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文章闲聊,父母一早从老家赶到苏州,晚上8点多吃完晚饭就回去了,我们是早上9点到苏州的,这样算下来,相距的时间还不足12个小时,而这也是自从过年后的第一次相见,如果不是堂哥过生日,我们最早也要等到8月份才能回老家,因为暑假前一个月孩子还要补课。

我发现当农民的后代们使尽浑身解数终于在城里安了家之后,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特别是孩子上学之后,见一面会变得那样难。

前些年孩子还没有上学的时候,经常回老家,是真的想回就回,想走就走的那种,反正苏南苏北也不远,4个小时就到了,那时候爸妈想念孙子,也经常让我们回去。

后来孩子上幼儿园了,虽说幼儿园比较宽松,请上半个月的假也没什么,但毕竟是上学了,回家的次数也就少了,爸妈让我们回去的次数也少了,他们也知道孙子上学了,不能像以前那样经常回来了,为了不给我们增加负担,干脆也就不提了。再加上前3年的特殊情况。

下半年孩子就要上小学了,随便请假这种事是绝无可能了,只能等到寒暑假,而且暑假里的前一个月肯定要补课,开学前几天又得赶回来,所以真正能回去的也就20来天,寒假满打满算也就15天,一年下来能在家呆35天,这是祖孙3代入一年中仅有的可以亲近的时光。

你说我们这些农二代,农三代们,挤破头进城,是不是一开始出发点就是错的。呆在农村不好吗,农村不需要学区房,到了入学的年纪直接去报名了,你也就不用为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拼了命的挣钱买房子了。

因为拼了命的挣钱还房贷,所以你的时间很紧,早上火急火燎的起床送孩子上学,放学了抽空去接,回家还要乒铃乓啷的弄晚饭。一天把自己累得不行,但是如果在老家,这些工作父母可以帮你分担。

平时吃的是自己家里种的菜,不用担心用药超标,不要担心各种科技与狠活,农村的中考也没城里的激烈,稍稍使下劲也能考上高中,然后上个大专【本科基本没戏】,这种上学的轨迹和在城里有什么差别吗。

都说城里的教育资源好,可是城里的竞争也大啊,你家孩子接受了好的资源,别人家的不也一样吗,一些经济发达的城市,比如我所在的无锡,据说中考录取50%都不到,一大半的初中生被刷了下来,而这些被刷下来的,基本都是家庭条件一般,其中就包含了大多数进城的农民后代,这个结果和在农村老家又有什么差别呢,这么算来好像误入了一个跳不出的陷阱之中一样。

虽然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回得去农村吗,我想是回不去了,因为有一只大手在推着你走,时代的潮流也罢,无形的规则也罢,作为个体,我们很难超脱于众人之外,做到处变不惊的。

我也只好安慰自己说:等我们这一辈人老了,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不用再像我们这样远离家乡,不会再有那样的乡愁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