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呆呆拆神2023-06-07 18:20发表于广东

狼来了喊多了,就没人信了。

就像昨天救市小作文满天飞时,我第一感觉居然是:又来......

其实,从5月底开始,相关地产刺激、救地产的言论传闻就一个接一个,眼花缭乱。

然后舆论在昨日达到了巅峰,一方面,中国经济时报一篇报道写到,应适当调整一线城市限购政策,似乎释放了救市信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叠加全网流传的广州市主管部门邀请排名前20的主流房企高管开会,提“救市”建议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网传消息截图

以及一些采取新加坡模式,全面取消限购的传言,都有鼻子有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网传消息截图

如此预期拉满的情况下,地产股先涨为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截至昨天收盘时,各种辟谣的消息出来。

比如广州的“救市”会议,多家房企回应没收到通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传出新加坡模式那个人说在录音,一天过去了也没录完。

还有中国经济时报的报道,似乎已经删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昨天地产股在收盘时又开始回落

主打一个:变脸变得真实。

其实这也不是第一次地产股如此敏感了。

比如上周五,有外媒写了小作文,说周末房地产将有重大政策出台,要出一揽子政策提振经济。

沉寂的房地产一下子就迎来了高潮。

地产股全新飘红。

结果一个周末过去了,无事发生,地产股又开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市场对此,估计也疲惫了。

01

为什么一点不确定的利好消息就能调动大家的情绪?

因为市场的冷淡

就比如一线城市广州吧,上周的成交,惨淡到你不敢相信。

我只放中心区的项目成交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眼望过去,成交全是个位数,这还是天河、海珠跟荔湾呢,近郊、外围区更不用说了。

房地产冷淡至此,也不利于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家觉得过去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重要手段,刺激房地产也只是迟早的事。

也有反面的声音认为,刺激房地产无疑是饮鸩止渴,高房价是所有买不起房的普通人的痛。

不过目前的情况是,官方层面的大政策,没有。

地方性措施,还是有一些的

自去年以来,全国各地出台的大大小小刺激楼市的政策,真的不少。

比如降低首付比例

据澎湃新闻报道,截至去年11月末,全国至少115个城市下调首付比例至20%。

比如降低中介佣金

今年5月,住建部就发了声明,要规范管理降低房屋中介交易费。

福州跟进了,不过后来又撤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放宽住宅限购

去年其实有48个城市优化了限购,不过主要还是三四线城市。

今年以来,不少一线城市以及强二线城市也在非核心区放宽了限购。

比如广州南沙迎来人才限购松绑;

北京出台“多子女家庭和职住平衡家庭购房支持政策按照‘一区一策’的方式由房山区试点;

杭州新增余杭区的瓶窑镇中泰街道萧山宁围街道放宽住房限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南沙限购松绑

还有降低贷款利率

其实2022年为了应对楼市下行压力,分别在1月、5月、8月下调了5bq、15bp、15bp。

如今的LPR已经是近20年最低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国的楼市一直都有在慢慢调整,只是一线城市仍然较为谨慎

02

过去经济一旦有所下滑,就会马上刺激房地产,百用百灵,迅速有效

但我们都已经认知到,过去的经验,很显然已经不适用现在。

过去房价一直涨的逻辑,其实就两个。

一个是城市化,大量人口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有住房需求,新房有市场。

另一个是zf想通过卖地赚钱,城市化为卖地提供水源,卖地给基建提供资金,周而复始,土地越来越贵,房价自然越来越涨。

如今呢,城市化进程出现了瓶颈,不少城市卖地抬价显然也超出一个限度。

如今的房价,大多数居民都接不起盘。

所以再复刻过去的经验,刺激楼市,然后房价继续涨?

显然,在“房住不炒”的大方针下,不稳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里我们就广州而言,作为需要谨慎的一线城市,广州除了在南沙有一点人才限购的松绑动作,还是没有红头文件的那种。

基本没有其他对楼市的大动作。

而且广州在今年的三四月,是有迎来成交小高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去库存情况还不错,截至5月,广州去化周期13.7个月,整体市场库存趋于合理。

而上海的库存更是仅6.7个月,明显的供不应求。

北京、深圳库存都在18.7个月,其实库存消化周期在12-18个月,是供需相对平衡的关系,目前四个一线城市都不算太危险

所以,“稳”字当头的一线城市,应该不会在短时间内出台刺激楼市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不救”也是好事,对于购房者来说,过热的市场,开发商不仅挑客,而且会有随时赶不上“车”的焦虑。

而现在,在买房市场的背景下,拼配套,拼实力,拼品质,才是一个正常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