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肯定希望孩子能快乐成长,但身处社会之中,难免受到各种裹挟,最终事与愿违。本文主人公永爱就是这样一位家长,剖腹产生下女儿后,她决定要让孩子自由成长。但多变的升学政策和接踵而至的育儿焦虑最终还是让她成为了“鸡娃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偏离本心。虽然孩子被鸡进英国名校,却也留下无数隐患,最后甚至发展到要跳海自杀...

本文摘自《妈!这是我的人生》 作者:王食欲&永爱 编辑:Travis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小棉袄出生
我想给她所有的疼爱

我的女儿出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

在那个年代,生男孩是整个“家族”的理想选择。我们家也是这样,公婆和其他亲朋邻居每次看到大肚子的我,都会说:“这肚子形状,必定能生个男孩子。”

但即将为人母的我,对生男生女完全没有概念。如果儿子和女儿只能二选一,我渴望要个女儿,要个能亲亲密密地陪伴我的小姑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子一天天过,到了预产期。我的肚子仍然一点反应都没有。所以产科医生便不再犹豫,建议我们做剖腹产。

丈夫挑了一个好日子,剖我腹,取他崽。

手术是在半麻醉状态下进行的,手术室非常安静,能听到大夫划开我肚子时哧啦哧啦的声音。他们一层一层划开我的肚皮,每次吃刀都非常浅,唯恐伤着我的女儿。我躺在手术床上,静静地等待着跟女儿相逢的那一刻。

几秒钟后,我就听到了女儿洪亮的哭声,这是她来到这个世界发出的第一声哭声,强大而富有生命力。

护士跟我说:“女孩子哈,小棉袄,恭喜!”几分钟后。她把擦好、包裹好的女儿抱到我脸颊旁,将她的小脸紧紧贴在我的脸上。

我的心都酥了,我知道自己“完了”,为了她的到来,即使耗尽我一生辛劳和疼爱都在所不惜,我已经向她缴了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等待女儿的这段时间,我读了很多教育孩子的书。

有时候,看到被管教得非常有礼貌的孩子,我会莫名其妙升起一种心疼:这么小就委屈自己成为大人们喜欢的样子,没有了童趣和快乐。如果这个孩子是我女儿,我是不愿意的。

而且强迫孩子迎合大人,也有弊端。我曾经见过这样的孩子,他们在父母面前表现得彬彬有礼,懂得谦让;父母离开了,立马变得专横跋扈,顾指气使。这样的孩子很小就学会了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

在我看来,孩子首先是孩子白己的,其次才是父母的。甚于这些想法,我的女儿在3岁前都是散养状态,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在乡下的奶奶家爬爬树、抓抓鸟。

我的梦想就是:让女儿活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去讨好和迎合别人。

本文摘自图书《妈!这是我的人生》

梦想很美好
现实很残酷

转变发生在2000年,我们在朝阳区买了一套老旧的二居室,边上就是公园,女儿特别喜欢去公园里的花池边玩。

有一天我和她说:“咱们看看你的平衡力,看看你能走几块地砖。”

女儿伸开手臂,平衡身体,走一步,数一个数。数到9的时候,她不知道怎么数了。我告诉她该数10了,她迷惑地看着我,说“为什么9过了要数10?”

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孩子都5岁了,居然还不会数数!一种唯恐耽误了孩子的紧迫感让我心里发慌。

这种情绪在上小学后变得更加明显:和那群英语单词量超过1500,各个都会背诵唐诗三百首的同班学霸们一比,自家孩子仿佛是“失了智”的灵长类动物。

而且北京这地方,带孩子出去玩的路上你都能碰到各种牛娃:

· 跟外国人无障碍交流的一年级小学生,据说英文能力已经达到英语专业大学生的水平;

· 野生动物园里不到三岁的孩子能把所有动物的名字都念出来;

· 茶室里5岁的孩子《高山流水》弹的赏心悦目...

