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3年第10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宋杰|上海报道

以赛引才、以"投"留才。近一个月来,各类创新创业大赛在上海如火如荼地举行,来自各领域具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同台竞技,为上海这片沃土带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上海正逐步打造为全球科技型初创企业最佳首选地。2022年新增科技企业10.7万户,占全市新设企业数的28.9%,日均新增294家科技企业。正如上海市科委副主任陆敏所说,一批硬科技企业从大赛中强起来。

另据2022浦江创新论坛发布的《2022"理想之城"全球高水平科学家分析报告》显示,上海高水平科学家十年增长近3倍。

上海何以成为全球科创"理想之城"?《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近期来到了上海张江进行走访调研,作为上海科创的"王牌",这里如今已汇聚2.3万家企业、50万从业人员,万人有效发明专利725件,是上海全市平均拥有量的10多倍。仅以芯片领域为例,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

以赛引才

近期,"海创浦东"大赛在张江举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海创浦东"大赛将依托于张江高科"895创业营"的力量进一步孵化培育优质企业。"895创业营"作为一家具有国资背景的创业服务平台对入营企业的赋能是立体的,除了帮助企业精准对接第三方投资机构之外,还为优质入营企业对接政府资源、提供空间物业载体,助力张江高科打造园区产业创新生态圈。

通过"895创业营"脱颖而出的傅利叶智能就是张江本土培育的康复机器人赛道独角兽潜力企业。据傅利叶智能康复创新项目产品总监杨志豪介绍,国资背景的张江科投参与天使轮投资,为其链接了浦东机器人产业上下游诸多人才资源、市场资源、品牌资源和资金资源,助力公司产品实现了从0到1的突破。

此后,国中创投领投B轮融资,上海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参与C+轮投资,政府基金总体投入体量超过1亿元。

"上海的创投环境一直都非常不错,特别是在张江有非常多的独角兽企业和各方面融资,是投资的热土。张江就像美国的硅谷,有一流的院校和企业,具备人才优势,创业环境一直领先全国。最近我有感受到各地都在招有硬科技实力的企业,招商引资是近期各地政府的重点任务,我们也看到地方政府给予了很多优惠条件,希望硬科技企业去当地落户。上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地理等各方面优势,有更加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等,所以我们还是选择扎根上海张江。"杨志豪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以"投"留才

张江,是创新创业的热土,这里汇集了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前沿产业,聚拢了海内外高端科创人才。

张江在生物医药领域,累计新药管线1200多个,累计申报并获批上市23个Ⅰ类新药,占全国近五分之一;细胞、基因药物临床试验项目中,37项来自张江,这一数目占上海的三分之二,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已上市二、三类医疗器械全国第一的有505项,产品线覆盖综合性医院所需医疗设备的85%。

全球芯片设计10强中有7家在张江设立了区域总部、研发中心,有3条12英寸生产线,达到7nm工艺。

资本助推创新产业发展再提速。2022年参投张江项目的投资机构657家,创投资本超过5000亿元,创业投资机构160多家,担保融资机构10多家,银行支行28家。有数据显示,张江目前注册企业2.4万多家,张江园区企业总营收10000亿元。

张江现有科创板上市企业47家,其中国资背景的投资机构——张江科投直接投资了12家。

据张江科投有关负责人介绍,张江科投坚持投早投小投科技,作为"耐心资本"长期赋能投资企业,以"投"留才。

截至今年4月30日,张江集团旗下自营创新孵化载体15个,孵化面积24万平方米,在孵企业615家。其中,张江科投自营孵化空间10个,孵化面积12万平方米,在孵企业400多家;张江集团通过共同投资、联合运营、开放合作等形式,与23家大企业共建开放创新中心,孵化面积10.6万平方米,在孵企业116家。

张江科投的投资方向主要是高端装备、芯片设计、人工智能+、大数据、新药研发、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其累计直投项目超过130个,投资金额40多亿元,带动社会资本100多亿元投资浦东,有20余个投资项目登陆境内外资本市场(其中12个科创板上市)。

张江科投负责组建浦东生物医药子基金和浦东大数据基金两只主动管理型基金。

浦东生物医药子基金重点关注创新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生命健康相关产业领域有潜力的、优质的企业,已累计投资 17 个项目,合同投资额约5亿元。投资案例包括恩凯赛药、翌圣生物、安钛克医疗等。

