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守护蓝天勇作为——我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扫描

■ 开展第三方暗访监督4期,下发管控通知52期,交办解决问题220多条;

■ 工地共挂红牌98个,挂黄牌150个;

■ 对2家环境违法情节严重企业分别处罚62万元、2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以来,咸阳市持续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上下坚持把大气污染防治作为严肃政治任务和环保头号工程,举全力、出重拳、使硬招,空气质量呈逐月向好态势。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

数据的背后

是咸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抓生态环境保护的结果

更是全市谱写众志成城

高位推动和强力攻坚的动人篇章

今年以来,咸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特别是3月23日全省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动员会召开之后,咸阳市第一时间成立了高规格的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制定印发《咸阳市2023年空气质量改善进位行动方案》,定期调度研判,强化督导暗访,建立“月分析研判、双周调度、周调度”“三色交办”“一单双罚”机制,下势解决大气污染“老大难”问题。

专班推进——促进污染防治全面提升

生态环境保护是“国之大者”。大气污染防治是全市生态环境保护的重中之重,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由书记、市长挂帅的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4名市级领导任副指挥长,抽调68名干部组建综合协调、调度指挥、执纪问责、资金保障4个工作组和工业治理、燃煤管控、机动车管控、扬尘治理、禁燃管控5个工作专班,实行集中办公实体化运作,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在市县两级推行“党委主要领导月分析研判、政府主要领导双周调度、政府分管领导周调度”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全面提升执行力,确保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落到实处。

      雨后的咸阳湖景区,满色苍翠迷人眼,湖光如镜映蓝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雨后的咸阳湖景区,满色苍翠迷人眼,湖光如镜映蓝天。

为了进一步统筹推进、压实责任,制定出台《咸阳市2023年空气质量改善进位行动方案》《咸阳市2023年臭氧污染天气管控方案》等政策方案,修订《咸阳市镇办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及考核办法》,聚焦“企煤车尘燃”综合治理及臭氧污染防治6个方面,实施15大专项行动,标本兼治、精准施策,推动空气质量改善。

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规定,明确了生态环境、住建、城管、交通、公安等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任务,要求各部门扛牢行业监管责任,同频共振、同向发力,所有问题第一时间交办、第一时间整改,形成了共抓大气管控的强大合力。

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办公室调度指挥组,组织气象、生态环境等部门及市“一市一策”专家团队每日会商,分析研判空气质量形势,有针对性提出管控措施;建立24小时值守调度机制,健全“三级四长”及“121”指挥调度体系,市县镇三级联动,及时发现、排查解决污染高值问题,实现精准管控,5月12日至20日“中国—中亚峰会”空气质量保障期间,从污染边缘天抢回6个优良天。截至目前,开展第三方暗访监督4期,下发管控通知52期,书面交办函49份,交办解决问题220多条。

市县联动——形成共抓共管强大合力

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各县市区结合实际,纷纷出台相关的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强力推进。秦都区实行全体区级领导包抓街办,日检查、周调度、月研判,围绕突出问题,系统施策,靶向攻坚。4月份,全区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下降12.6%,PM2.5浓度同比下降9.7%,PM10浓度同比下降13.1%。兴平市建立“发现问题—交办问题—精准溯源—定点执法—督促整治—问题整改—完成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有效解决污染高值问题,1—5月综合指数下降2.3%,改善幅度位居南8县市区第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正在绘制更加详尽的重点区域污染源一览表,通过‘挂图作战’,让监管部门有的放矢,追根溯源便捷高效,管控措施精准科学。”市“一市一策”团队负责人介绍。

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指挥部办公室专班紧盯“企煤车尘燃”重点领域下沉一线督政查企,对突出问题实行“白黄红”三色交办,累计检查企业、工地等450家次,发现问题118个,其中下发“白、黄”交办单责令限期整改75个,责令立行立改43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警对运输车辆进行盘查。咸阳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晓田 摄(资料图)

