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5年一本特殊的诗集出版了,这本诗集的名字叫做《新的一天》。然而,跟诗集的名字不一样,诗集的作者在2014年的9月30日之后就再也不会有新的一天了。

这位诗集的作者名字叫做——许立志,原本许立志只是一位仅仅读完了高中就从农村来到大城市打工的中国千万再普通不过的打工人中的一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许立志短短24年的生命里,他用他敏感的灵魂、善于思索的头脑、天生富有诗意的文字将自己打工三年,每天工作11个小时,最终走向跳楼末路的心里历程用诗歌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遗憾的是,在许立志活着的时候虽然他的诗也曾在一些平台刊登出来,但没有人真正的从这些文字里看到过许立志内心的绝望,也没有人真正的通过这些文字关注过许立志所反映的更多打工人的绝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到2014年9月30日,许立志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毫不夸张的说许立志用自己的生命、用自己基层打工人的独特身份,再加上与他的学历和身份不那么匹配的诚挚的诗,终于才引起了更多人对“打工人”这个特殊群体精神世界的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立志可能是第一个跳楼身亡的打工诗人,但他并不是第一个跳楼身亡的打工人。为什么在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的今天,还会有这么多年轻的打工人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在中国到底是什么在摧残着打工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工诗人许立志和他的诗

现在我们在网络上搜索“许立志”这三个字,我们会看到在他的资料里显示的是“广东揭阳人,中国当代诗人”。

这个出生于1990年,来到人间仅仅度过了24年时间匆匆离开的年轻人可能连自己也没有想到在他死后会被后人认定为一个中国当代诗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出生在广东揭阳的许立志跟中国很多贫困农村的孩子一样,在他的童年,没有高端的乐器补习班、没有游乐场,有的就是田间地头帮助农民父母干干活。然后老老实实读书到高中毕业,如果读书用功可以考上一个好的大学就有希望走上更加宽阔的人生。

但是,许立志跟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他坚持读完了高中。也许在为数不多的求学时间里,在许立志的心中埋下了关于诗的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当地玉湖中学读完初中和高中之后,许立志就面临了在家务农或者外出打工的简单选项。年轻的许立志或许心怀着对大城市的无限向往,选择了外出打工。

刚开始,许立志在广州和老家揭阳打工。也许是想要追求诗歌中描述的更加广阔更加自由的空间,也许是想要赚到更多的钱,2011年许立志来到了深圳,进入了富士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富士康之后,许立志先是在最基层的流水线上工作,也当过仓库管理员,后来因为表现不错又被提升为流水线线长,管理整条流水线。

在此期间,许立志的心情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他不断在属于打工人的杂志期刊上发表关于“打工人”的诗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许立志的诗里,并没有太多关于这人世间的美好。《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深刻的比喻层层揭露了打工人在现代流水线上的痛苦和无奈;《流水线上的雕塑》《流水线上的兵马俑》无不反映了流水线对打工人人性的无情摧残;《一颗花生的死亡报告》《我弥留之际》则已经透露了作者对于“死亡”这件事的思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只要回顾许立志以及万千个跟许立志一样的基层打工人的日常生活,就不难理解许立志在诗中所表达出来的绝望情绪。许立志结束生命前的三年时间里,他主要是在富士康龙华科技园打工。

由于流水线是人和机器配合完成工作的,为了达到最大的效益,机器24小时不间断工作,那么流水线工人也必须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立志就是这24小时中的一员,打工期间,他的班次分为白班和晚班,正常情况下一个月轮一次。但不管是白班还是晚班都意味着每天将近11个小时站立在自己的工位上,连续不断的重复做简单机械的动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立志把自己活成了一个循环播放的默片。但他还有诗歌,他还有头脑,他还想追求生命真正存在的意义。

于是,在富士康工作三年合约期满了之后,许立志是给过自己,也给过这个世界机会的,他选择了离职。想要换一个城市生活的许立志来到了江苏寻找新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三年机械的流水线工作不仅占据了他的生命,他的时间,也剥夺了他学习新技能获得更多竞争力的机会。

