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在第九届华厦眼科国际论坛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被授予“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实践示范基地”。该项目由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初级保健基金会联合发起,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底病学组及中国日间手术合作联盟眼科专委会担任学术指导,目标是促进玻璃体腔内药物注射能力建设与提升,加速玻璃体腔药物注射事业发展规范化、同质化,造福患者,实现更高效、更便捷、更经济的实践项目,也是中国2030健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站式玻璃体腔注药实践示范基地”授牌

在我国,眼底疾病作为首位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患者总数超过4000万,但目前规范治疗率不足20%。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眼底病患者的数量正迅猛增加,临床治疗能力的提升迫在眉睫。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表示,目前来院就诊的眼底患者60%以上来自于厦门市以外的地区,这部分患者的救治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住酒店、往返路费等都会降低患者的依从性,从而影响其治疗效果。“此次厦门眼科中心加入一站式玻注项目,目标就是能够为眼底疾病患者提供一站式服务。真正做到病人来了治疗方案一经确定后,可以在当天就用药,由此提高患者的依由此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提高疾病的治疗效率与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还配备了专业的眼科检查设备和眼底病医护团队,团队根据多年来接诊中了解到的患者真实需求,不断改进眼底注药流程,持续优化眼底注药术后跟踪,积极完善眼底注药诊疗体系,已建立了可行的眼底疾病慢病管理模式。

相关链接

玻璃体腔注药术:治疗眼底病新利器

根据国家卫健委印发的《“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2025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展和三高发病率持续提升,我国致盲性眼病疾病谱已转向眼底病。眼底疾病不仅对视功能的损害较大,且疾病进展不可逆,需要长期治疗。如果不能接受规范化诊疗、延缓疾病的进展,最终患者会视力受损,甚至失明。而这一疾病目前在国内的知晓度和规范治疗率均非常低。

近几年,“玻璃体腔注药术”成了治疗眼底病的利器。通过把药物直接打在眼睛的玻璃体腔内,使药物能够最快抵达病灶,实现快速有效的治疗效果,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眼内操作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应用玻璃体注药术治疗的疾病:

1.各种原因引起的黄斑水肿(包括糖尿病性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白内障术后或葡萄膜炎等引起的黄斑水肿)。

2.各种原因导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包括老年性黄斑变性、高度近视黄斑变性、中渗等)。

3.视网膜新生血管(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Coats'病、脉络膜血管瘤等引起的视网膜新生血管或微血管病变)。

4.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疾病。

5.眼内炎、眼内肿瘤等。

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

“睛”益求精 用仁心托起光明

与厦门特区一起成长的厦门眼科中心眼底病中心,是厦门一块响当当的金字招牌。眼底病中心是国家、福建省及厦门市临床重点科室,每年开展玻璃体切割手术约5000例,成为无数眼疾患者光明与希望的守护者。

眼底病中心拥有一支医术“高、尖、精”的专业团队。科室现有硕博士10余人,云集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黎晓新教授等国内眼底知名专家,以及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优秀中青年眼底病学临床和研究精英。在黎晓新总院长和眼底病中心学科带头人吴国基院长的带领下,科室蓬勃发展。在“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下,刘志雄、李勇、王晓波、康克明、张小虎、罗向东等一批“中流砥柱”涌现,成为科室的骨干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眼底病中心医师团队△

对于眼底病中心的每一位医生来说,为患者守住光明是他们毕生的追求。他们用精益求精的技术以及满腔的热忱擦亮了数十万患者的“心灵之窗”。

文章|芳草

排版|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