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随着江青等四人为核心的团伙的覆灭,中国便再次走上了正轨。对于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的江青等人,自然是要第一时间进行“隔离审查”。

这个期限非常漫长,他们就被“隔离”在地下工事中,不得与外界任何人来往,更不能走到外面去,只能在为他们特别准备的房间里活动。

当然,他们的健康也是有一定保障的,如江青就带着为她服务两年的护士马晓先一起住进了这里,平时可以直接与她接触的也只有马晓先。

长期的“隔离”生活自然是痛苦的,尤其是对江青这种什么事都喜欢管一管的人来说。她平日里就是翻看那套《毛泽东选集》,看累了就躺在床上睡觉,除此之外再无任何其他活动。

只是有一日,江青突然偷偷问马晓先:“是不是邓小平上台了?”马晓先对这冷不丁的一问也是措不及防,只能对着她摇了摇头。

江青再次怒道:“是不是邓小平让你们这样对我的?”

马晓先也受不了江青的追问,只能匆忙离去。

事实上,马晓先也不知道当时的局势,更不知道外界是谁在主政,所以自然没办法回答江青的问题。不过组织也早已命令她不得向江青透露外界的情况,所以就算知道,她也不会告诉江青。

而就在这段时间里,邓小平已经重新复出并恢复了领导工作,只是这一切,江青自然无从知晓。

周总理力挺邓小平复出

1972年周总理被检查出罹患膀胱癌,但他依旧带病坚持工作,这对他的病情十分不利。

周总理于1972年8月到玉泉山休养,但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在这六天时间里,周总理依然不断主持会议和接待外宾,这让他的身体更加不堪重负

一面是刻不容缓的治疗,一面是满目疮痍的国家,周总理自然知道自己的情况,也知道自己这个职位的重要性,他可以倒下,但国家必须要交给一个值得托付的人。

也正是在玉泉山休养的这几天,一件偶然的事情,让周总理看到了未来的曙光。

毛主席向他转发了一封信,而信的署名正是邓小平。邓小平在这封信里表达了想要回京工作的愿望,而且毛主席也对此做出了重要批示。

毛主席认为邓小平的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同时也肯定了他在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做的贡献,虽没有明说要让邓小平回来工作,但却释放了很强的信号。

周总理看着毛主席的批示,不由得在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于是马不停蹄的回到西花厅,开始为邓小平的复出铺路。

在几天后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周总理将毛主席对邓小平的批示传达给了参加会议的众人,并随即向江西省委发布通知,让他们恢复邓小平的党组织生活,安排参观访问和调查研究,让邓小平可以充分了解当前的国情,为复出工作做准备。

1973年,周总理的病情已经再也不能拖,国务院急需有人出来主持工作,幸好有关方面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邓小平一家也顺利抵达北京。

3月10日,关于恢复邓小平工作的决定发布,周总理这才安心的躺上了手术台。

这次的手术很成功,大约两周之后周总理平安出院,而他却在短暂休息后直奔玉泉山,与邓小平见面。

两人本就是老战友,一见面就双手紧紧相握,这几年的辛酸都在不言之中。

隔天,周总理又带邓小平一起去见毛主席,而就在这天晚上,根据毛主席的意见,中央再次召开政治局会议,确定了邓小平参加国务院业务工作,以及以国务院副总理身份参加外事活动等重大问题。

此后的近三年时间里,邓小平作为周总理的左膀右臂,为他分担了大量的工作,二人紧密配合,对全国范围内的乱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整顿,使颓靡的国民经济一度出现好转的局面。

1975年初,周总理病情再度恶化,他不得已再次入院接受治疗,只不过这次周总理心里负担已经不像上次那样重,能够安心接受治疗。

周总理入院后,邓小平开始全面主持国务院日常工作,并进一步开展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在铁路、钢铁、农业、科技等方面,邓小平做出了一系列的政策部署,这些政策在1975年上半年就已经显出成效,全国工业生产总值上涨15%之多。

同时,邓小平也在党政军领域做出了一部分改革,这些改革包括取消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代表大会的筹备组,并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在政治局会议上批判江青。

一面是越来愈好的经济形势,另一边是对江青等人的批判,这就在很大程度上触及了江青等人的利益,故而双方的矛盾日益尖锐。

1976年之后,因为种种原因,邓小平再次被免去职务,而也就在当年,江青等人也被隔离审查。当时所有人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的前途究竟在哪?谁又是引领中国走向光明的人呢?

全面恢复邓小平的工作

1976年10月,以叶剑英为首的中央领导采取果断措施,将以江青为首的团伙一网打尽。

但是,面对这被破坏得满目疮痍的国家,接下来的路要怎么走,是摆在当时领导人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而对这个问题,叶剑英、李先念等人的心中早已有了答案。

在随后召开的一次政治局会议上,叶剑英提出:“我建议小平同志出来工作。”

李先念也站出来表态:“我完全同意叶帅的意见,应该让小平同志尽快出来工作。”

这一提议得到当时政治局会议上大部分人的通过,然而就在此时,邓小平的身体却突然出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