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旧书摊上的一个塑料袋,就是一个人的一辈子。
一个塑料袋里,十多本信笺本,分为手抄集和流年志两个系列,工工整整的毛笔小楷,抄录着钟施恩老人的诗作和学习的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一本封皮上写流年志的本子上的内页首页,写着如下文字“非诗非词,按年编列,命名‘流年志’。示诸子孙,籍识有斯翁祖足矣。”想来,钟施恩老人既来人间一场,自是想留下自己的痕迹,至少是让子孙知道有这样一个祖辈,了解祖辈的性情和一些事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什么原因,本想“示诸子孙”,却流落飘零至书摊待售。
不知钟施恩老人的人生经历,只能从文中的一些话语推断大概情况。
如:钟施恩手抄集(壹)上有“八旬叟一九九二年于保定”,由此可以推断钟施恩老人应该是出生于1902--1912年间;老年节颂一诗前题有“余和数位离休老同志,协助保定地区东关休干所行政举办庆祝老年节游艺联欢会……”可以推断,钟施恩老人大约也是一位保定的离休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在世,钟施恩老人也要110余岁了,但这种可能不大。

最大的可能是钟施恩老人已不在世,他的作品才被处理掉或是整理时没发现误被当作杂物处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钟施恩老人的这些作品可能是他的遗物,对于其他人来说,遗物可能是照片、书信、作品,也可能是网络作品、电子文档、头条抖音……
俗语说“百年无废纸”,这些遗物都是很有意义的,是可以反映社会现状的佐证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对于普通家庭来说呢?少部分可能会被留下,大部分还是化作一堆火焰,或是卖给收废品的商贩换来薄薄的纸币……
钟施恩老人遇到的问题是普遍的问题,如果人不在了,遗物还需要保存吗?
你认为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