看看人家的孩子,再看看自家娃,突然就感到惭愧。尤其是看到一些已经是国企高管、私企老板们还那么努力地“鸡娃”,我的紧迫感就愈加强烈,唯恐自己的懒惰把娃的大好前程给耽误了。

加之周边的鸡娃爸妈经常灌“耳边风”,所以我也不能免俗,开始给孩子报起了兴趣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女儿参加的第一个兴趣班是北京市少年宫的绘画班

那时,北京市少年宫位于景山公园北侧的寿皇殿里,学习环境非常优美。走进少年宫,你能听到流水般美妙的钢琴声、昂扬起伏的朗诵童音以及清脆稚嫩的合唱声,令人心旷神怡。

我这个“小镇做题家”,第一次开了眼界,看到了大城市的儿童在幼年时代享受着怎样的艺术教育。

不过女儿虽然每天都在练习,却没有画出什么像样的东西出来。

我们从夏天学到了冬天,又从冬天学到了春天,风雨无阻,从不请假。可她还是不能画出一个成比例的物体,甚至连片叶子也画得不像。她笔下的树叶永远都不长在树枝上,就像毕加索画上的人,鼻子常常都不在眼晴下面待着。

我感到失望,感觉她完全没有绘画天赋,加上一些其他原因,就退了绘画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参加的第二个兴趣班是芭蕾,在东城区少年宫。

其实女儿并不喜欢舞蹈,是我强迫她学的。我的初衷是,女孩子应该学点舞蹈,有利于塑形。更为重要的是,我听说舞蹈考级能够在未来的升学中加分。

但好景不长,学了一个学期的芭蕾舞,她就死活不愿意去了。

坚持时间最长的是古筝课,这也是我们投入精力和金钱最多的一门课,选哪个少年宫、跟哪位老师学习,我都充分参考了其他家长的建议。

可在少年宫学了一年,女儿的琴技就不再进步了,这一年唯一的高光,就是班级里三十几位小朋友在某歌剧院登台演出,合奏了一曲《高山流水》,然后每个参赛者都拿到了登台照片和演出证书。

后来,我跟另一个家长决定一起找位古筝名家单独授课,每周一次。

这个老师的策略非常独特——“两个孩子比着才能进步”。每次上课,她会表扬表现好的孩子,批评不好的孩子。两个孩子为了得到表扬互相比赛,争先恐后地就竞争起来了。

女儿就这样竞争着,越学越快,并且在这位名家的指点下考了许多证书,比如音乐基础3级证书、古筝7级证书...虽然每个月的补习费占了我工资的三分之一,但这钱花的貌似还挺值!

当然,我们参加过的兴趣班不止于此,还有电焊、车铣刨磨、学做四驱赛车、发射小火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冲刺班到全面竞赛

京城的教育变天了

升入4年级,升学政策从“考试”改为“电脑随机安排”,气氛开始变了味。

随机,意味着除非你特别优秀,可以提前被好学校录取,不然就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

为此,女儿的班主任召开了一场家长会,苦口婆心地说:“小学4年级是分水岭。4年级以前的知识都很简单,随便学学也能考双百;但4 年级之后可就不一样了,稍微松懈就会掉队。”

末了班主任强调了一句“如果你家房子和户口不在重点中学的学区里,那就要注意了,得提前报考心仪学校的冲刺班!”

所谓“冲刺班〞,是指每个重点中学为了提前选拔优秀生源而开办的学科培训班。这个培训班里成绩优秀的孩子可以获得提前录取的资格。

我们的目标学校有三所:陈经纶中学、北京市第二中学分校和北京市第八十中学。这意味着3所学校的冲刺班都要去上,为了提高通过率,我们把每个冲刺班的每个科目都报了名(语数英)。

梦想很大,结果就是女儿每周都要在3所学校间来回奔波,两天上九门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一直持续到6年级,不懈的努力让女儿终于考进了冲刺班的前3名,进入好学校 板上钉钉。

可是!小升初的规则又变了。

学校不再被鼓励开设课外培训班,冲刺班也不再是提前进入名校的途径。现在想进好学校,必须通过层层复杂的面试和投简历环节。

一句话总结,我们这两年多白忙活了!

我还因此被一位家长嘲讽了:“早干嘛去了?小升初哪能光看成绩啊?不能一味只让孩子去努力,咱家长也得做调研啊!”

的确,北京优秀的孩子太多了,激烈的升学竞争早就变成了一场军备竞赛——不仅要有漂亮的成绩单,还得有光鲜的个人简历。

在北京,升学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而是全家的任务!

我开始罗列各种招考信息,还专门做了个Excel,每天给不同的学校打电话,看女儿有没有录取的可能。但每个人都告诉我“你女儿不是三好学生、没做过班干部,比赛名次也一般。除了成绩好点,其他恐怕都不符合我们的招生标准...”

万万没想到女儿的小升初居然是这样的结局,难道我们一开始努力的方向就错了吗?

