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哥专注发现古村落之美。敬请关注、转发支持。

胡哥图片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已授权维权助手全网维权。

不知从何时起,描写一个地方的风情,有了一种听起来很豪迈的排比句式:你要写某某,就不能只写某某。你要写某某某,你要写某某某,你要写某某某……

这一连串经过提炼的词语排山倒海而来,令读者一下子就被感染到了,感觉作者描写的这一地的风情的确名副其实。

仿照这个句式,今天走访的古村王曲,似乎也可以这样写:你要写王曲,就不能只写王曲,你要写浊漳河边古意盎然古山村,你要写明清老宅院历经沧桑留芳华……

你要写千年古寺建筑史上写精彩,你要写龙王庙庇佑村民世代信仰,你要写金代龙祥观化身抗日难民学校,你要写古官道上商贾车马鸾铃响,你要写龙兴桥连接南北沟壕便利商贾,你要写村边河畔芦苇飘摇风景好……

你要写漳河岸边滩涂清泉喷涌滋润百姓,你要写远古遗址闪耀人类文明之光,你要写潞川之战前秦灭前燕战鼓犹响,你要写戏曲名角段二淼领箱掌班扬传统,你要写……

说了那么多,大家还不知道古村王曲到底在哪里。其实王曲村就在平顺黎城潞城三县区交界处,浊漳河由从潞城区拐向平顺县的拐弯处,属于平顺县北耽车乡管辖,距离县城只有30公里的车程,现在道路通达,路况很好,交通很方便。

王曲村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众多,民居寺庙建筑古意盎然。别看它今天藏在浊漳河岸边的山腰上,似乎不起眼,实际上,它是古晋阳官道上的一个大村庄,自古以来官商民众往来不断,是一个繁华的交通枢纽。

全村人口有1760人,村庄面貌格局数百年来没有大变化。村内最著名的建筑就是入列国保单位的天台庵,其他明清古民居数量众多,保存较好,古桥古道古井赫然在列,一派古意盎然的景象。

今年初,王曲村顺利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本期请跟随胡哥的脚步去实地寻访这个漳泽河畔、晋阳古道边的古老山村的魅力。

龙兴卧波布德泽

龙兴卧波布德泽

初夏时节,胡哥一行走省道李东线(S325)到李庄后转省道潞林线(S324),一路向东,路过跨漳河大桥辛安桥后拐入道路北侧向北而行。路况非常好,道路两旁满目葱绿。

弯弯曲曲的道路和弯弯曲曲的浊漳河并行,刚刚拐入去往王曲村的乡道没多远,一座高岗上矗立的宝塔便映入眼帘。那就是国保单位原起寺内的青龙宝塔,建于北宋元祐二年(1087)。

这座青龙宝塔按古人迷信的说法,有着镇风水的作用。远远望去,犹如一支巨笔,直刺苍天。在四周郁郁葱葱的各种树木中,在波平水缓的浊漳河岸边,悄然傲立了千年。

这段行程是最惬意的,一边是静悄悄的河水和宽阔的河岸田野;一边是连绵起伏的山脉。视线前方,有掩映在山林中的隐隐农舍。谁能想到,如此适合隐居的地方,在古代竟然是河南晋阳官道边的繁华村庄呢?

在王曲村张书记的带领下,胡哥一行步入古村,穿街过巷,在错落的民居里,在肃穆的寺庙里,寻找与古人对话的契机。

那弥漫的古意,渐渐从一院一院的古民居大院里散发出来,让你仿佛置身时空的氤氲里,恍若看到古官道边上,各色人等的衣食住行一颦一笑……

在王曲村南,一处叫做南窑圪廊的地方,就是古代河南晋阳官道经过的地方。本来是青石古道,遗憾的是已经被覆盖上了水泥,看不出古道的痕迹了。

但是在不远处的观音堂下以及旁边的龙兴桥上,依然有部分古道路面裸露在外,一块块长宽三四十厘米的青石,铺成了平整的路面,石面光滑,个别石面上还有骡马蹄印踏出的凹坑痕迹,可以让游人一睹古官道当年的风采。

观音堂坐落于晋阳古道之上,坐北向南,面阔三间,进深五檐,是个单檐硬山顶的小巧建筑,始建于明代,现存遗构为清代建筑。

阁下就是石砌砖券通道,进深约6米。观音堂前廊下有清代、民国石碑三通,记录了修庙以及修桥的经过。

桥指的就是观音堂北边七八米处的龙兴桥。这桥的名字起得很气派,根据嘉庆九年(1804)的重修石桥碑记载,此桥修建于百余年前的乾隆八年(1669),是为了方便晋阳古官道上的过往商旅而建。

晋阳古官道在古代是一条从河南林州过山西平顺、潞城、黎城县境到潞安府,再到晋阳古城的官道。

王曲村是古道上一个大村庄,村庄前后蔓延二三里,古道边上的店铺痕迹依然有残存。龙兴桥就是村南浊漳河岸最壮观的便民之桥。

龙兴桥建在古道上,全部用青石砌造,全长16米,宽9米,距离沟底10米,拱券高6.5米,是一座单拱石桥

它不是跨漳河的大桥,而是一座横跨泄洪壕沟的石桥。桥下的壕沟在清乾隆八年以前,就是过往商旅行人必须要攀越而过的一道坎。

有了石桥后,过往商旅行人省却了攀越之苦,自然对修桥的功德大加赞赏。所以,别看是一座普普通通的石桥,却有着龙兴桥的美名。

它如龙卧波,广布德泽,为过往的人们提供着便利,同时也昭示着先人们修桥补路、造福百姓的良好民风。

王曲村的其他古代遗存又有哪些魅力呢?请继续关注下一篇文章。


欢迎关注@跟胡哥看古村看更多古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