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2023年度江苏省海绵城市联盟年会暨海绵城市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项目(原名苏州环境创新研发产业园项目),获评江苏省首届海绵城市优秀案例,成立6年来,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作为一个科技、绿色建筑,多次收获荣誉,作为落户于我区的一个科研单位,更是迸发出强劲实力,贡献出丰硕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三星级绿色建筑健康、舒适、高效、节能

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大楼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包括科研办公楼、实验楼及中试楼,集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海绵城市等元素于一体,按照三星级绿色建筑的标准实施建设,是健康、舒适、高效、节能的高品质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楼结构形式为钢混结构,在减轻自身总量的同时能增大承载能力,加大了海绵的设计容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屋顶、庭院、路面及停车位充分运用海绵设计,结合现场东边的河道及西边的原生水塘,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项目通过改变传统雨水排水方式,利用周边的绿地,将地面的雨水引入周边,实现雨水资源化利用,降低项目开发对水文和水环境影响,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80%以上;赋予地块内绿化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有效降低雨水径流污染,面源削减率达50%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科技、绿色建筑,此前,该大楼还获得过中国钢结构金奖、中国建筑业协会颁发的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成果II类成果奖、江苏省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江苏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江苏省优质工程奖“扬子杯”、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项目等奖项。

里: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研发和科技服务机构

“秀”外,更要“慧”中。

作为我区大院大所代表单位之一,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是专门从事环境类科技创新活动的清华大学派出研究机构,致力于打造以重大科技研发为基础、以成果产业化落地为导向的综合性研发和科技服务机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目前,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已经取得多方面的发展成绩:

初步建设成为我国人才类别最丰富、技术融合最密切、实证载体最完整的环境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平台——

成立9大交叉技术创新应用中心,设立5个企业定向联合研发中心;

建设了实验中心、中试基地、野外观测与验证基地等环境科技研发与转化全流程支撑载体;

逐步构建了污染治理技术-环境监测体系-环境管理政策-智慧环境管理的全链条技术体系;

先后获批中日绿色产业创新合作示范区、江苏省新型研发机构、江苏省智慧环境技术集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环保专业化众创空间等10余个市级以上研究平台;

已累计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8项、省级科技项目10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绕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大科技需求,形成了一批标志性、引领性的应用型技术成果——

围绕环境咨询、环境治理、环境管理、环境监测、环境保险、环境应急、环境大数据、环境健康等不断开发新技术与新装备,形成智慧化真空污水收集系统、电化学催化氧化设备、水污染预警溯源仪等30余项环境治理与管理的“硬”成果,获得国家级、国际奖项12项;

“基于水质指纹污染溯源的环境精准监管新模式”项目获得第45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最高奖项特别嘉许金奖及“保尔森奖—绿色创新”优胜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围绕环境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构建了完整的技术成果转化机制和服务体系,不断扩大创新技术对接力度——

通过学校成果转化、院企合作、校友创业、海外及社会引进等模式,孵化成立逾40家产业化公司;

获批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省民营科技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入库5家,总注册资本近3亿元;

清上(苏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水木清环(苏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苏州国溯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技术服务与产品设备已进入产品化成熟阶段,市场前景广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未来,清华苏州环境创新研究院将面向国家生态文明建设、长江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重大战略需求,在低碳、装备、健康等“环境+”交叉创新领域,全面建成具有较强科技创新能力、学科发展协同能力、技术转化培育能力、环境治理支撑能力、产业增长带动能力的绿色环境科技创新机构,努力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的科技、人才、创新三位一体融合发展的绿色环境领域综合性创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