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6月7日的到来,中国进入了一年一度的高考季。尽管关于高考改革和语文作文的讨论一直存在分歧,但大家普遍认同的一点是,高考仍然是最公平的社会流动通道,对于社会流动、阶级跃迁和选拔人才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然而,武汉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吕德文教授在《农村青年画像》一文中指出,尽管高校扩招使更多的农家子弟有了上大学的机会,但重点大学的农村生源正在逐渐萎缩。农村大学生主要集中在二本、三本和专科院校,他们的起跑线相对较低。这使得农村大学生更难进入待遇好、工作稳定的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加大了他们向上流动的难度。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教授也对此表示关注。姚洋教授透露,在现在的北大学生中,父母双方都是农民的比率已经非常低。而在他上学的上世纪80年代,这一比率能达到三分之一。因此,他主张通过普及高中教育、大学收费改革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每年的新闻报道、基于社会阅历的常识判断和一些研究文章来看,农村或贫困家庭的孩子进入名校的比例正在明显下降。这其实是可以预期的。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既与他的天赋、勤奋有关,又与他所在的教育环境有关。在教育环境层面,无论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学校和老师的水平,还是父母的经济条件、文化水平、闲暇时间,城乡子弟、富人和穷人的孩子之间的差距非常大。这就决定了尽管农村或者贫困家庭依然会有少数孩子表现极其突出,甚至创造高考奇迹,但这只是少数个例,大多数人进入名校的道路日益艰难。

这种现象引发了我们对教育公平的深思。我们应该如何才能让每个孩子都有公平的教育机会,让他们都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无论他们来自城市还是农村,无论他们的家庭条件如何。这是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特别是教育工作者和政策制定者需要深思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