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富、贵、贱、高、低之分。

提起中国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百家姓是《百家姓》。因为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字文》等;都被旧时列入孩童的启蒙读物。《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宋朝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姓氏又何止504个,就是仅仅汉族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派生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姓氏不断变化、增多。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两位学者的统计,已发现的中国人姓氏(包括少数民族和元清时代蒙、满两族译改的姓氏)多达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汉族人现在使用的姓氏约3600个,平均每个姓30万人。

全国最大的五个姓是李、王、张、刘、陈,人口之和达三亿五千多万。李、王、张三大姓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覃姓是中国第九十六位姓氏,主要分布在广西。当今覃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8%,总人口大约有240万。

得姓始祖伯益。覃姓的始祖是有竹氏的伯益,生活在虞舜时期协助大禹治水。当时,温地竹林茂密,生活在此的族群,有一支以竹为图腾称有竹氏,首领是伯益,住在今北平皋处。此地周围今日仍然竹林丛生,晋代有“竹林七贤”在此地活动。当大禹治水来到这里后,伯益开始协助他治理济河、沁河和黄河。

其后,伯益携族人向东,随大禹往东至兖州地治水,今河南浚县有覃氏族人数千人,是伯益族人留居下来的,他们以祖地“覃”为姓氏。伯益族人一直随大禹治水迁徙,最后到了江南的会稽(今浙江绍兴),其族人散居到各地。但是,他们不忘自己的祖地,均以覃怀地名为氏,在各地产生了覃的姓氏。”故覃氏后人奉伯益为得姓始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谭,即覃。《说文》:滋味深长。甲骨文中罩字与酉宇字形相近。金文也相似,上部都有一个囊形的盖子,在现在的偏远乡村和20 世纪 参数 图片 )五六十年代城市的小酒店中,均使用这种陶器坛子盛酒。一般用数层布包上干净的沙子,压在坛子的颈口上。覃的本义为有塞盖的酿酒坛或者盛酒陶坛因为酿酒和盛酒,会发出醇厚的酒香。

所以,覃字引申有“长”深入”之义,如覃思一词就有深入思考的意思。覃人当然与酿酒和储藏酒的坛子的制造有关,覃人不但能酿酒,而且知道使用何种形状的陶器作为酒具能获得醇厚香甜的美酒,久而久之,形成覃氏族,以此职业为氏族原始图腾,并且命名氏族,创制族徽,最终发展成相应的国家,出现覃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覃姓主要有两大来源:嬴姓和姬姓。

第一支出自嬴姓。皋陶之子伯益为掌管火种和驯养兽鸟之官,佐禹治水立有大功,赐姓赢。伯益之后,在西周时有国十四,其一为谭,子爵,史称谭子国,故地在今山东章丘市西城子崖。公元前684年,即鲁庄公十年,齐框公灭谭子国,谭子奔莒,子孙以国名为氏。后有去言改姓覃者。岭南多此姓。

第二支出自姬姓。周文王灭商前,先西定西戏及阮、密、共诸国,封其子于源戌故地,遂有原国,在今甘肃陇西县北。周朝初期,周公旦在平定殷侯武庚和三监叛乱之后,为加强对商都朝歌的监控,移封原国于今河南济源市之原乡,伯爵周平王东迁洛阳后,原伯之地赐予郑人苏生,原伯东移今河南原阳西的原武镇。春秋初,两地原国分别为晋、郑所灭。周襄王封在朝做官的周大夫原伯毛食邑于覃,也称單伯。覃与怀同在一地,故也称覃怀,在今河南武陟西的温县东平皋村,在原国之东,覃伯之后以邑名为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覃姓的外来血缘是组成今天汉族覃姓的重要成分,特别是湖南和两广地区的覃姓,基本上是出于东汉巴郡五姓蛮的覃姓。覃、潭、谭、镡、瞫五字音近相通,后来演化出五个姓,实为一姓澧中蛮、平州蛮、赐州蛮中均有覃姓,后来成为广西、贵州、湖南等地覃姓的主体。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覃姓活动于河南,主力也由北方移入南方。历经秦汉两晋南北朝,覃姓已经繁衍到各地。宋朝时姓已是广西的著名大姓,成为典型的南方姓氏,

宋朝时期,覃姓大约有8000人,主要分布于广西。

明朝时期,罩姓大约有48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5%,排在第二百位以后广西仍为覃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罩姓总人口的65%。主要分布于广西、山西、湖南、贵州、四川、湖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覃姓人口约有240万,排在全国姓氏的第九十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8%,在1000余年中,覃姓人口的增加速度远高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主要分布于广西,大约占覃姓总人目的71.6%;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广东、贵州、四川五省,大约占覃姓总人口的23.7%,全国形成了以广西为中心向外散布的覃姓分布格局。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覃姓的郡望为齐郡。罩姓堂号主要有河内,齐郡、弘农、忠孝、百华、有竺、会稽,光裕、裕经、积善、余庆,八庆、三多,国厚、南海,天水,敦睦,旺相等“河内”堂号是大多覃姓使用的堂号,河内即古覃怀地,在今河南武陟、沁阳一带,而覃地在今温县东平皋村,是覃娃最早起源地之一。河内郡为西汉设置,到唐朝改为怀州,此为以河内为堂号之缘。

2、宗祠楹联

氏始齐郡;谱留闾里。

支分湘水源流远;派衍衡山世泽长。

祖德留芳,贻谋燕翼;宗功永佑,业绍箕裘。

幼本岐嶷,真御史无愧监察:艺工骑射,猛将军果著彝勇。

3、族规家训

覃氏列祖,源远流长。国法家规,紧记心上。

遵纪守法,莫乱朝纲。爱国爱家,忠孝莫忘。

孝敬父母,长幼相帮。礼义廉耻,四维必张。

君子风范,能忍谦让。为官为吏,恶惩善扬。

夫妻平等,祸福共当。兄弟姐妹,互谦互让。

乡邻四党,和谐至上。邻里有事,竭力相帮。

为人处世,自立自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

戒斗戒讼,为善为良。戒赌戒淫,身心健康。

耕读并进,振兴家纲。扶贫帮困,共奔小康。

兴我族门,为祖争光。先祖有灵,佑尔后昌。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罩姓族谱23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人覃姓历代名人8名,占总名人数的0.018%,并列排在名人姓氏的第四百二十一位。覃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1%,并列排在第三百六十八位;覃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0033%。

历史上重要的覃姓人物

南朝梁代东宁州刺史覃元先;唐朝太子校书覃季;宋朝景德进士、御史中承覃庆元,监察御史覃光佃;明朝嘉靖进士、陕西兵备覃庆元,湖施州土司覃大胜;清朝甘肃西宁镇总兵覃修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诗人、修谱师、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冯志亮先生现担任中国易经文化馆馆长,中华百家姓博物馆馆长,中华姓氏研究院院长,北京姓氏文化馆馆长,北京风水博物馆馆长。冯志亮先生兼任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华夏易经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传统礼仪促进会理事,燕南艺术学院终身教授,北京海图书画苑首席文化顾问,中国诗词协会终身会员,中国诗歌协会会员。

冯志亮先生的历史文学作品曾多次刊载于中国文联创办的《神州》《中国魂当代名人专访特刊》《中国当代文学家》《北京文化》等期刊。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冯志亮与蓝海观点》《次时代的网络新闻营销》《百家姓寻根手册》《家史家谱编修实务》《传记写作实例分析》《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