而浦东大数据基金则重点关注数据智能、数字信息、元宇宙等大数据产业及大数据核心技术在相关产业的应用。

同时,张江科投累计参股投资超50只基金,参股基金总规模超660亿元,投资撬动社会资本已累计投资浦东科技项目超200个,返投倍数达4.12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江科学城风貌

敢投初创公司

浦东新区正在重点打造"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以及"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体系。

上海市决策咨询专家陈炜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说,张江正是聚焦于此,鼓励原始项目创新,与外地不同的是,张江鼓励发挥市场作用,浦东乃至上海也是如此。

"来张江的企业,不是说你团队来了就给你土地给你免租金,而是以原始创新项目作为门槛,达到不同标准就可以拿到不同程度的天使资金支持、政策补贴。这样即使政府的资金还没到位,资本的投资就会‘跟’过来,一方面政府在引导,另一方面市场在补位,许多海外创新项目,也以张江作为进入中国市场的一个门户枢纽。"

陈炜对记者说,某外地做血友病药物的企业告诉他,企业能明显感受到上海政府部门的服务较为谨慎。"在感觉到企业能‘杀’出来前,上海一般都‘按兵不动’"。但是上海市场资源非常丰富,到上海来后很多事都是市场在做,比如投融资的资金,很多人会来找企业,在江苏、北京都没完成的融资,在上海很快就完成了,企业很快就能科创板上市。

科创板自设立以来,重点关注硬科技实力,统筹考虑并兼具包容性、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等因素,逐渐吸引聚集了一大批研发能力强、创新能力高的生物医药企业挂牌上市。近两年来,上海生物医药领域PE/VC总融资规模达549亿元,全国占比超1/4,位居全国首位。

"招人才也是,上海这里有上药团队,这家生物医药企业不需要自己培训建立一支生产团队,可以用服务外包的形式。我们帮助其联系到长三角审评中心,有了专家指导,至少少走两年弯路。"陈炜说。

"如果说美中不足,那么就是国企对初创企业投资还是较为谨慎。实际上,上海的很多初创企业背后是深创投、苏创投在投,那么怎么来解决这个问题,当然还是要放权给比如说开发区的公司孵化器,不能够说是为了保值增值,就不去投风险比较高的企业,这个问题上海政府部门已经注意到了,接下来也正在准备拿出方案解决。"

陈炜认为,国企的保值增值与初创企业的高风险是一对矛盾,要鼓励成功,宽容失败。要算大账,总体平衡,把天使投资的决策权下放给专门的GP团队。一个初创项目天使投资几十万、几百万元,投资成功后将是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增值效应,即使其他有些项目失败了也平衡得过来。

上海科创集团董事长傅红岩在2023中国投资年会上说,这几年由于国际环境、产业态势的变化,国有资本、产业资本在投资(尤其是硬科技投资)方面,越来越多走向前台。

他认为,科技成果转化对投资者的能力要求极高,跨领域协作难度大。尤其是现在,科技创新受地缘政治、产业环境、国家各种政策的影响,还包括区域之间资源匹配度不够等原因,并不是公开竞争透明的市场,难度比较高。

"重大的基础研究应该以政府资金为主,还有财力雄厚的大企业;纯市场化募资要么过于分散,要么实力不够,满足不了基础研究和‘从0到1’的转化,要么利益诉求不一致,过于追求短期回报。"傅红岩说。

他建议,国家和金融机构要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而投资人要耐心和专注。"我们一直认为硬科技投资是少数人的事情,应该把更多资源用在各行各业里,硬科技投资需要长期专注,需要专业,需要跑长跑,不需要用资金来拉台,最后把估值搞得很高。"

傅红岩说,国家和地方要设立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和天使基金,解决将来制度创新不足和资金供给不足、产品准公共性和市场化之间的矛盾。对于科技创新的投资要分类管理、差异化管理。对于投资前沿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和基金给予更多的耐心和倾斜,以此来引领和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资。

他认为,对于专门从事未来产业投资的基金,可以给予更高的管理费用、更长的投资期限,同时赚到的钱更多返给管理者。对投资失败的,要政府补偿一点,市场分担一点,自身承受一点,容错机制应更加包容。做好投后赋能,完善生态系统。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