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22日上午11:00,扬州首次繁殖长颈鹿诞生了,生产过程约2小时,顺产,小长颈鹿是“女宝宝”,出生时体重约60公斤,身高190厘米。据悉,小长颈鹿的父亲叫“波比”,7岁,来自江西景德镇野生动物园;其母亲叫“海莉”,8岁,来自南通野生动物园。“波比”和“海莉”于2020年9月入驻茱萸湾,2022年3月,两只长颈鹿“恋爱”、“婚配”,经过15个月的妊娠期,成功诞下小长颈鹿。

工作人员人工喂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工作人员人工喂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母长颈鹿首次做妈妈,没有育幼经验,小长颈鹿出生24小时仍未吃上母乳,为了保证小长颈鹿安全,动物园决定采取人工哺乳,奶源为进口的马奶粉。本次长颈鹿的繁殖是扬州地区首例,也是扬州动物园历史上第一次尝试人工哺乳长颈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小长颈鹿出生到现在,我们一共有4名工作人员,24小时轮番照顾它,不分白天黑夜,每隔3小时,人工喂奶一次,一开始的奶量是200ml,现在已经达到300ml。”扬州动物园副书记、人工育幼组技术负责人闻亮告诉记者,针对可能出现的难产、人工育幼等情况,扬州动物园做足了相关准备。例如,加强母鹿妊娠期饲养管理,合理调节饲料配比,保证营养均衡;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并咨询上海野生动物园、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等有长颈鹿繁殖经验的专家;召开长颈鹿产前准备会,采购相关药品、器械;拟定应对意外情况的处置方案;成立长颈鹿繁殖工作专班,制定长颈鹿繁殖期间饲养员及兽医的分工、值班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小长颈鹿健康状况良好,与饲养员也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小鹿一天睡眠约16小时,站立活动约8小时。国内长颈鹿人工育幼技术尚不成熟,人工育幼的成功率较低,该园刚出生的小长颈鹿目前仍处于高度危险期。为了增加小长颈鹿的运动量,促进胃肠蠕动,动物园技术员在教小鹿学习奔跑。

本次人工育幼长颈鹿既是对饲养员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考验,也是对扬州动物园饲养管理和专业技术水平的检验。记者了解到,6月1日儿童节当天,动物园将举办小长颈鹿与游客的见面会。(通讯员 杨艳 江胜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