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人,她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历过战火的摧残。与此同时她还在技术领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为我国装备领域的技术攻坚作出了巨大贡献,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国家,她就是杨俊生,我国武警系统首位女将军。

军中红花

杨俊生出生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她在北京读书。她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随后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并学习导弹自动化控制这个专业。1968年从学校毕业后,她被分配到第二炮兵部队工作。

在那段特殊时期,由于她的父亲杨成武卷入了一些风波,她受到了牵连。直到1974年被释放出来后,她回到二炮开始重新从事导弹的研究工作。1980年,她进入北京航空学院深造,并在1983年前往美国加州大学进行访学。

后来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她得到了贤人推荐,进入了刚刚成立不久的武警部队,先后担任政治与科技职务。1999年,她出任武警交通指挥部副主任。

勇攀技术高峰

1975年底,杨俊生重新回到二炮科技部,参与了"东风5号"导弹控制系统的试验工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导弹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迅速。为了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杨俊生于1980年进入北京航空学院深造。1983年,她前往美国加州大学学习英语这门科目。回国后,得到聂荣臻元帅的重视和推荐,她加入了重新组建急需人才的武警部队,杨俊生被调到武警部队司令部技术装备处做个部门担任处长一职,随后该处升格为部,她又担任部长,负责管理数十万武警部队的装备工作。

当时,中国武警部队的装备基本上是继承自陆军的装备模式,基础薄弱,而且不适应武警部队的特点。为了快速改变这种状况,建立具有武警特色的装备体系,她全身心投入。她任职后马上着手强化武警装备的底子,抓紧时间研发不具有杀伤性的武器和保护性装备,朝着系列化、专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她主持筹建了武警部队的第一个专职科研机构——科技开发部,并创立了武警部队的首个装备器材研究所。

她为武警部队的科技装备建设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在俊生的奋斗下,部队的科技创新工作有了质的发展,研究开发了许多个科研项目和系列产品,这些科研的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的奖项,弥补了国家对这一技术的欠缺。与此同时也为部队引入了大量的先进武器,技术的水平也得到提高,大大提升了部队的战斗力。

尽职敬业,奋力前行

1988年,杨俊生一行前往淞沪为部队购车。在处理事务时,离不开一场饭局。有一次,在与某汽车销售公司的人共进晚餐时,经理开玩笑地对她说:“如果你喝几杯酒,就给你们多增加几辆车。”在那一个年代,汽车还是很昂贵的交通工具。杨俊生本来不会喝酒,她明白经理是在考验她,但她又想到,一辆车能节省五万元,这可不是小数目,可以为武警部队节约多少资金。

接着,她疑问的说道:“如果我喝几杯酒,你就给我几辆车吗?”经理知道她平时不喝酒,便说:“当然,你喝几杯,我就给你对应数量的车。”然后,杨俊生豪爽地端起酒杯,一口气喝下了十七杯。最终销售公司的经理还是很敬佩她,看在她如此拼命的精神下,一辆车也没有少!

作为武警部队的第一位女将军,杨俊生以她的专业能力和敬业精神树立了榜样。她的事迹展示了她对军事科技的热爱和对国家安全的责任感。通过她的努力和奉献,武警部队在科技领域的发展迈上了新的台阶,填补了国内科技领域的空白,为国家的军事实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杨俊生的故事是一个关于奋斗和成就的典范,她的贡献将激励更多的人投身于军事科技领域,为国家的安全和发展贡献力量。军中红花在武警部队中绽放,永远闪耀着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