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血液肿瘤领域出现大批突破性的成果,热度直追实体瘤。2022年全球药品销售排名中,治疗淋巴瘤的药物已经成为超级品种。

这种尖峰竞技的场合,总少不了巨头的身影。

今年1月,国家药监局官网发布消息,罗氏的ADC药物维泊妥珠单抗获批上市,两个适应症主要针对高发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这个消息的意义非同一般。在此前漫长的岁月里,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全球主流的一线治疗方案是“R-CHOP”联合疗法,其核心药物正是罗氏在1997年推出的原研利妥昔单抗

光阴流淌20多年后,罗氏试图站在已征服的山巅之上,将人类的命运再推进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月13日,2023罗氏血液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全方位展示了罗氏在血液疾病领域最新的进展和斩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r. Peter Ahnesorg

罗氏全球血液疾病领域负责人

“一直以来,我们在遵循科学的前提下,孜孜以求可以对患者带来最大获益的各种创新药物。”罗氏全球血液疾病领域负责人Peter Ahnesorg对健识局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成为“千面肿瘤”的劲敌

2009年6月5日,在央视晚间的新闻30分栏目,主持人王宁播报了一条当天临时加进去的新闻:央视新闻联播主持人罗京罹患淋巴瘤去世,终年48岁。

据说播报这一条消息之前,身为罗京同事兼好友,王宁嚎啕大哭了20分钟。

就在此前一个月,罗京才刚刚过完48岁生日,当时不少同事曾去探望他。郎永淳回忆此景曾表示,”罗京当时的精神状态特别好,跟同事聊了一个多小时,当时他很乐观。“

只是没想到,一个月后,乐观的罗京,就因病情的突然恶化和大家天人永隔了。

淋巴瘤往往突如其来,令患者和亲友猝不及防。这种肿瘤可以在身体的多个角落发病,且不同部位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分型最为复杂,恶化程度和频率也难以把控,因而淋巴瘤也被称为“千面肿瘤”

不少患者和罗京一样,在治疗期间也曾感受到恢复良好;但一些患者的病情很快突发性恶化,乃至不幸离世。部分血液肿瘤治疗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患者的病情异质性多样,且恶化速度快。一种疗法对某一患者有用,但可能对另外患者就不管用。

这类诡谲多变的疾病,给患者和亲友带来巨大痛苦,对此,医药企业很难视而不见。

罗氏是全球血液肿瘤领域最前沿的企业,早在20多年前就提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经典R-CHOP疗法。

Ginna Laport是罗氏全球血液疾病研发负责人之一,主要负责非霍奇金淋巴瘤以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药物的研发,这正是罗氏的强势领域。她向健识局表示:利妥昔单抗问世以来,罗氏在淋巴瘤领域占据了领导者的地位,但仍旧有不少患者的治疗诉求未被满足。因此,公司还在不停地迭代研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r. Ginna Laport

罗氏全球血液(NHL/CLL)研发负责人

“我们的的目标是期望能够成为行业的开拓者,而不是重复别人以前做过的事情。”

在这样的目标驱动下,罗氏的科学家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找到了B细胞淋巴瘤中广泛存在的新靶标CD79b,并成功开发了ADC药物维泊妥珠单抗。

“维泊妥珠单抗可以从不同角度攻击淋巴瘤细胞,试验数据说明,我们突破了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一线标准疗法R-CHOP。” Ginna告诉健识局。

在血液肿瘤领域,除了ADC药物,罗氏研发团队还“埋伏”了两款具有潜力的双特异性抗体:Glofitamab和Mosunetuzumab,这两款都是CD20/CD3双抗(下简称G双抗和M双抗)。

毫不夸张地说,开发这两款双抗,完全是为了挑战不可能。G双抗对于接受过多线治疗(包括移植或CAR-T治疗失败)的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仍可以有40%的完全缓解率;M双抗治疗滤泡性淋巴瘤患者可以达到60%的完全缓解率。