同时,市住建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行业督导检查,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截至目前,全市13个县市区、两个管委会,工地共挂红牌98个,挂黄牌150个,主城区挂红牌79个,挂黄牌117个,罚款共计1171.8万元。出动警力760多人次,拦截检查各类货车2100多辆,查处违规拉运车辆148辆次,对违法违规拉运问题保持高压惩处态势。

系统施策——推进治理措施落地见效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全市上下坚持系统施策、综合整治,出实招、下硬功调整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结构,着力破解影响空气质量改善的根源性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产业结构调整上,对污染企业按照“搬改退”思路实施分类整治,已完成市区及周边28家橡胶、6家铸造企业搬迁改造;深入开展企业环保绩效“创A、增B、减C、清D”升级行动,帮扶27家企业完成治污设施升级改造,4月新增B级及以上企业(含生产线)3家,目前累计达到8家。秦都区已经建成工业企业共享喷涂中心,正在加紧建设汽修共享喷涂绿岛项目,高标准建设配套治污设施,推动喷涂、汽修行业集约化发展。

能源结构调整上,依法划定调整禁燃区,研究建立清洁取暖运行补贴长效机制,优化调整补贴标准、方式,着力提高设备使用率。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综合利用项目,在乾县等4县市区开展试点工作,推进生物质“五化”利用,力争实现美化环境、净化空气与变废为宝的多赢目标。

运输结构调整上,积极推进长武安华铁路专用线等4条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公转铁”步伐。一季度,全市铁路货运量783.7万吨,较2022年同期增长2.2%;铁路货运周转量24.2亿吨公里,较2022年同期增长13.6%。积极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市区795辆公交车全部实现新能源,新增新能源清扫车43辆,渣土车及商混车80辆。

严管重罚——推进大气环境持续改善

“‘四不两直’是我们现在常用的检查手段,针对发现的违法违规问题,特别是大气环境问题,我们将从严处罚。”各市县区执法人员纷纷表示。

长武县一季度对装备制造工业园一期项目挂“红”牌处罚6万元,对长美国际二期住宅小区项目、昭仁街道办建筑垃圾填埋场项目、城西幼儿园、义乌商贸物流中心配套公寓项目4个工地挂“黄牌”处罚1到4万元,5个项目罚款共计13万元。对西安泽诚科工贸有限公司“矸石露天堆放”的环境违法问题已立案查处,并处罚10万元。彬州市融和城住宅建设项目一期工程和水木清华住宅小区项目分别处罚2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利用科技手段助力蓝天保卫战也成为常态,市生态环境局聘请专家团队常态化开展无人机走航,精准排查管控污染高值;渭城区、高新区建设智能喷雾路灯抑制道路扬尘;经开区建成投用“数字经开环保监控平台”进行信息调度、信息监管。泾阳县不定期针对重点管控区域、管控时段开展道路积尘、激光雷达和走航监测,精准溯源管控。一季度以来,累计开展走航监测10次,绘制走航图4份,发布实时管控指令138条,指导排查问题44个。

在县市区严管重罚的同时,咸阳市严格实施建设工地扬尘问题“一单双罚”,对工地“6个100%”落实不到位问题,第一时间处罚违规施工工地,同步由市财政扣缴属地县市区财政资金;对露天焚烧问题实行量化考核管理,依据焚烧火点数量扣缴属地县市区财政资金,倒逼责任落实。市生态环境局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活动,开通网上普法课堂,召开全市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推进会,公开曝光典型案例5起,形成有效警示震慑;研发推行了“咸阳市生态环境问题随手拍”微信小程序,实行举报奖励,最高奖励1万元,群众投诉周边环境问题积极性明显提高。

大气污染防治

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市上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

全面落实中省大气污染防治要求

以更加扎实有效的举措

凝心聚力干事业、只争朝夕抓落实

奋力开创生态环保事业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