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珠峰是许多登山爱好者的梦想,但也是一场生死之旅。在这个春季登山季,已有12人在珠峰死亡,5人失踪。在这样的环境下,救人就是救己,也是对生命的尊重。然而,近日有一位登珠峰获救的女子却只愿意承担救援费用的四成,引发了社会的争议和质疑。她为什么这样做?救人者又是怎么想的?本文将从各方面分析这个话题,带您了解更多背后的故事和启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名登山队员放弃登顶救人

两名登山队员放弃登顶救人

据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样一个事件的经过:

  1. 5月18日,在距离珠峰顶不到400米的地方,湖南省登山队领队范江涛发现了一名倒地的中国女性登山者L女士。她右手没有手套已冻得发黑,左手只有一只抓绒手套;身旁没有其他人。她氧气已用完,脸部已覆盖薄冰,手已冻伤,生命体征微弱。
  2. 范江涛十分惊讶,因为他认识L女士,她是湖南省登山队的一员,但之前说不去珠峰,结果自己偷偷报了一个行程。范江涛虽然被夏尔巴向导劝阻,但还是决定放弃登顶折返救人。
  3. 在海拔8300米处,范江涛遇到了正在攀登的队友谢如祥。谢如祥也是湖南省登山队的一员,曾是北京大学山鹰社社长。他对夏尔巴向导说,自己放弃登顶,要救这个人,并承诺只要把L女士送回C4营地,就给其1万美元的奖励。
  4. 经过4个多小时的救援,最终,L女士被送至C4营地转危为安,随后被所属登山队接走。
  1. 6月3日,有网友发布消息称,被救者L女士只愿意承担1万美元救援费用中的4000美元。上游新闻记者联系上范江涛,他表示情况属实,自己很生气,已经决定和谢如祥自己承担这笔费用。
  2. 范江涛表示,“我们每人给夏尔巴的小费1800美元,她愿意付1500美元。然后救援费用1万美元,她愿意付4000美元。这把我惹怒了,我说你这样子说的话,这钱我一分都不要了,不用给我了。”
  3. 范江涛和谢如祥各自花了40万元用于登顶珠峰,最终却因救援他人而功亏一篑。他们表示,如果未来有机会,还会再次挑战珠峰。范江涛已经预定了明年或后年,继续攀登珠峰。
  1. 一位知情人士介绍,L女士因为年假时间有限,才选择了风险比较大的速攀,但花费也不少,在40万左右。她在国内某登山公司报名,先奔赴青海玉珠峰进行高海拔适应训练。
  2. 5月5日,飞至尼泊尔;6日就来到海拔5400米的珠峰大本营。5月9日凌晨2点,L女士和夏尔巴从大本营出发,并在5月18日上午10时38分,成功登顶珠峰。
  3. 5月20日,L女士出现在5月18日国内某登山公司完成登顶的队员名单中,并特意标注L女士是“5月5日抵达加德满都,13天完成珠峰登顶”。
  4. 13天登顶珠峰是什么概念呢?一般来说,加上返程时间,40天一般是攀登珠峰的标准周期,而L女士此次登顶,只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这样的速攀,在登山圈很少听说有人成功。

从这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救人者的无私和善良,也可以看到获救者的冷漠和利己。这是一种令人遗憾和失望的对比,也是一种对生命和道义的考验。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个话题呢?我们应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登山者呢?

首先,我们应该尊重生命,不要轻易冒险。登山是一项高风险的运动,需要充分的准备和训练。速攀珠峰不仅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有极大的挑战,也可能给其他登山者带来危险和麻烦。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条件,选择合适的路线和时间,不要盲目追求速度和成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我们应该感恩救人者,不要忘记恩情。救人者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和投入,为了救回一条人命。他们不图回报,只图良心。获救者应该感激他们的善举,主动承担救援费用,并向他们道歉和感谢。这样才能体现出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温暖。

最后,我们应该学习救人者的精神,不要放弃做好人。救人者展现了湖南人的勇气和正义,在生命面前敬畏生命,在危难面前挺身而出。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并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去帮助他人,传递正能和爱。这样,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和启发。如果您对这个话题有什么看法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分享,让我们一起交流和学习。谢谢您的阅读和支持!

Tag: 登珠峰,救援,道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