“这两款产品的靶点虽然一致,但我们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到了满足患者的互补诉求。” Ginna介绍,G双抗效用更强,但也需要医生的监护,更适合侵袭性更强的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住院使用;M双抗的效用相比较温和,且安全性突出,更适合惰性淋巴瘤患者,或者不能住院、或缺乏专业医生看护的患者。而且这两款双抗都是固定周期用药(G双抗12个周期,M双抗8或17个周期),可以尽可能降低毒性。

如果一家企业愿意耗费大量成本去攻坚,背后势必有着强烈的愿景动力。健识局获悉,罗氏希望通过这两款双抗和维泊妥珠单抗,和其他优秀药物一道,构筑起淋巴癌治疗的新武器。Ginna透露,除了正在进行的各项三期临床试验,罗氏正在挖掘不同产品之间的组合,比如M双抗和维泊妥珠单抗治疗侵袭性淋巴瘤,G双抗与化疗等联用治疗其他多种类淋巴瘤。

最终,你们想要达到的终点是什么?面对这一问题,Ginna明确答道:“治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治愈为目标,深耕血液疾病

血液领域从来不止有肿瘤难题,对于其他疾病的研发,罗氏从未止步。

截至目前,在血液疾病领域,除了CD20、CD79b靶点,罗氏还在BCMA等靶点上布局;技术上,单抗、双抗、ADC和CAR-T均有涉猎。

例如,在难以治愈的骨髓瘤领域,罗氏就希望通过在双抗上的深厚积淀,探索针对多发性骨髓瘤(MM)的治疗。

据罗氏全球血液病研发负责人之一——主要负责多发性骨髓瘤的Marion Ott对健识局表示:罗氏正在探索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比如FcRH5/CD3双抗,GPRC5D/CD3双抗等在MM领域的治疗作用,“除此之外,我们也开放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探索靶向BCMA的CAR -T产品。

全球范围内,没有一家企业能垄断一个治疗领域,罗氏在血液疾病上的探索很多处于早期,尚未迎来回报,对此,团队有自己的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Dr. Marion Ott

罗氏全球血液(MM)研发负责人

“我们涉猎的靶点越多,就可以通过不同形式,把不同的技术和靶点组合起来,为患者提供更多的选择,最终实现治愈。”

除了大病种,在血液领域,罗氏也没有遗漏罕见病群体,代表性的药物包括治疗血友病A的艾美赛珠单抗,以及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可伐利单抗。

2018年,艾美赛珠单抗在中国上市,它突破了患者对凝血八因子的依赖,血友病A型患者最少只需要每月一次皮下注射即可实现“零出血”;可伐利单抗利用创新的循环抗体技术,在多项Ⅲ期临床都取得了积极结果,有望在中国实现全球首发的创举。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全球快速推出这些血液疾病药物、构筑庞大的研发宇宙,这不仅需要雄厚的资金支撑,还需要研发策略的跟进。

2022年,罗氏制药的研发费用达到150亿美元,约占全年总营收的22%。

另一方面,罗氏将研发力量前置,尽力打造本土化研发的氛围,也是外企中不多见的。前述罗氏全球血液疾病领域负责人Peter Ahnesorg告诉健识局:罗氏在全球共有三个研发中心,分别位于美国、欧洲和中国。“在中国,我们在北京和上海均有研究团队。不论是ADC新药,还是G双抗、M双抗,中国研究者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为了“治愈”的终极目标,罗氏创新药甚至在婴幼儿血友病A预防治疗中取得突破。Peter 解释:“去年年底ASH发布的HAVEN7研究证实,艾美赛珠单抗在婴幼儿中的预防治疗应用,取得了积极的结果。”

惠及每一个年龄段患者、以治愈为目标,这是医药行业的初心,也是巨头的范例。

撰稿 | 烟酰胺

编辑|江芸 贾亭

运营 | 曦辰

图源 | 健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