理无法真正落实到基层。所以,哪怕秦始皇临时采取分封制,也可以避免后来的悲剧。但是秦始皇恨透了分封制。

所以秦始皇在位后期,六国故地反秦势力始终暗流涌动。秦始皇死后没多久,大泽乡起义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