最后,我们去了一所崇文区的外国语学校(现为东城区),虽然每天要花3个小时通勤,但这已经是允许我们跨区考的最近、也是师资最好的学校了。

确定入学的那天傍晚,我拉着女儿的手走出了外国语学校的校门。我们去了她未来3年即将坐车回家的公交车站。对着站牌上密密麻麻的站名,一步一步学要坐几路车,要在哪里换乘,几点是末班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初中后,一而再再而三地被牛校拒绝的女儿,终于不敢放纵自己,开始拼命学习。

我惊讶地发现,“开窍”的女儿会把自己的时间规划得非常好:

· 6点起床,15分钟洗漱好出门,我开车送她上学(我们后来置办了一辆车,方便接送);

· 开车路上她吃好早餐就会背语文课文和英文单词,7点前到校上早自习;

· 下午放学的公交或地铁上,她站着写完当天的家庭作业;

· 回到家则是自己找各种习题来做...

女儿的“自鸡”不只限于文化课,只要能给中考加分的技能她都不放过:画画、古筝、跑步、仰卧起坐...

她还参加竞选:三好学生、班长、团干部。

最终,她把自己“鸡”进了班级Top3,年级Top5的位置。

女儿获得这样的成绩,我内心窃喜,深感成功与荣耀。特别是被老师请到讲台上给其他家长分享教育经验的时候。

那时,我站在讲台上,看着教室里黑压压的家长们,那些或羨慕或嫉妒的眼神,让我的得意就像遇到阳光的肥皂泡,变得五彩斑斓。

我会跟家长们分享辅导班的相关信息,讲什么样的辅导班对孩子提高成绩有益;也会给家长们分享怎样参与孩子的学习;会分享怎么给孩子做好后勤工作;还会跟家长们说如何让自己的孩子尊重老师,以及家长应该怎样配合老师让自己的孩子考出好成绩。

我在一次发言中这样讲道:“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教育孩子就像放羊,咱们的孩子就像小羊,家长和老师就是牧羊人。咱们牧羊人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把小羊往北京市区重点学校赶。因此,提高分数非常关键!”

“分,分,学生的命根!”为了让孩子取得高分,进重点高中,我把女儿“鸡”成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而我则荣登“优秀家长榜”。

本文摘自图书《妈!这是我的人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把孩子送进英国名校后
她决定跳泰晤士河

至此之后,女儿这台“永动机”不曾停歇,一路轰隆,高中上了北京四中“道元实验班”;大学考进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研究生更是被伦敦大学学院文化研究专业录取,颇为长脸。

但我不知道的是,所有孩子的负面情绪、那些悲伤、迷茫与绝望都只是被暂时压制,等待未来某一天突然爆发。

那是2019年的春末夏初。一天上午9点多,我正在北京西站接一位来看病的长辈,突然接到了女儿从国外打来的电话。

接起电话的瞬间,我有点疑惑。当时应该是英国伦敦凌晨1点多,女儿这么晚了还不睡觉,发生了什么?我赶紧接通了电话,还没有说话,就听到了女儿在电话那头的哭泣声:“妈妈,我不想活了,活着实在没意思!”

女儿绝望的哭声一下子把我打蒙了。我紧张地问:“怎么了宝贝?发生了什么?“我不知道女儿发生了什么,她怎么会突然地不想活了?

女儿哭着说:“没有具体的事,就是活得很丧,毫无意义。”

“妈妈,您能来陪陪我吗?我有点控制不住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控制不住自己”,这句话当时我竟然没有认真对待!那是女儿发出的求救信号,但当时对于抑郁症,我一无所知!如今想起,我仍会后怕得惊出一身冷汗!换作现在,我会立马飞到她的身边,跟她一起度过那段最困难的时光。

而我当时竟然无知地跟女儿说:“妈妈一直没有办签证,现在马上飞过去是不现实的!因为妈妈要上班,没有时间,再说还有几个月你就学成回国了,也没有必要。”

“一直没有办签证”其实也不是事实。2018年女儿出国前曾嘱咐我办好签证,随时到英国去看她。不过我因为拖沓,不知不觉就放弃了去英国探望她的打算,办签证这事自然也不了了之。

女儿跟我哭诉完,情绪好了很多。她跟我说:“妈妈,跟您说说话,我好了很多,您忙吧!“在女儿保证自己会好好活着之后,我们挂断了电话。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女儿是在爱沙尼亚一个旅馆里向我发出的求救信号。

