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在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学生回信中寄语广大青年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这是总书记的殷殷期盼,也是时代的呼唤。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年轻干部队伍选拔任用标准常态化工作机制,是我们党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乡村振兴中亟需大量新鲜血液,不断扩展人才输入途径,是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广大青年要自觉听从党和人民召唤,胸怀远大理想,主动到艰苦地区中、到乡村基层一线中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点燃青春火把,践行初心使命,勾勒出绚丽的人生底色。

弘扬“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精神,奔赴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青年是胸怀梦想、热情奔放、能力突出的一代,但青年也有着经验不足、阅历不够、理论丰富而实践缺乏等不足,因而青年一代服务乡村振兴时需要在实践中走群众路线。青年干部应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站稳人民立场、走好群众路线、践行为民宗旨,向下扎根扎进基层沃土,奔赴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着力解决好群众困难,耐心收集每一条意见、细心处理每一个难题,暖心服务每一位群众,以人民群众为“标尺”,聚焦群众“急难盼愁”,书写“人民满意”答卷。青年干部要主动扑下身子,放低姿态,用心用情多方征求和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多问问群众需要我们干什么、怎么干,多向群众请教方法和办法,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切实把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善于从群众朴素的话语中掌握实情、找寻工作思路,拿出能够真正破解问题的实招,用群众智慧凝聚磅礴力量。要主动沉下步子,深入群众家中,察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多跟他们唠唠家常,对孤寡老人、残疾人、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主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志愿服务,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为他们着想,只有这样才能找到解决乡村振兴的各种问题的“金钥匙”。

厚植“一片丹心许家国”的家国情怀,开赴急难险重的第一线。青年一代大多接受过新式的教育,拥有知识,懂得科技,擅长管理,综合能力较强,因而青年在服务乡村振兴中,要发挥好、利用好自身的长处,在乡村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学有所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做最好的自己。乡村振兴,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必须践行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广大青年要敢于用新理念、新观点破除乡村中的旧有的、落后的观念,要带头反对和破除乡村中的一些禁锢人们头脑、阻碍乡村发展的陈规陋习,为乡村振兴夯实思想根基。要发挥“传帮带”作用,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耐心向农民传授农业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理念,要通过举办相关培训班的方式,推动农民群体实现由只会拼劳力、耗时间的传统农民到掌握科技、善于经营的新式农民的华丽转身,把科技兴农战略落到实处,不断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从历史长河中汲取营养,坚定战略自信,保持必胜信念,铆足“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拼劲,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保持“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遇事不推脱、不扯皮、不回避,始终奋斗在急难险重的第一线,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伟业添砖加瓦。

提高“天工人巧日争新”的创新能力,赶赴改革发展的主战场。党的二十大对建设农业强国进行了部署,作出了规划,这就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政策保障。如今,我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任重而道远,青年干部要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责任,不做过客、不当看客,拿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踊跃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大潮,聚焦乡村振兴战略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各尽所能、各展所长,在农村改革发展主战场,展示青春风采,在搏击风浪中增长才干、成为栋梁。在面对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时,充分发挥肯吃苦、善吃苦的精神,顶在前面,赶在难处,做到出手必出彩,完成必完美,这是青年“强起来”的根本要义。青年干部要敢于担当、战胜惰性,迈出“第一步”、走出“舒适区”、褪去“奶香气”,主动接受风雨洗礼、风霜考验。在实际工作中,要拿出“钉钉子”精神,坚持既专又钻的工作态度,系统、深入地钻研业务知识,努力锤炼工作本领,全面提高业务能力水平。要注重实践锻炼,增强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的意识,聚焦工作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在学习研究中探索真知,在实际践行中领悟真理,真正做到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实干之风苦练成事之功。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广大青年以实干为帆,以担当为桨,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奋力奔跑,美丽乡村建设未来可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