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国汽车出口量超越日本位居全球第一,4月细分市场又延续了高增长态势。业内普遍认为,在以新四化为主要特征的变革之下,中国汽车产业正迎来弯道超车的关键时刻,国际化舞台机遇和挑战并存,中国品牌已迎来“出海”的黄金时代。

如今,在汽车出口成为车市增长重要引擎的当下,市场也再迎利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商务部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指出,近年来,我国汽车出口稳中向好,但在发展质量和效益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下一步将在运输保障、金融服务、海外售后等方面推出更多支持举措。

在市场前景向好以及政策的助推下,业内预计,今年汽车出口量将达到400万辆,2023年全年中国有望超越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

新能源成出口压舱石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4月,我国汽车出口量达到149.4万辆,同比增长76.5%,出口至全球204个国家和地区,延续了高增长的态势。

纵观我国汽车出口的发展之路,出口量从2002年的2万辆,到2012年首次超百万用时十年。而在随后的近十年中,我国汽车出口长期徘徊在百万辆左右,直到2021年我国汽车出口首次突破200万辆,并首次进入世界前三,2022年这一数字更是达到超300万辆,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束珏婷看来,汽车出口取得如此成绩的背后,得益于贸易规模逐步扩大以及市场日益多元。此外,新能源汽车的贡献也是汽车出口增量的重要原因。

今年前4个月,新能源汽车出口34.8万辆,同比增长1.7倍。其中,4月出口10万辆,同比增长8.4倍。不仅如此,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整体出口金额比重也提升至42.9%,对汽车出口增长贡献率达51.6%。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许海东表示,得益于政策驱动以及车企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的先发优势,加之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日臻完善,我国新能源市场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目前已出口到比利时、英国、德国、法国等欧洲发达地区和国家,单车价格大幅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规划,下一步,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运输保障,扩大汽车出口运力;二是鼓励汽车企业与国内外金融机构合作,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更好满足企业需要;三是支持汽车企业完善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提升在海外开展品牌宣传、展示销售、售后服务方面的能力。

中国品牌加速出海

众所周知,在全球车企加速布局的当下,中国汽车市场竞争已十分激烈。与此同时,进入后疫情时代,市场需求放缓,车市也呈现微增长。

中汽协数据显示,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3.3万辆和215.9万辆,环比呈现双下滑;1-4月汽车产销分别完成835.5万辆和82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8.6%和7.1%。

在国内市场由增量时代转变为存量时代的背景下,车企也纷纷将目光瞄准海外。近年来,包括上汽、奇瑞等在内的老牌车企,以及蔚来、小鹏等在内的新势力,都在积极推进全球化布局,其出海模式也逐渐由单纯的贸易出口,演变至在当地投资、建厂的本土化生产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来看,1-4月整车出口前十企业中,上汽集团一枝独秀,出口量达到34.67万辆,同比增长64.49%。其中,旗下自主品牌MG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墨西哥、泰国等近20个国家跻身单一品牌前十名。

据悉,目前,上汽已经建立起集研发、营销、物流、零部件、制造、金融、二手车等为一体的面向全球市场的汽车产业链,拥有硅谷、伦敦、特拉维夫3大研发创新中心,伦敦、慕尼黑、东京3大设计中心,泰国、印尼、印度、巴基斯坦4座生产基地及KD工厂,100余个零部件生产研发基地、1800多个营销服务网点、13个区域营销中心以及4家物流分公司等。

而比亚迪则在增速上领跑中国品牌,1-4月比亚迪出口5.8万辆,同比增长13.4倍。值得一提的是,比亚迪于2021年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如今,仅用时2年,其产品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足迹遍布全球51个国家和地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奇瑞、吉利、长安以及长城汽车出口销量也名列前茅。其中,作为较早出海的中国品牌之一,奇瑞已在全球建立了10个海外工厂、1500余家经销商和服务网点,产品远销俄罗斯、巴西、埃及、智利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全球用户近1200万人。

“中国制造新能源产品、品牌越来越多地走出国门,随着海外认可度不断提升以及服务网络完善,市场前景持续向好。”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中国品牌加大拓展海外市场,充分发挥了中国电动车的产业链优势,实现出口水平价稳质优的提升,有利于扩大市场规模,以及拉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业内普遍认为,接下来,随着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同时得益于我国汽车制造供应链优势,以及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将有效支撑我国汽车出口高景气度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