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每一种姓都包含其独特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开枝散叶、生生不息,孕育出优秀的中华儿女。而且每一种姓都有其代表人物,没有贫、富、贵、贱、高、低之分。

提起中国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百家姓是《百家姓》。因为它与《三字经》、《幼学琼林》,《千字文》等;都被旧时列入孩童的启蒙读物。《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宋朝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姓氏又何止504个,就是仅仅汉族姓也不止这个数。据说,见之于文献的姓氏,可达5600之多。这其中不仅有单姓、复姓,还有三字姓、四字姓和五字姓。此外,还有的民族有名无姓,比如傣族。

百家姓的排名只是名义上的,虽然有字面上的这么多姓,因为某些姓氏虽然在字面上不同,实际上部分姓是从某姓派生出来的。

随着社会向前发展,姓氏不断变化、增多。据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两位学者的统计,已发现的中国人姓氏(包括少数民族和元清时代蒙、满两族译改的姓氏)多达11939个,其中单字姓5313个,双字姓4311个,三字姓1615个,四字姓571个,五字姓96个,六字姓22个,七字姓7个,八字姓3个,九字姓1个。汉族人现在使用的姓氏约3600个,平均每个姓30万人。全国最大的五个姓是李、王、张、刘、陈,人口之和达三亿五千多万。李、王、张三大姓分别占汉族人口的7.9%、7.4%、7.1%。

孔姓是中国第一百位姓氏,在山东分布最集中。当今孔姓人口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7%,总人口大约有231万。

得姓始祖孔父嘉,本为子姓,为商纣王庶兄微子启之后裔。西周初期,纣王庶兄微子启因正直贤明被周公封于商丘,建宋国。微子启死后,其弟衍继位。衍玄孙正考父有一子名嘉,字孔父,宋穆公时任大司马,后因太宰华督作乱而被杀,当时孔父之子木金父年纪尚小,由家人怀抱逃至鲁国。木金父长大后遂以父亲之字为氏,称为孔氏。再传至五世孙叔梁纥时,生有一子,即孔子,此一支为孔氏正宗。孔父嘉遂被后人尊为孔姓得姓始祖

一、姓氏意义与原始图腾

孔的本义是通,从子从乙,乙是一种候鸟,也就是今天的燕子,古人认为乙鸟的到来预示要得贵子,故乙亦称请子鸟。在金文中,孔字像乙鸟朝小孩飞来之形,左边的小孩的头角上有孔洞。郭沫若认为这个小孩头上的空洞表示囟门,又称顶门,婴儿头顶骨未合缝的地方。引申有通达、洞穴、门径、深远、美好等词义,比如最美的鸟称为孔雀,最大的包容称孔德。

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支氏族为子氏族,是以乙鸟为氏族原始图腾,以子为姓,是商人的始祖,其后代建立了商朝。孔氏族分自子氏族,所以孔氏族的原始图腾仍是乙鸟,当然孔的通达和嘉美之意也是氏族所期望和崇拜的。

二、姓氏起源与发展传承

孔姓主要有五个来源:姜姓、子姓、姞姓、姬姓和妫姓。

第一支出自姜姓。相传黄帝史官孔甲著《盘盂篇》,可见在远古时代有孔姓。女娲氏时代在黄帝时代之前,女娲氏未期已有共工氏族,历黄帝,颛顼、尧舜,共工氏族一直活跃于华北地区。共工氏族的首领也称呼共工,据说姓姜,孔为其氏,黄帝之臣孔甲或出自共工氏族。这支孔氏的历史至少有5000年,又有一支姜姓孔姓,春秋后期齐景公大夫孔虺出奔莒国,也是姜姓孔氏。

第二支源自子姓出自成汤之后成汤取代夏建立商朝,其祖契相传为帝喾次妃简狄吞乙鸟的卵而生,赐姓子姓。成汤故名履,字太乙。其后裔以子加乙为孔氏。子姓孔氏的历史至少有3600年。

又,西周初周成王封商纣王之兄微子启于宋,以继承商的烟火。微子启之弟微仲衍之曾孙为宋公,潛公的六代孙孔父嘉。孔父嘉为宋殇公时大司马,后为太宰华督所杀,其子孙遂以其字为氏。孔父为避祸逃到鲁国,成为鲁国的重要家族。这支子姓孔氏的历史有2700多年。

子姓孔氏是组成当代孔姓的最重要的成分,因为大圣人孔子出自这支孔氏从春秋至秦汉,孔子的学说深入人心,故这支孔氏一支独放,其他的孔姓默默无闻而均湮没于子姓孔氏之中,后世无从稽考,

第三支出自姞姓。黄帝之子得姓者十四人,其中一姓为姞。姞姓氏族的裔孙伯在西周初被封在南燕,故地在晋郑之间、在今河南武陟西北,常与姬姓通婚,后为郑国所灭。其族奔卫,世为卫卿卫成公时大大孔达:也称孔庄叔,卫公时大夫孔,均为姞姓之后。姞姓孔氏有2500年的历史。