在求职未果,失业半年之后,许立志又回到了深圳。怀着绝望的心情,许立志把自己最后一首诗《新的一天》设置了微博第二天自动发送,然后把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2014年9月30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员工签订不自杀协议的打工魔窟

许立志不是富士康第一个坠楼自杀的员工,甚至他也不是最后一个。可能很多人都无法想象到底在什么情况下,当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公司会在要求签订的文件和合同里,除了用人合同以外还需要签订一个《不自杀保证协议》。这么匪夷所思的事情富士康就干了,很多人就不明白了富士康到底是什么企业?居然要签订“不自杀”协议才能去打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富士康是一家成立于台湾专门从事电脑、电子器件、手机、汽车零部件组建和加工的企业,简而言之,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代加工”一切。富士康龙华科技园就是一个巨大的流水线加工基地,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建厂之后,就充分享受到了那个年代中国的人口红利。员工规模一度高达80万人,要知道在很多国家可能一个城市也就这么多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全球半导体行业的崛起,富士康的代加工产品业务可以说是源源不断,根本做不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苹果手机的代加工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自己花上万元购买的苹果手机上流淌着就是我们自己同胞在富士康流水线上浸润的血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业务量巨大,工作内容简单枯燥毫无技术性,富士康的招工标准门槛几乎为零。常年设置的几个招聘点上大大的注明“不需要学历,不需要经验”,只要你想做,拿上身份证登记就可以。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没有要求,因为工作强度太大,富士康的员工普遍年龄偏低。进厂的员工以20岁左右为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利入职之后,就会要求签订仅仅几百元或者一两千元底薪的劳动合同。如果想要赚取更多的工资,你就不得不选择无止境的加班,加班越多工资越多。

正常情况下富士康员工一个月的收入里超过一大半收入都是加班工资。然而,也不要以为在这里只要舍得加班就能有多高点收入,每天11个小时的工作时长换来的也许就是一个月三千多块钱而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每天长时间的工作,不匹配的薪资待遇,但是工作内容是可以学习到有效技能的,有挑战性有意义的,也许很多人就不至于走上绝路。

跟许立志一样,富士康流水线上20岁左右年轻鲜活的生命,每天的工作可能就是不断机械化的贴几个贴纸,或者拧紧几个螺丝。生命的时间,生命的意义,在这样把活生生的人机械化的工作里全部被浪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于年轻的年纪,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再加上富士康单调高压枯燥的工作环境,结果就是从2010年开始不断有员工在富士康厂内跳楼自尽。

资本家们根本不愿意反思自己在剥削打工者上作下的恶行,反而仅仅是通过签订不自杀协议,加装防止跳楼的防护网,来试图掩盖资本剥削的事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现在,有传言为了追求更加低廉的人工成本,富士康可能迁出中国大陆,迁往印度建厂。失去这样的大厂,相信在经济上肯定会有所损失,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中国人整体社会的进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基层打工人的困境

很多人都知道,在国外很多基层打工人的收入是比较丰厚的,如果人们愿意出卖自己的劳动力,那么他也将获得与自己付出相匹配的报酬。

连马斯克咬牙切齿能够想象得到的最苛刻的要求都不过是每周工作不少于40小时。为什么在中国一切就不一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在劳动者保护法上需要更多的完善以外,中国打工者困境最大的问题在于中国产业结构。为了抓住过去几十年世界经济发展的机遇,中国充分享受到了人口带来的红利。

大量的人力资源集中的企业通过低廉的人工成本得到了发展,剥削劳动力就是这些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逻辑。那么在这样的生存逻辑中打工的打工者又能期望得到多好的待遇和保护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随着中国第一产业的崛起,科学技术的发展,整个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历失去“富士康”这样的大企业的阵痛之后,中国才可以一步一步的摆脱“低廉劳动力”的标签,中国的人力资源才能得到尊重。

好了,本期内容到这里就结束了,看完这期别忘了给我们点赞,关注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