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宛如美妙动听的乐谱,犹似绚丽多彩的画卷,是值得被我们珍藏的美好时光。我的童年启蒙教育与仙河小学密不可分,它给予我快乐、梦想和希望,在我心中播下智慧的种子。我时常会想起那段色彩斑斓、独特纯真的学习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84年的雪浪辅导区学校分布图(可见当时仙河小学的地理位置)

在我的记忆中,仙河小学校舍是“日”字形的二进院落,白色的院墙前是一大片宽阔的农田。学校朝东开门,南北三幢建筑,中间两个露天的天井,教室就分布在这三幢建筑里,中间的教室最大,一般全校性的集会都在这一间大教室里进行。由于教室少,一年级到六年级中人数较少的两个年级要合在一起开“复式班”,老师会根据教学任务的不同使用不同的教材,精心合理安排教学。大教室的一边是老师的办公室,另一边是食堂,各个建筑间有回廊连接,下雨的时候可以不走水路,很是方便。学校在当时被称为“完小”(完全小学,指设有初级和高级两部的小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河小学后并入雪浪中心小学

虽然仙河小学规模不大,但它是我们童年的学习乐园,装载着我和伙伴们的欢声笑语,记录着我们大大小小的回忆。记得慈祥的陈老师会给我们讲许多有趣的故事,美丽的周老师唱起歌来特别好听,无所不能的朱老师引领我们进入数学的王国……老师们的一言一行像涓涓细流滋润着我们,浇灌我们这些幼苗成长,而我们像一张张白纸,被老师们描绘出一道道美丽的风景。

回忆起我的小学生涯,最难忘的是“六一”节入队仪式,那是我们最开心的时刻,少先队员站在队旗下,在大队辅导员老师的带领下,举起右手宣誓“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时刻准备着!”接着就是节目表演,大家纷纷展示自己的才艺,呈现出最好的精神面貌,大家欢聚在一起,热闹非凡!

令我记忆深刻的是加入少年先锋队的那段时光。作为一年级第一批加入少年先锋队的我当然是无比自豪的,每时每刻都将“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先烈的鲜血所染成,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这句话牢牢记在心中。每天放学回家,我都会把红领巾仔细叠好,小心翼翼地放在枕头底下,压得平平整整,第二天戴起来像新的一样。

小学是我人生道路上的起点,是人生的起跑线,起跑的一瞬间往往是最精彩的。那时候我会珍藏每年获得的奖状,可惜后来房屋翻建,又经拆迁,那些奖励证书已不知散落何处。记得其中一张是我二年级时参加学校组织的“讲故事”比赛获得的,我讲的是毛泽东小时候的故事,经过老师的精心指导和努力练习,居然获得了第二名,那种惊喜的心情至今还记忆犹新。从此,我爱上了听故事和讲故事,还记得语文老师给我们讲过“穷人戏弄财主”的故事,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楚重叙完整的故事情节,经过我的记忆加工,数年后当了老师的我,还讲给学生听呢。在仙河小学受到的启蒙教育为我奠定了良好的人生基础。它是我一生难忘的母校。

仙河小学是新中国成立后由一所“白衣庵”改造的学校,“白衣庵”因白衣女子救苦救难的传说而得名,虽然这些传说的真实性无法考证,但人们向善崇德、扶弱助困的美德却在仙河地区流传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河苑

随着社会的发展、新农村的建设,仙河小学早已拆除,并入雪浪中心小学,向着更高更好的教育发展。在拆迁建设新城的进程里,以仙河命名的安置小区“仙河苑”拔地而起。仙河里的水,流淌了几千年依然汩汩清澈,新的“仙河桥”庚续过去,连接未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还在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仙河桥

作者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董琴芬,中学高级教师,平时喜欢学习,勤于笔耕,在省市区各级各类媒体上发表稿件逾百篇,已连续5年被评为市老年体育协“优秀通讯员”,曾获得江苏省“百姓学习之星”、无锡市关工委“通讯工作先进个人”等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