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申院士曾在一次会议说:“如果你超过45岁还没做肠镜的话,年底之前你一定要做一次肠镜,做一次肠镜管你五年、十年没问题,你不会得直肠癌,因为有息肉切掉可以预防,这是癌症基本的规律,所以说结肠癌筛查是非常有效的办法。”

直肠癌,也就是大肠癌,90%就是大肠息肉变来的。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变化等原因,发病率是逐年上升,但是很多人对其缺乏了解,且大肠癌早期也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症状,所以很多患者经发现多数都已到中晚期,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

中国肠癌的发病递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两倍。40岁以上是肠癌的集中发病群体,但近十年来正在不断年轻化。

由于大肠癌的潜伏期特别长,早期症状隐匿或没有症状,因而对于高危人群而言,早期筛查(主要是结肠镜)显得尤为重要,无症状的人群也要尽早做一次肠镜检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结直肠息肉是结直肠癌发病的主要诱因。肠镜检查已经成为国内外一种发现和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手段。

一般经历这个过程:

正常粘膜➨增生(肠息肉)➨腺瘤形成➨腺瘤癌变

这个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并及时切除掉,以绝后患。

结肠息肉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很多是在常规的结肠镜检查、直肠指诊或手术中发现的。

所以,肠息肉就是体内的定时炸弹,如不及时发现并切除,很大可能会酿成大祸。只要及时做个肠镜,在它恶变之前逮到它,就能有效预防。

消化道癌症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被误诊和漏诊。

大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或者干脆没任何症状,或者只表现为便血、腹泻或便秘,而这些症状很容易误诊为痔疮、肛裂、慢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便秘、阑尾炎等疾病,而不能引起患者甚至医生的足够的重视。

大肠癌的误诊率达41.5%,其中青年人结肠癌的误诊率高达72.8%-80%;而超过80%的低位结肠癌和直肠癌被误诊为痔疮!

究其原因,就是缺了一个肠镜检查或肛门指检。

据有关资料显示,大肠癌在出现症状后一个月内确诊者仅为8.8%-10%,3个月内确诊者占25%,6个月内确诊者占64.3%。

有的甚至以结肠炎治疗多达半年之久,有的以痔疮、肛裂等治疗,病情越来越重,最后进行结肠镜检查才发现不是痔疮而是大肠息肉和大肠癌,但此时往往已错失了良好的治疗时机,教训是十分深刻的。

在门诊接诊到的消化道肿瘤患者80%以上的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了,五年生存率不到20%。

而早期癌的治愈率大于90%!可惜,因为主动筛查而发现的早期癌不到10%!

大多数消化道早期癌症是没有症状的,一旦出现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吞咽困难、消瘦等症状,绝大部分都是中晚期了。

早知早发现这种状况的手段就是做一次高清晰度的肠镜。

不少人觉得胃肠镜检查太难受,而且自己没有任何症状,不需要做内镜检查,这样往往会错过发现早癌的最佳时机。

大肠癌与其他肿瘤比较,发展相对缓慢,转移较迟,如能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尽早做有关检查(首选肠镜检查),就能将它消灭在萌芽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肠镜检查在肠道疾病筛查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判断肠癌的一个重要依据,肠镜对肠道的检查更直观,也更清晰,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做肠镜检查时,还能同时进行活检,也可在肠镜中对于一部分息肉进行摘除。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前三的癌症分别是:肺癌82万,结直肠癌56万,胃癌48万。随着肠道肿瘤发病率的逐年攀升,肠镜检查成为越来越热门的检查,而肠镜检查的准确性与治疗的安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肠道准备的质量。

清洁的肠道准备可以提高肠镜检查的速度,有效避免漏诊、误诊。那我们该怎样进行一个高质量的肠道准备呢?

临床上一般常用检查前食用流食或低渣饮食的方法,控制肠道食物残渣的产生,再服用泻药清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镜畅,是一种预包装的低渣饮食产品,它在为你提供能量和电解质的同时,添加了能够帮助残留在肠道壁上的残渣形成团并刺激肠道壁蠕动的原料,将其顺利排出,从而使肠道更加清洁。

特别是那些肠胃功能不好、有便秘史的人,尤其是第一次肠道检查准备不充分需要第二次准备的时候,前一天的饮食推荐食用镜畅。

通过医院的使用证明,服用镜畅的人在肠道镜检时,进镜时间、渥太华评分、息肉检出率、清晰度都明显优于自备流食或低渣饮食和同类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