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炎是男性常见病,属于中医“淋证”“精浊”的范畴。临床多从三焦、膀胱和肾脏论治。虽然验之临床多有效验,但也有论治无效的,经多年临床实践,通过治疗肝脏也可以获得不错的效果。这是因为人体内有一条足厥阴肝经,《灵枢·经脉篇》说:“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少腹”,又说“是主肝所生病者,……遗溺,闭癃”,因此,肝与男性前阴的关系非常密切,其次,肝脏和肾脏位于人体下焦,二者为子母之脏,被称为肝肾同源。因此,中医提出了“壮阳重在调养肝脏为主”的理论,肝脏的疏泄条达情况将直接影响三焦水液运行和膀胱的气化功能。因此,针对前列腺炎的具体症状,治疗应灵活变通,包括治体或治用、补益或清泻等方法,可以取得预期疗效。归纳为四点,具体辨证论治如下。

肝体不足,无以滋濡温煦膀胱

肝为乙木,虽为将军之官,但其属阴,负责人体的筋骨,并贮藏血液,与肾脏的精气相互作用,形成精血相生的理论。当我们追求的事物、欲望难以实现时,或长期受热邪困扰,导致阴血不足,或因年龄增长、长期患病,导致肝脏的阴血被损伤,肝气也会有所衰退,导致肝经空虚,厥阴之络失去温煦,宗筋也随之衰弱,膀胱少阴血液的滋养和气阳的温煦也会减弱,从而影响其对身体的滋养和调节作用,导致排尿难以控制,尿液淋漓不尽,甚至出现尿潴留等症状。如《景岳全书·遗溺》所言:“肝肾阳气亏败则膀胱不藏,而水泉不止。”

肝气郁滞,疏泄不能下达膀胱

肝脏除了疏泄胆汁,调节情志,疏理梳理脾胃外,还可调节气血,运行三焦水液。因此,膀胱气化除直接受肾控制外,与肝的疏达条畅亦有密切关系。如果肝气失条达之性,气机阻滞,水道通调受阻,膀胱约利不能,所蓄之水津则无以正常排泄,导致小便频急涩痛等症状。这种情况常常和七情伤感病史有关,应使用利水通淋、清热消炎,疏肝理气的药物。

湿热蕴肝,膀胱气化遏闭。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相火主要寄宿在肝、胆、肾以及三焦等部位。若肝经聚集了湿热、痰火等邪恶物质,将会导致肝阳亢盛,从而使相火无法正常发散,反而越积越多,乱窜上下。若这些湿热、痰火沿着肝经下行至膀胱,将会导致膀胱功能受到阻碍,津液无法正常气化,从而引起尿路不适症状。

正如张景岳在《景岳全书》所说:“凡气实者,气结于小肠膀胱之间而壅闭不通,多属肝强气逆之证,唯暴怒郁结者有之”及“至若气实而闭者,不过肝强气逆移碍膀胱。”可见其常常由于湿热、痰火的阻塞而导致肝气强盛、逆行所致,,因此从肝脏的角度论治既符合中医理论,又适合患者实际情况的治疗方法。

寒滞厥阴,水道阴凝不化

人体内水液的循环需要充足的气阳温煦,才能沿着三焦向下运行,最终到达膀胱并完成气化津液的过程。由于肝肾同源,若肾阳虚弱导致肾阴无法被肾阳之气推动到其他脏腑,则会在下焦处沉淀,长期积聚引起厥阴寒滞和络脉阻塞。抑制肝脏的疏泄功能,从而使气化不能到达膀胱,引起尿路不适症状。相比前面提到的几种情况,这种情况下前列腺炎的治疗难度更大。因此,需要采取温散厥阴寒凝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