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孙山

数字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新业态,也创造了许多新就业机会。当下,越来越多的青年将新职业作为自己的就业选择。

5月31日,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术期刊部主办的“新职业与青年发展”沙龙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新业态、新职业青年的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研究员、《中国青年研究》主编刘俊彦,在致辞中表示,新职业的研究和青年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要把“青年发展与新职业”研究推向深入,为青年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在沙龙分享环节,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牛天作了题为《数字灵工真实生存状态观察》的分享。她根据在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的田野观察和调研,提出了“数字灵工”的概念,对数字化背景下新型劳动青年的职业特点、生活状态进行了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助理教授金秋萍,以《大学生就业困境及突破——基于高等教育视角的探讨》为题进行了分享。她结合大学生求职数据,分析了当下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供给匹配问题并指出在社会快速发展变化的背景下,需提升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副教授王昀,作了题为《乡愁何处:乡村青年主播田野观察》的分享,展示了乡村青年主播生产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日常样态,揭示了一种新时代的乡愁叙事。

腾讯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汪传鸿,以《平台视角下的青年就业特征与就业可持续性研究》为题,从平台视角对青年就业观察进行了分享。他提出要从人、岗位、平台多角度推进新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教授汪建华,作了题为《数字化与中国灵活用工的发展》的分享,从用工关系的演进逻辑,分析了我国灵活用工的发展模式。他认为,通过观察用工变化可以理解就业变化。

在总结环节,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学术期刊部主任、《中国青年研究》副主编、副研究员杨守建指出,“新职业与青年发展”在青年研究领域是一个值得深挖的富矿、常研常新,随着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演进,会不断产生新职业。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