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有高三学生的家庭之中,越是临近考试时间,紧张的气氛就要越是明显,人们说“高考是全国人的群体性创伤”,即便是毕业多年,工作很久,一到了每年的高考季节,究还是会从参加高考的梦中惊醒,并且心有余悸。

这场考试给学生和家长都带了压力,但压力也可能是动力,这是不可避免的事实,对于普通家庭的学生来说,高考是自己升学的唯一途径,能超常发挥就是最好的结果,笔试结束之后能迎来短暂的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松过后自然还有更为紧要的志愿填报,新高考模式下,赋分制度让估分更难了,学生要是在校内老师报考指导那里排不上号,就得寻找校外的机构老师,张雪峰让学生们都很熟悉,他对于国内高校的研究和报考经验都很丰富,所以他说的话,很多家长都会相信。

“这些地区的孩子别往外跑”,张雪峰的高考指导,让不少家长听劝

报考是个技术活,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数确定报考的目标,在此之前还得考虑好要不要出省读书。笔者在北方上大学,班级里很多云南、贵州的同学,上大学之后都有太多的不适应,更有同学产生后悔的情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做决定之前就得考虑好,如果学校离家太远,自己是否能够接受。当然有些同学是志愿滑档,无奈选择,不过听一听张雪峰老师的高考指导,或许家长能得到更多的启发。

他在不同地区学生报考方向中分析,总结了这些地区的孩子更倾向于不往外跑,并且有一定的道理。首先是北京地区,这其实都不用提醒,家长自然不想让学生考到外地去,因为即便是考出去了,将来毕业还是要回到家乡找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浙江地区的考生更是往外报考的比较少,上海可以理解,和北京地区一样,名校众多,并且有些院校主要针对的就是本地学生的报考,被人称为“排外”,学生也有一定的优越属性。

浙江地区经济发达,好学校也不少,而且还有一种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家庭独生子女,为孩子择偶的时候大多也想留在自己身边,即便是女生出嫁了,在娘家住的也比比皆是。对于学生报考,也不想让学生往外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张雪峰老师还提到,东北地区的学生更愿意往外跑,这和经济发展以及就业状况有很大的关系。高考大省河南,只有一所211院校,考生人数众多,想考出去也很难,所以家长也很听劝,听从专业老师的报考指导。

个别地区优质大学少,但基础教育并不差

很多地区的高考竞争激烈程度,会让外地的同学无法想象,北京、江浙沪、广东的学生们相对来说更愿意在家门口上学,在张雪峰的建议中,也是不希望这些同学跑太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本身教育资源就比较发达,留在本地上大学,毕业后就业更会有好的发展。不像河南等地,如果只着眼于本省的院校,多半同学会滑档。

有优质大学的地区,会被看成是教育资源发达的地方,其实很多地区,虽然优质大学不多,但是基础教育还是存在优势的。比如河南,也是因为报考难度大,所以在基础教育上也比较内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河北地区,衡水中学的教育模式声名远播,让很多中学都纷纷效仿,学生能挤进这样的学校学习,距离名校也就也就更近了一步。

是否要选择报考省外,学生内心也得有“一本账”

如果说只是听从家长和报考老师的指导,学生自己毫无想法,那可能上大学后学生会产生一定的落差感。为了上更好的大学,出省学习,学生内心得有衡量的标准,也得做好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省的气候和人文环境,饮食习惯,让很多同学无法适应,北方地区比较干燥,南方湿热,还有令学生不寒而栗的昆虫,语言、生活习惯都有不同之处,学生提前多做一些了解,不至于到校之后,难受得想哭。

报考的过程,学生可能会经历一些挑战,与家长的意见不合,与自己的理想相悖,或者分数不达标,让自己报考更加困惑,这些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去克服,高考之后成为大人,也要学会自己去做决定,不管是在哪里上大学,都可以拿出积极的劲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日话题:你会选择报考省外的院校吗?(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