登船前的那个晚上,她给我打了那个电话。而阻止她跳海的不是我的那番安慰,而是乘坐的船因为天气不好封住了甲板,她没法走出船舱,只好放弃实施自己的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些信息,是在女儿回国后。当时,我惊出了一身冷开,后悔自己当初的迟钝和对她情绪的忽略。如果那天甲板没有被封上,我将永失我爱,那将是对我人生的毁灭。

那段日子,是女儿躁郁症最严重的时候。自杀计划失败之后,她重新回到伦敦,每天走在泰晤士河岸边,都有往下跳的冲动。

这些,我当时都不知道。

当时的我百思不得其解:从来性格外向、开朗活泼的女儿,怎么就有了抑郁自杀倾向呢?

在等女儿回国的期间,小区里一位邻居从19楼跳了下去,我吓的直哆嗦。

那是一位性格开朗,看起来幸福无比的老大爷。每次见面,他总是充满热情地跟我打招呼。在外人看来,他是没有理由跳楼的。

后来,别人告诉我,大爷早已得了微笑抑郁症,只是家人不知道!

“微笑抑郁症”,活了大半辈子,这个词我第一次听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我从医生朋友处获得抑郁症临床表现,去跟女儿的行为对照,才惊出一声冷汗。

· 女儿一天没有学习就会有负罪感,会苛责自己;

· 有时她会无声地自言自语;

· 她敏感多疑,独处时经常会莫名落泪;

· 一起在商场逛街,她会突然捂上耳朵嫌吵,痛苦地连步子都迈不动...

那是我最艰难的一段时光:每天晚上都在惊悸中醒来,唯恐女儿不测。我会躺在床上想,女儿是什么时候开始抑郁的?到底是什么造成了她的抑郁?

或许,女儿早已经有了抑郁症的征兆,只是我没有及早发现。

当我只关注女儿的学习成绩,“鸡”她进名校,逼她事业有成时,从来没有考虑过她的情感需求和情绪状况。我只是自私地跟她要成绩,却从来没有问过这些成绩她想不想要。而听话乖顺的女儿,总是一味地去满足我的愿望,也不问这些愿望是不是她自己想要实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得有次老同学聚会,其中一位谦虚地问我:“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地这么优秀?”

我清楚地记得自己的回答:“把孩子架起来,让她觉得自己不平凡,她自然会向优秀和杰出奋进。”

我当时一脸骄傲地显示着内心的虚荣,现在想来觉得自己很可笑:只想着把孩子架起来,却从来没考虑过她能不能下来。十几年的时间里,女儿被我“鸡”进了欲望的漩涡,无法认同自己的平凡,无法给予自己幸福。

大学期间与社会的各种接触让她看到了自己的职业前景:要么在剧组苦熬,等待因一部作品出名;也可能一辈子都拍不出一部好作品。留在英国,意义不大。回国就业,年薪又太低。以为自己能功成名就,却发现大多数人最后都会归于平凡,昂扬的斗志因此破碎。

鸡娃鸡到最后,让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普通人,竟然变得那么奢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说过这样一句话:“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而不幸的人则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女儿的童年都被浪费在各式各样的培训班里了,是我这个不懂教育的妈妈压榨了她所有的童年时光,剥夺了她的童真和快乐。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让她去跟小朋友尽情地玩各种游戏,跳皮筋、捉迷藏、砍沙包、踢毽子……只要她开心就好。我曾经有过的童年,她也有权力拥有。

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把童年还给女儿。我会带她到游乐园玩,尝试一下直到现在她都不敢坐的过山车;我会和她一起观察植物从发芽到长大的过程;我会允许她养宠物⋯

如果再来一次,我要放手让女儿去找寻快乐,让她变得大方和豁达,保持追求快乐的个性,让快乐陪伴她终身。

End.

-本文图书推荐-

今天这篇文章内容摘自图书《妈!这是我的人生》,在这本书里,妈妈 永爱和女儿王食欲从各自的角度回顾了整个育儿&成长历程,酸甜苦辣俱在其中。

和很多其他教育类图书不同,这本书里没有似是而非的观点,没有居高临下的指导,只有母女二人对自身成长故事最真实的记录,以及自身回顾过去所产生的真切思考。在鸡娃潮流轰鸣的当下,这样的内容显得尤为可贵。

如果家长们想听听更多母女俩的故事,想从中获得一些启示,少走弯路,欢迎点击下方海报,购买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