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还是守成?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组织想发展还是想混的核心问题。至于开拓中所需要的缺口资源,本就是在情境下逼出来的——诚如已然具有的大部分资源。所以,作为开拓者的定律:不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所以坚持,直到干成。

文:中外管理传媒 任慧媛 杨光

来源:摘编自中外管理出品《太平洋精锻的故事与哲理》

哲理的故事:

从手中只有一张外国人提供的效果图到制造出标准产品实现国产化,中间的路有多远?

2000年,太平洋精锻时任锻造工艺员陶立平就是拿着仅有的一张效果图走出了一条自主创新之路。

当年,太平洋精锻的齿轮模具大部分都是从日本进口。但其中有一套结合齿轮模具在使用过程中,收到了客户投诉,原因是生产的零部件有设计缺陷。于是,陶立平很快找出了问题,并把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图纸发给了日本的模具供应商。

日方“供认不讳”,赔偿了一套改进之后的模具。但这是不够的,当时刚刚走上总经理岗位的夏汉关(江苏太平洋精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明确提出,要掌握主动权,必须自主生产,让模具国产化。

可是如何自主生产?当时日方已有一定程度的技术封锁,只给了一张效果图。这就好比只有一张漂亮房子的照片,但具体怎么建起来的,里面什么构造,根本看不到。

当时的陶立平开始拿着这张效果图反复琢磨,虽然没有自主做过模具,但在此之前也曾做过一定的尝试作为铺垫。再加上每次去日本模具供应商那里参访学习也是有所积累和收获的。于是,陶立平通过倒推拆分分析,画出了模具制造工艺的草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这只是一个思路,具体行不行,怎么生产还得通过试验。于是陶立平先找到了上海齿轮厂下属的一个有机加工经验的厂家,做了几轮试验,加工出了一套模具。拿回车间一验证,竟然是可以的!但那个机加工厂家并不想告诉他们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等于有了建房子的图纸还不行,但还得知道怎么去施工建造这个房子。

陶立平只好继续研究。由于之前和这个机加工厂家交流的过程中聊到过一部分方案,也听日方提到过使用电极生产,于是他的目标锁定为一个关键点——电极。因为其中的电火花放电量和放电间隙对于模具的生产至关重要,一旦不准确,做出的模具就会有缺陷。

陶立平又把电极设计做了进一步优化。由于当时公司尚没有电极加工设备,于是找到了长春的一家工厂帮他们生产电极。

经过几轮试验将电极做了出来,拿来加工出模具,再用到车间试验生产,果然成功了!就是凭着那张“房子”的效果图,陶立平建造出了比图上还精致耐用的“房子”。

太平洋精锻的自主化创新之路自此开启。当时正处在“改朝换代”动荡时期的太平洋精锻,本来人心不稳,但自主化创新无疑成为了一针立竿见影的“强心剂”。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亚洲锻造大师”评选中,全亚洲共有7人,中国只有2人,而陶立平是其中之一。这正是对于陶立平在过去的20多年中,在锻造行业不断做出创新与突破的最好嘉奖。

故事的哲理:

开拓,还是守成?这是一个问题,是一个组织想发展还是想混的核心问题。至于开拓中所需要的缺口资源,本就是在情境下逼出来的——诚如已然具有的大部分资源。所以,作为开拓者的定律:不是因为看见,所以相信;而是因为相信,所以坚持,直到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