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顶端新闻·河南商报记者 杜世民

“找准一队人、带动一批人、影响一群人。”

为更好的打通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攀升体系“最后一公里”,6月2日上午,郑州市惠济区教育局13个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明确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的努力方向,推进乡村首席教师岗位计划工作。

惠济区启动13个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

2019年,教育部决定在安徽、河南、陕西、甘肃4省实施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

2022年,河南、山东等地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计划基础上,设立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制度。

经教师自荐、学校推荐、专家评审等环节,惠济区共有程颖宾、田志娟、任朝霞、刘春香、任爱凤、徐锋、康喜巧、李霞、董慧君、李鹏、毛秋风、王慧辉、王亚鸽等13位教师入选河南省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

启动仪式上,惠济区教育局教师教育科科长范会玲希望13位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明确乡村首席教师的定位、岗位职责和搭建好工作室平台。

“充分发挥乡村首席教师的引领作用,搭建学习发展共同体,带动惠济区乡村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真正让‘1+10+100’的成长发展惠济模式落地。”范会玲说。

何为“1+10+100”成长发展惠济模式?

即1名乡村首席教师协同指导10名乡 村骨干教师,示范引领、辐射带动100名乡村教师的专业发展。

范会玲希望,主持人能凝聚一批有成长愿望的教师团队,回归教学扎根课堂,“教学研评”一体发展,创新工作室辐射带动的模式,推动区域教育质量的提升。立足学科本质,创新研修方式;根植教学实践,凝练提升教学经验;回归专业发展,从“教”走向“学”,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帮助区域教师解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成立以后,13位主持人除承担所在乡村学校正常教学工作之外,还将参与区域、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对教学改革、课程建设、 教学管理等工作提出意见建议。

在发挥首席教师教育教学示范带动作用的同时,通过听课评课、示范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方式,承担乡村青年教师培养、指导任务,把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成所在地教师发展共同体。紧跟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前沿,引领、带动教科研工作,任 期内取得标志性成果。

找准一队人、带动一批人、影响一群人

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李鹏表示,接下来将以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为载体,立足体育学科建设,创新校本研修方式,使工作室文化与区教育学科品牌建设相结合,培养“阳光幸福型”教师队伍,提升乡村体育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将开展成员教师基础调研,了解师资校情基本情况,开发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乡村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力争实现搭好一个平台、建好一个资源库、做好一次展示、拿出一批成果。”李鹏说。

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程颖宾也将担起“领头雁”的职责,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指导乡村中小学青年教师逐渐成长为骨干教师以及名师、带动乡村中小学学科教研、提高乡村教育质量,带领工作室成员走出舒适区,自觉投入时间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会充分发挥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的纽带作用,给乡村中小学青年教师提供研究和思维碰撞的平台,为广大青年教师创造更多学习的良机,让工作室成为青年教师与教育专家、名师‘对话’的平台。”程颖宾说。

在工作室成立上,惠济区教育局要求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成员最少 10 人,主持人自行招募, 区域协同配合,成员为乡村学校相关学科骨干教师。

做到找准一队人、带动一批人、影响一群人。

乡村首席教师牵手领航名师,打通乡村教师发展“最后一公里”

如何让乡村教师由量变到质变?

惠济区采取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牵手领航名师工作室的方式,打通乡村教师发展“最后一公里”。

“工作室是什么?”

“为什么要成立工作室?”

“工作室要怎么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惠济区领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甄蕾看来,把优秀的,自主成长意识强烈的人聚集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成就,成就更多更优秀的老师,成就更优秀就是成立工作室的目的。

名师工作室开展以来,领航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陶如意的感受是比之前更忙了。但在忙碌的过程中,她经历了熔炼与锻造。

“我这块铁更加坚韧而又有色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陶如意用这几句话与大家共勉:“请做一个有思想、有支点式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请工作室成员成为你心目中喜欢的‘名师’,也成为你自己;请你养成坚持阅读,学习和反思的优秀习惯。”

一直以来,惠济区教育局坚持面向“人人”的教师专业培训框架,以领航名师工作室、乡村首席教师工作室建设为抓手,助力全区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队伍,持续推动全区教育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