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曾国藩不仅是清代名臣,而且还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圣人之一。

曾国藩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画像

据经典的记载,所谓圣人,又称为完人,其标准在于做到“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当中,能获此殊荣也就三个人——孔子、明代王阳明、清代曾国藩

尽管后人称曾国藩为半个完人,但这“半个”已足以被人们所景仰,先不说立德与立言,只谈他的识人工夫,就已是后无来者,很少有人能与之比肩。

为什么如此说呢?

我们看他在《冰鉴》中的这句话,即:

  •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厚福者必宽厚,宽厚则福亦厚矣”

曾国藩雕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雕像

大意是说,心慈才能面善,宽厚才会多福,而刻薄之人,往往容易出口就伤人,就算是他们心性不坏,其心胸也自然会非常狭隘,这样的人,当然是福薄之人了。

何以见得?

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即:

一、刻薄之人,大都会伤人

在现实生活当中,与人为善,或者善待他人,才有可能得到他人的帮助与拥护,至少不会给自己带来障碍。

反过来,刻薄之人,大都容易出口伤人——所谓刻薄,往往体现在对他人要求过高,而自己却自以为是。

曾国藩雕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雕像

而这样的人,当然很容易出口伤人,以至于会给自己带来诸多障碍。

换句话说,这些障碍的存在,就会不断耗损你身上的福气,最终让你变成福满之人。

或许正因为如此,曾国藩才讲“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则福益薄矣”的原因之一吧!

二、刻薄之人,心胸大都非常狭隘

对于个人来说,刻薄之人,除了对他人刻薄之外,自己的心胸也大都非常狭隘。

而狭隘,则容易纠结。

一旦纠结,就很容易把自己给束缚了。

清代人臣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清代人臣画像

另外,狭隘也很容易让人变成自以为是,甚至顽固,以至于无法给自己带来福气,最终成为真正的福薄之人。

三、刻薄之人,最易耗福

如上所说,刻薄之人,除了容易伤人与心胸狭隘之外,还很容易耗福。

也就是说,无论有多大的福气,只要你为人刻薄,就很容易把原有的福气给耗尽。

虽然福气这个东西,看上去非常“虚”,但它确实是人为的产物——与人为善,自然会招来福气;为人刻薄,自然就没有福气。

所以,归根结底,一个人无论是福厚还是福薄,都是人为,或者说,都源于自己之造作。

曾国藩画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国藩画像

而这或许正是曾国藩为什么讲“刻薄的人,大都福薄”的真正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