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记者一行穿过旅游城市的喧嚣,来到中卫市品卫文创园。

园区坐落在中卫市沙坡头区东园镇瑞应村,距离市区有五六公里远。园内外绿树环绕,间有鸟鸣,有份悠然自得的宁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卫市发展文创产业,有着很深的文化积淀做支撑:《山海经》中记录的“崇吾之山”,就是现在的中卫香山。数万年前,就有先民聚集在香山脚下、黄河岸边繁衍生息,创造出累累文明成果。近年来,这里的文化产业方兴未艾,最具代表的就是中卫市品卫文创园。“园主”姚思杰聘匠人制作瓷器、陶印、石雕等文创产品,沿袭的还是传统工艺。

在这里,记者没有碰见“园主”姚思杰。听工作人员说,他带着一批“镇园之宝”,到深圳参展第十九届文博会去了。接待记者采访的是文创园员工李成仁、孙晨师徒。他们身上溅有不少泥点子,那是他们手工制瓷的印记。这次参展深圳文博会的不少陶瓷,出自这对师徒及金毅师傅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小院中,摆放着一批刚烧成的白瓷和黑瓷,有碗、杯、壶、罐等多种文创产品,一件件摆在木桌上,琳琅满目。在师徒二人的指点下,记者细细把玩起一件件黑瓷:瓷体上泛着幽暗的光泽,釉面略有凹凸,摸着光滑而不失质感,古朴拙雅。个别瓷器还有垂釉、气泡等瑕疵,却也瑕不掩瑜,因为每件产品都是独特的“生命体”:十几道工序经匠人之手,上面凝结着他们的独运匠心,件件不同。个别瓷器,还是顾客经匠人指导自己做出来的,瓷体上烙下深深的个人印记。

李成仁是位71岁的老瓷匠,从当地陶瓷厂退休,这么大年纪到文创园再“出山”,就是要复兴源远流长的中卫黄河古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河宁夏段397公里,中卫独占182.5公里,历史上傍河建有不少瓷窑:不光解决了生产用水,还能借助水运外销。此外,这里富集着优质陶瓷黏土和釉色矿物质原料,还有充足的煤炭资源,的确是块制瓷宝地。顺着古丝绸之路,黄河古瓷一路向西,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最远到地中海各国,源源不断走向世界,大大促进了各国文明的碰撞与交融。

到现在,中卫市还有宣和林场汉代烧陶窑址、下河沿汉代砖瓦遗址、下河沿老窑沟元代瓷窑遗址……无可辩驳地昭示着这里传承千年的“瓷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7岁那年,李成仁开始制瓷,“出道地”就在下河沿老窑沟:一个瓷窑遍布的山沟,制瓷史最早可追溯到元代。在老窑沟的集体瓷器厂上班,李成仁沿袭的还是传承千年的工艺: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烧出一窑窑黄河古瓷来。老窑沟离下河沿黄河码头只有两公里远,这些黄河古瓷被匠人小心捆放在羊皮筏子上,顺河而下一路销往吴忠、银川、石嘴山,甚至还流向了内蒙古市场。

20世纪80年代,李成仁就职的陶瓷厂倒闭,他不甘心传统工艺就这么断了,就干起了制瓷个体户,7年后还是亏本歇业。在中卫市品卫文创园,他看到了黄河古瓷的复兴希望。文创园聘来金毅、李成仁等陶瓷工匠,以带徒授艺的方式传承黄河古瓷。另外,文创园还成功注册“丰安渡”等黄河古瓷商标,线上线下推广销售,借助市场之手来弘扬黄河古瓷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采访时,就碰见两名银川游客买下多件黄河古瓷,有茶壶、小碗等多种文创产品,平均一件100元上下。“按照中卫的说法,瓷碗就是‘饭碗’。我就买了俩碗给女儿,希望她长大后能捧上‘金饭碗’。”一位游客说起了购瓷的初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姚思杰此次亲赴深圳参加的文博会,凸显“一带一路”主题,首次设立“丝绸之路”专馆,有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的逾300家海外展商参展,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万多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观展。推介会上,黄河古瓷“丰安渡”品牌备受与会展商关注。中卫市品卫文创园与深圳一家企业签订“丰安渡”黄河古瓷深圳地区总代理协议,与浙江等九省区企业签订总代理协议。

姚思杰表示,他想借由这条国家倡导的新丝绸之路,让黄河古瓷再次走向世界。(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苏峰 王猛 杜晓星 何耐江 王沛瑶 杨玉瑛 何婉蓉)

出品人:景 瑜

策 划:赵海虹

监 制:连晓芳

统 筹:马钦麟 杨焘郡 王猛 杨宗惠 李东梅 于 海 凌雁

采制:苏 峰 王猛 杜晓星 何耐江 杨玉瑛 王沛瑶 何婉蓉

出 品:宁夏日报报业集团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更多精彩请关注

宁夏新闻网视频号

编辑:杨春晖 监审:马江

宁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