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神舟十六号成功发射,经过约6.5小时的飞行,于当天下午4时30时许对接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径向对接口,我国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太空会师的场面再次上演。与此同时,当时国际空间站上也有11名宇航员在轨,也就是说首次有17名人类同时在太空中,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

神舟十六号发射瞬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有6名航天员同时在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17人除了神舟十五号乘组3人、神舟十六号乘组3人之外,还有俄罗斯联盟MS-23乘组3人、Crew-6乘组4人以及在国际空间站旅游的公理二号乘组4人,共涉及三型载人飞船,分别是我们的2艘神舟号、俄罗斯的1艘联盟号和美国SpaceX公司的2艘“龙”飞船。而公理二号乘组4人在5月30日晚上23:05撤离国际空间站,不得不说,时间卡得刚刚好。

国际空间站还有11人,加起来17人,这也算是人类壮举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官方的报道,神舟十六号乘组预计11月返回,只在太空中驻留约5个月,而往常一般是6个月。并且根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究员黄伟芬的介绍,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期间也只进行一次出舱活动。

新华社的报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究其原因,有人猜测和首次有载荷专家上去有关,毕竟他只是一个高校老师,体力可能与专业的航天员有差距。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桂海潮的训练和所有的航天员一样,都是要扛8个G的过载的,2天沙漠生存、狭窄空间的72小时睡眠剥夺,没有降低任何的体能标准。而且在国际上,载荷专家在国际空间站待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的例子比比皆是,实践证明不存在任何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从来就没有规定说航天员上去一趟,就必须要待6个月才能回家的规定,所以估计还是和任务需求有关,因为载荷专家是上去做实验的,有些实验结果出来之后,要尽快送回地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为此我国还在研制一种小型货运飞船,载货量可能只相当于俄罗斯的“进步”号,但可以重返地面和复用,使用更频繁,如此就解决了在轨时间的矛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于神舟十六号乘组唯一的一次出舱,外界估计会由01号航天员景海鹏和02号航天员朱杨柱来执行,而“天和”核心舱的太阳翼,估计还要等到神舟十七号甚至更晚才能转移。有意思的是,根据航天爱好者的消息,神舟十六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而在这一阶段,将会迎来“巡天”望远镜等来访飞行器对接和撤离。

巡天太空望远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巡天”望远镜的发射和对接,不会是在神舟十六号任务期间,可能是神舟十七号甚至更晚。之前有消息说“巡天”的研制遭遇了一些困难,现在看已经克服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神舟十六号任务期间,还将开展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让载人航天再次走进中小学生课堂,估计到时候的主讲人就是桂海潮。而作为博士生导师的他,要面对的可不只是中小学生,他在北航还有7个学生,根据网上的消息,桂海潮在发布会间隙都还在催他们的论文,老师上太空了,你以为学生就放假了吗?不可能的,估计到时候要进行天地协同的毕业论文答辩,如果是真的,也算是世界首次了。

对于学生来说,是好消息呢,还是好消息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