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岔河镇恰西村,青山层峦叠嶂,绵延铺展。半坡山腰,大白菜喜获丰收;青山脚下,大棚里的西红柿硕果累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长势喜人的大白菜

“120斤,下一个;再背一趟今天就先不收大白菜了……”大白菜种植基地里,基地负责人赵德才正忙着指挥务工群众采割、搬运、称重、装车。

年近5旬的赵德才,在恰西村和土地打了几十年交道。20年前,看着被大山围绕的恰西村,赵德才打算外出闯荡一番。五六年下来,他发现,打工不是长久之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务工群众忙着采收大白菜

“打工不如自己创业。”2000年,赵德才回到老家种起了烤烟,几年下来,他小有积蓄。看着老家恰西村正处在云贵两省交界处,牛栏江沿村而过,加上海拔较低、气温偏高,这样的自然优势和交通条件,用来发展蔬菜种植会不会是另一番光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务工群众忙着采收大白菜

2010年,说干就干,赵德才把所有积蓄掏出来,建了34个大棚发展西红柿种植,一年种植三、四季,每年都有十几万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赵德才(前右)忙着组织务工群众搬运、称重大白菜

“2016年,我花了18万块钱买了一辆货车。”赵德才说,为了方便运输、减少到处跑市场找买家的成本,买货车后自己跑销售,不担心西红柿积压变质。

有了西红柿的“开门红”,赵德才决定大干一场。2019年,他向村民流转了80亩土地种植大白菜。由于是首次种植,缺乏种植管理经验,当年收效甚微,但他没有放弃,趁着跑销售的时间,四处奔波学习科学种植技术。

即将迎来丰收的西红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将迎来丰收的西红柿

“学到技术回来后,我在地里安装上喷灌设施,同时定期除草、施肥,有了水肥保障,种的大白菜品质越来越好。”赵德才说。

赵德才通过几年四处求学、自学摸索,逐步掌握了各种蔬菜种植技术。连续三年,大白菜的收益都不错,每年解决周边20余人的务工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育苗大棚里即将被移栽的大白菜幼苗

如今,为了快速将采收的蔬菜销售出去,赵德才夫妻二人明确分工,妻子在威宁负责批发,赵德才负责从恰西村将蔬菜采收、运送到批发点。

时值中午,一车大白菜刚好装满,赵德才泡上一杯热茶,熟练地打开车门,点火、加油、挂挡,载着一车希望,缓缓地向山顶驶去,向着繁华的县城驶去。

来源:威宁融媒

编审:少数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