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十三太保”是网络上经典话题之一,这实际上反映出的是江苏各地较发达的地域文化和地域认同,从某种程度来说,这其实是由于江苏较高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使得下属各地有一定物质和精神基础构建自身的地域次文化。但,这显然并不是全部原因,这一点可以很容易的举反例——江苏的富邻居浙江,浙江省的发展水平同样相当高,当然,浙江各地区的地域文化也极为发达,不过浙江各地在本身地域文化兴盛的同时,对整体的认同感也是极高的,这一点不似江苏。

所以,“江苏十三太保”出现的另一原因在于历史渊源:实际上江苏属于成型较晚的省份(清代前中期渐渐成型),且由多个不同文化背景的区域缝合而成。这种情况其实非常复杂,可以简单梳理如下。首先是明朝建国时期进行的“江浙分离”,导致苏南地区和浙江分离,吴语区一分为二,之后朱元璋再将今天的苏南地区和明朝重要的发家地江淮地区合并,形成极为庞大的南直隶,即今天的江苏、安徽、上海两省一市。

江苏十三太保

到清代,由于南京丧失陪都地位,南直隶初期转为江南省,后至康熙年间对如此庞大的江南省进行拆分,考虑到当时南富北穷的现状以及相互制衡的需求,没有进行更符合地缘人文的“横分”而选择“纵分”,这便渐渐形成了今日的江苏和安徽两省。

所以,江苏和安徽两省成型较晚,且均包含多个地缘文化和历史境遇完全不同的地区组合而成,而江苏由于更关键的地理区位(大运河所在地),其境内一向以来就含有极多战略中心,清代江苏的布政使设置就非常复杂,在很多时期,这些地区均有过分离独建的猜想,其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清末的“徐州建省”的猜想,这个设想实际是有合理性的,当初一旦成功,今日中国的行政区划格局将全然不同,但最终却并未成功......

江苏、安徽分省地图

徐州,古九州之一,此地处南北交界,自古变为战略要地,大规模征战层出不穷,古代徐州曾因丰富的煤铁资源较为发达,但黄河夺淮入海后,此地饱受灾难,长期的流民导致徐州江湖风气很重,民风较为彪悍,经济和政治地位也渐渐下降。但清末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煤炭资源需求大量增加,徐州因煤炭资源开发重新兴盛,加之津浦铁路与陇海铁路的通车,徐州再成交通要道,经济与交通的发展使得徐州迅速恢复为地区中心,相应的,政治地位也随之提高。长期与江南发展不平等导致的失落情绪,地缘文化的迥然差异带来的分离情绪,本地区迅速发展带来的自信,使得江北地区多个州府从官方到民间开始均出现独立建省的想法,而新省的中心自然是徐州。

实际上,江苏和安徽两省的行政区划本就是由于相互制衡的思维导致的,这种情况在平时自然利于中央朝廷,但一旦起变故,其地缘上的不合理性就会导致极大的掣肘,太平天国运动结束后,清廷就有人提出以长江重新分省界的设想,不过此议经朝廷大员的仔细讨论仍被废弃。此时,徐州仍属于边缘地区,新设想中的两省省会仍然是安庆和苏州。

威名赫赫的徐州府老八县

但到了清末,河道淤积,漕运衰落,地方督抚权力上升,朝廷威望下降,德国势力深入山东,英国势力控制长江,夹在其中的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地区已经极度危险,在此背景下,实业家张謇第一次提出了“徐州建省”的设想。张謇认为徐州建省,一可以裁撤冗员,以徐州总督兼任已不再重要的漕运总督,二可以增强当地防御力量,巩固国防,所以他希望“以徐州为众星之月,东到海州,西至商邱,南起泗州,北迄沂水,包括苏、皖、鲁、豫四省交会之区的四十五州县”建立新省份”

1904年10月,张謇的建议由两江总督的端方代为奏禀,端方本人明确表示了对建议的支持。

此议引起清廷高度重视,经过讨论决定:漕运总督改为江淮巡抚,原来归属江宁布政使管辖的四府二州(江宁、淮安、扬州、徐州四府及通州、海州两直隶州)全部归于江淮巡抚,新省会设置在明代以来的漕运重镇清江(今淮安清江浦区)。

尽管徐州未成省会,动静也没张謇想的那么大,但江北重设一省的设想实现了,1905年1月27日江淮省设立。

昙花一现的江淮省

但这个新省,仅存在不到3个月就被废了。主要原因则是朝堂内外的大量反对声音。两江总督和朝中大量江苏籍官员纷纷反对,这其中当然有他们的权力会因分省受到减弱有关,但他们的意见也并非完全不合理,概括起来便是:江淮由富变贫,江苏由强变弱。自古守江必守淮,现在江淮分离,是一个极度危险的隐患;而江淮地区贫瘠现状,独成一省也不可成。

张謇本人看到最终朝廷的决定结果也大失所望,表示剧烈反对。

在如此强烈的反对下,清廷无奈,进行广泛讨论,最终反对分省的概念占绝对多数,于是原提议撤回。自然,撤回也没如此顺利,大量江北既得利益者群起反对,商民罢市以示抗议......

但此事并未结束,辛亥革命后,清廷在全国各省的统治一个接一个倒台,江苏境内竟然出现上海、苏州和江北三个都督府,抛开情况特殊的上海不提,江南和江北对立的情况再度出现,而这种情况随即变为极为热烈的“江北分省”热潮。1912年4月11日,江北都督蒋雁行发出通电要求改为江北行省,并且否认苏州的江苏省议会具有代表全省的权力。另外江北驻浦十九个县的代表、统一党江北支部暨驻清江浦的二十二个县代表及其他的地方团体也发出通告,呼吁社会各界同意江北单独建省。

在人文地理上,江苏的差别也较大

此事引起轩然大波,当时袁世凯正忙着加强中央集权,自然不可能同意此等分省之举,断然拒绝,并认为江北军政府需要被裁撤,军务、民政均归江苏都督管辖。此举受到江北人士强烈的反弹情绪,袁世凯被迫让步,尽管同样不同意分省,但江北的政府机构得到一定程度保留。之后,北洋政府还是国民政府,都曾将调整省区当做工作的重点,此时徐州的地位比起清代已经提高不止一个能级,所以以徐州为省会在淮海地区建省的讨论也不止一次进行过,但由于战乱,这些建省方案均未被实行。

总体来说,自清末以来,江南江北的分省设想均有一定合理性,但最终均未成功,这其中除地缘、经济、时局和政治利益外,人文因素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毕竟此时江苏建省已经200余年,统一江苏概念也渐渐深入人心,于是就在这种本地地域认同和整体江苏认同的模糊之间,“徐州建省”方案,渐渐作罢。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