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遇到新生命时,抚育还是毁灭?在人类生育中,我们几乎不会仔细思考这个问题,大家无疑都会选择前者。

但许多培育过小鼠的研究者,应该都不会对雌性小鼠的杀婴行为感到陌生。在首次生育之前,雌性小鼠很容易会杀死其他小鼠生育的新生幼鼠,甚至在应激或者外界干扰情况下,母鼠可能会将自己生育的小鼠杀死。

一种解释认为,这种行为可能是在为未来保存稀缺的食物资源。不过,该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仍然处于未知状态。

今日,《自然》的一项新研究揭开了其中的秘密,来自纽约大学的研究者发现与情绪控制相关的终纹床核(BNST)在小鼠杀婴行为中起到促进作用,而如果通过化学手段阻断该脑区,可以完全避免杀婴行为的发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者首先关注了一个被称作内侧视前区(MPOA)的脑区,MPOA本身已知会促发母性行为,因此他们尝试寻找大脑其他哪些部分会与MPOA具有关联性。在确认7个关联性较强的脑区后,作者依次对它们进行了刺激,结果在刺激终纹床核之后,明显导致小鼠产生了攻击幼崽的行为

根据实验结果,MPOA与终纹床核的作用相反、相互抑制,并且会随着雌鼠的年龄发生变化,比如在生育之前,还没有激发母性的时候,雌性小鼠的终纹床核活性更高,这时会抑制MPOA的活跃度,这就造成了雌性小鼠攻击幼鼠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123RF

而在小鼠生育之后,MPOA的活跃程度升高,抑制了终纹床核,这会减少杀婴行为的发生。如果人为刺激终纹床核,无论雌性是否生育过小鼠,它们都会选择杀死幼崽,并且在刺激发生后会迅速发起攻击。但是小鼠攻击的对象只有幼崽,而不会攻击成年个体,这表明终纹床核特异性地控制了小鼠的杀婴行为

研究者指出,由于这两个脑区同样存在于人类大脑中,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理解和帮助治疗一些有虐待孩子倾向的个体。尽管终纹床核的细胞在生产后处于休眠状态,但是产后抑郁、压力过大可能会诱导它们重新活跃起来。

研究团队计划下一步寻找可以不进行手术情况下,抑制该脑区的手段,以此更简便地控制小鼠的杀婴行为。

参考资料:

[1] A pair of brain regions prompts females to kill or care for their young. Retrieved June 6, 2023 from https://www.eurekalert.org/news-releases/991464

[2] Antagonistic circuits mediating infanticide and maternal care in female mice. Nature (2023). DOI: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6147-9

本文来自药明康德内容微信团队,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谢绝转载到其他平台。如有开设白名单需求,请在“学术经纬”公众号主页回复“转载”获取转载须知。其他合作需求,请联系wuxi_media@wuxiapptec.com。

免责声明:药明康德内容团队专注介绍全球生物医药健康研究进展。本文仅作信息交流之目的,文中观点不代表药明康德立场,亦不代表药明康德支持或反对文中观点。本文也不是治疗方案推荐。如需获得治疗方案指导,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