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史上最为痴情的皇帝之一,明宪宗朱见深在位时后宫虽有万贵妃擅权,但对于皇子的迫害却并不算严重,因此朱见深前后倒也育有13位皇子,至于皇孙那就更多了。那么,明武宗朱厚照去世后,为何却是堂弟朱厚熜即位呢?

正德十五年(1520年)九月,明武宗朱厚照在平定宁王叛乱后,北返途中一路游玩,却因不慎落水而患病,此后身体每况愈下。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明武宗返回京师,在祭拜天地时突然口吐鲜血瘫倒在地,最终于同年三月十四日病逝,年仅三十一岁。

在朱厚照临终之际,也考虑到自己无子,因此对亲信太监说道,“朕疾不可为矣。其以朕意达皇太后,天下事重,与阁臣审处之。前事皆由朕误,非汝曹所能预也。”也就是说,对于自己的身后之事,新帝的人选,让太后张氏和内阁商量着来,而当时的内阁首辅正是杨廷和。

那么,杨廷和是什么态度呢?早在朱厚照患病不起之时,司礼监太监魏彬等人便曾跑去找首辅杨廷和,试探杨廷和对于新帝人选的看法,但看出魏彬等人心思的杨廷和,并没有给出具体人选,而只是“以伦序之说风之”,魏彬等人只得悻悻而去。

所谓的“伦序”,便是指以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来确定皇帝人选,简单来说就是“立嫡立长,兄终弟及,大宗贵于小宗”

因此,由于明武宗朱厚照死后无子,便只能追溯到上一代,即从明孝宗朱祐樘的儿子,也就是明武宗朱厚照的兄弟中选立。然而,朱厚照虽然曾有一个弟弟朱厚炜,但早在弘治九年(1496年)二月时便夭折了,也就是说朱厚照死后,朱祐樘这一脉便已经绝嗣

由于朱厚照去世后,朱祐樘这一脉绝嗣,按照血缘关系便只能继续向上追溯一代,即从明宪宗朱见深的儿子、朱祐樘的兄弟中,按照嫡庶、长幼之分另选一脉。

明宪宗朱见深先后有过两任皇后,但废后吴氏和孝贞王皇后皆无子,也就是朱见深并无嫡子,再加上长子(万贵妃所生)和次子朱祐极皆早夭,因此才立皇三子朱祐樘为太子。

由于朱祐樘的生母纪氏没有其他儿子,如此一来也只能按照长幼顺序来选择继承人选。于是,皇位便落在了明宪宗朱见深第四子兴王朱祐杬一脉身上

兴王朱祐杬共有两子,皆为王妃蒋氏所生,即嫡长子朱厚熙和嫡次子朱厚熜,其中长子朱厚熙出生后仅五日便夭折,也就是说朱祐杬仅有朱厚熜一子在世。而朱祐杬又早在正德十四年(1519年)六月便已经去世,因此朱厚熜实际上已经成为了皇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

正因如此,当明武宗朱厚照陷入弥留之际之时,内阁首辅杨廷和便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初九日,以皇帝的名义颁布赦令,让正在为父服丧的朱厚熜缩短服丧时间,并尽快承袭兴王爵位,这实际上就是在为朱厚熜的即位在做准备。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三月十四,明武宗朱厚照驾崩,太监谷大用、张永到内阁告知了杨廷和,并表示已经奉皇太后之命将皇帝的遗体从豹房移到了大内,并按照皇帝的遗诏,让杨廷和入宫与太后商议新帝的人选。

杨廷和闻言,则举着《皇明祖训》说道,“兄终弟及,谁能渎焉!兴献王长子,宪宗之孙,孝宗之从子,大行皇帝之从弟,序当立”,阁臣梁储、蒋冕、毛纪亦表示赞同。于是,杨廷和让谷大用、张永回宫禀告太后,自己则和一般大臣在左顺门等待结果。


明朝
本就严禁后宫干政,太后张氏见内阁大臣们既然已经议定了新帝人选,而且朱厚熜的即位也算是名正言顺,于是便依杨廷和等人的意思下了懿旨,正式宣布朱厚熜为皇位继承人

三月十六日,朝廷派遣谷大用、韦彬、张锦、大学士梁储、定国公徐光祚、驸马都尉崔元、礼部尚书毛澄带着内阁拟定的明武宗遗诏前往安陆迎朱厚熜入宫即位。同年四月二十一日,朱厚熜正式继承皇位,是为明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