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后,很多人都调整了自己的消费习惯,以往月光族,都开始小心翼翼地储蓄了。很多年轻的精致穷小资们,都不敢刷光信用卡的上限了,不再以吃苦为荣,不敢对很多心仪的轻奢品“拔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似乎储蓄成为绝大多数老百姓的习惯了,这也是危机意识增加的表现。现在危机升级了,因为从今年开始,我国的几大银行都调整了存款利率,也就是说,把手里的余钱,放在银行里,也得不到几个利息了,那么银行变相降息的手段也很多,比如很多服务要收取手续费等,既然要降低利率,难道是国家想要刺激内需让老百姓多消费吗?

只不过是有钱在银行而已,而且很多人还要看到新闻说存款在银行消失的新闻,心里还担忧,赶紧确认自己是到正规银行网点,办理的正规存款手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人就算利息下降,也要坚持把钱放在银行。但是低利率给很多人带来了消极的影响,认为自己辛辛苦苦储蓄的话,也得不到升值的利润。很多人都感叹,看来想要挣点钱也是很难。毕竟就业情况不好,和其他方面的生活压力一点没减少,再加上银行存款利率降低,人们也开始有些迷茫起来。

媒体也报道了相关的信息,国有银行利息下调后,人民币存款利息降低了0,5%,定期存款的利率降低了0.1% 外币比如美元定存的利率也是出现了下降趋势。

老百姓都是很关心存款利率的,因为很多人已经对创业和投资等,都非常谨慎,尤其在疫情艰难的三年之后,大疫之后刚刚放开,很多人已经意识到,手里要存一些钱,才能加强抗风险的能力,很多人在疫情之后,都开始大肆处理手里的奢品包包等,很多二手奢品收购的店,都增加了交易。但是因为出货的人比较多,导致价格都不如从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很多人为了必要的牌面,明明可以换新的包包鞋子都去维修,就为了节约一笔换新的开支,让维护维修的店业务也大热起来。

眼看着老百姓都不敢花钱,国家也有想法刺激内需,让大家多消费吗?我国在近年来也有着内忧外患,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竭力打压和遏制,美国对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都造成一定的阻碍和破坏,很多外资生产线都撤离了,外贸订单的流失也比较明显,但是我国从低端制造,转为中高端制造,发展的实力更加雄厚。

外贸订单缩减的情况下,调动内需也是必要的宏观调控。国家经济也需要老百姓过来帮助激活,让市场更加活跃,供需能够更好地增加平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全产业工业链国家,几乎任何产业都能完成上下游的供应,那么在经济市场季努力激活的情况下,让消费者尽量加强消费,也是一种很必要的措施。

因为从上半年的数据来看,虽然五一假期出现了井喷式的出游显现,但是人们的普遍消费能力都有克制,看得出人们把能形成的储蓄都存在了银行里面,因为CPI和PPI数据显示,老百姓的消费情况,是缩减的,普遍都出现了消费降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银行存款总额是上升趋势,很多人都不想消费,最明显的就是现在人们都能发现,很多城市的大宗消费,比如房产和车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降低,很多人不仅不急于升级消费,还要消费降级。

为的就是省下钱来存在银行,心里增加些底气,能够在抗风险方面,感到更有信心。毕竟疫情期间,除了正规工作编制的人,再有一些通过生意能保持一定的稳定收入的人群,其余的自由职业者和打工人群,因为疫情引发的而影响,是心有余悸的,很多人甚至感到自己的压力特别巨大,通过一场疫情,很多人甚至停工就交不上房贷和车贷,甚至一点富余的存款都没有,这样的情况,更加刺激了很多人的神经,于是才会有很多没有存款习惯的人,都提早加入了存款大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搞笑的是,很多原本看不起排队领鸡蛋的大爷大妈的年轻人们,也开始对一棵葱一头蒜认真节约起来,这从一定程度上是好事,但是如果大家都不消费,经济市场就会出现运转不动的情况。 从经济专家的角度看,一旦银行里的存款不断增多,实际上对国家的发展并非正面积极的信号。只有维持一个积极运转的状态,才能更好地让市场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