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两名消防执法监督工作人员走进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水语山城居民区,直奔地面上画有黄色消防通道线的道路,边走边查。白天小区内空余的停车位不少,所以占用消防通道的情况不多见,但是旁晚,居民陆陆续续都下班回家,小区车位又少,不少私家车主便将私家车停在消防通道上,走了近10分钟,看到了一辆违停的轿车。

“这种情况也有可能是临时停车,为了让执法过程更加有温度,我们通过交管APP通知对方来挪车。”乌兰察布消防救援支队执法人员说,等小区内全部违法停在消防通道上的车辆挨个通知完后,违停车辆还没有开走,于是罚单“伺候”。

拍照、录入、打印、贴条……仅几分钟,一张“特殊”的违停罚单就贴在了这辆堵塞消防通道的轿车上,这是乌兰察布市消防救援支队新推出的非接触执法现场。 “5月底以来,我们连日在夜间突击多个小区进行首罚,现场开展以案说法活动,现场对违停车主开展警示教育,开出了21张罚单。”乌兰察布市消防救援支队执法人员说,这一创新举措让消防通道治理工作又跨出了重要一步。

事实上,是现实的窘境“倒逼”乌兰察布市消防部门走出这至关重要的一步。近年来,全国因违规占用、阻塞消防通道影响消防救援行动的报道屡见不鲜,通道堵塞的问题经常引起广泛关注。乌兰察布支队共接到涉及全市小区、沿街商铺消防车通道堵塞举报信访件70余件,占总数的43%,整治消防通道刻不容缓,提高民众消防安全意识刻不容缓!

五月份以来,乌兰察布消防主动出击,与公安、交通、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对接,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制定了《关于开展消防车通道集中治理的通告》,打通信息壁垒,共治消防通道堵塞难题。直到今日,终于有了收获——非接触执法模式启用,剑指消防通道堵塞难题。

为什么说这一创新跨出了重要一步呢,公安不是也有类似的执法模式吗?“消防的情况比较特殊,像乌兰察布市集宁区消防救援大队有61人,但42人要备战待命,随时准备出警救援,有执法权限的只有10人,还要监管辖区306家重点单位的消防安全。”乌兰察布市消防相关负责人说到,除了人员缺乏这一难题外,还有其他现实困难——第一,到现场执法却找不到车主信息的尴尬;第二,原有执法程序较繁琐,需要对违法人制作笔录、告知、开出处罚决定书等,一起违法需要两人忙活半天。 “现在我们也能像交警那样执法了!材料模块化、标准化,罚单开出后,执法信息会流传至交警部门,然后告知短信直接发到车主手机上。”乌兰察布市消防相关负责人说,处罚依据是《消防法》第28条和第60条,占用消防通道处500元以下罚款,当事人需在规定时间内处理完毕。如逾期半年,将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这样一个闭环就完成了!”

这是乌兰察布市消防救援支队治理消防通道堵塞问题探索的第一阶段,下一步,支队将消防通道堵塞治理工作纳入已研发的“消防管理一掌通”APP,既能实现“首次违反通过学习考试免于处罚”,也能发动广大市民借助它拍下违法行为并举报,共同参与治理这一顽疾。

(作者:唐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