第四支出自姬姓。春秋时郑文公时郑大犬孔叔之族为孔氏。姬姓孔氏的历史有2600多年。

第五支出自妫姓。春秋时陈灵公时陈大夫孔宁之族为孔氏妫姓孔氏有2600年的历史。

三、民族融合与基因融入

外族基因流入孔姓的事件非常少,直到清朝时才发生孔姓中融入外族血液的事件:清朝满洲八旗温屯氏、温都氏等氏族集体改为汉姓孔氏,其族多数汉化为东北的孔姓汉族。

四、历史迁移与人口繁衍

先秦时期,孔姓主要活动在山东、河南。秦汉以后,孔姓很快散播到河北、山西、湖南、广东等地。三国两晋时,孔姓迁移到浙江,江西等东南地区唐宋时,孔姓播散到全国各地。清朝初期,孔姓进人台湾地区。

宋朝时期,孔姓大约有2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8%,排在第七十位。孔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孔姓总人口的66.5%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这两省大约占孔姓总人日的77%:其次分布于江西,陕西、河北、山西等省。全国形成了以儿东为中心的孔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孔姓大约有21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3%,排在第八十六位。宋、元,明600余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孔姓人口增长速度几乎为零。山东仍为孔姓第一大省,约占孔姓总人口的23.1%,主要分布于山东、江西,江苏、浙江,这四省孔姓大约占孔姓总人口的64%;其次分布于甘肃、山西等省:宋、元,明600余年,其人口主要由北向南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以山东为中心的鲁赣苏浙孔姓人口聚集区。

五、当代分布与姓氏图谱

当代孔姓人智约有231万,列全国姓氏第一百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17%。从明朝至今600余年中孔姓人口由21万增到231万,增长了11倍,孔姓人口的增加速度低于全国人口的增加速度。自宋至今1000余年中孔姓人口增加率呈^形,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两省,大约占孔姓总人口的31.8%;其次分布于江苏,广东、安徽、河北,这四省集中了孔姓总人口的24%,全国形成了以山东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孔姓分布圈。

六、郡望堂号与楹联家训

1、郡望堂号

孔姓的郡望是鲁郡。孔姓的堂号有阙里、至圣等。“阙里”和“至圣”堂号均出自大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孔子生于山东曲阜的阙里,又被历代帝王册封为“大成至圣”。

2、宗祠楹联

东山振铎;北海称尊。

两部鼓吹;五经撰疏。

齐名六逸;奕叶万年。

冲远列凌烟之班;巢父钓珊瑚之树。

幸问一龙,诗礼真传,自周鲁以来,理学名儒照青史;复敦三物,子孙纯嘏,迁秋浦而后,瓜缅椒衍遍红尘。

3、族规家训

孔氏列祖,源远流长。国法家规,紧记心上。

遵纪守法,莫乱朝纲。爱国爱家,忠孝莫忘。

孝敬父母,长幼相帮。礼义廉耻,四维必张。

君子风范,能忍谦让。为官为吏,恶惩善扬。

夫妻平等,祸福共当。兄弟姐妹,互谦互让。

乡邻四党,和谐至上。邻里有事,竭力相帮。

为人处世,自立自强。光明磊落,胸襟坦荡。

戒斗戒讼,为善为良。戒赌戒淫,身心健康。

耕读并进,振兴家纲。扶贫帮困,共奔小康。

兴我族门,为祖争光。先祖有灵,佑尔后昌。

目前国内外的图书馆和其他单位正式公布收藏了孔姓族谱111部。

七、姓氏名人与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孔姓历代名人194名,占总名人数的0.43%,排在名人姓氏的第五十四位。孔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51%,并列排在第四十八位;孔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1%,并列排在第一百二十四位;孔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并列排在第八十九位。

最负盛名的孔姓历史人物

春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者孔子;战国魏相孔慎:秦朝博上孔鲋:西汉大司农孔仅,大臣孔光,经学家孔安国:东汉冀州刺史孔郁,文学家孔融;南北朝齐文学家孔稚圭;唐朝经学家孔颖达,宰相孔纬;北宋说唱艺人孔三传;清朝定南王孔有德,戏曲作家孔尚任,经学家,音韵学家兼数学家孔广森;民国政府行政院长孔祥熙。

冯志亮,字启玄(一字德恭),笔名禾子尼,号渤海居士,北京大学特聘教授,启玄国学社创办人,姓氏文化学者、姓名学专家、当代诗人、修谱师、品牌推广人、网络新闻营销奠基人和发展者。

2013年冯志亮先生受聘为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院、北京大学宗教文化研究院与哲学系特聘教授。冯志亮先生涉猎广泛,书法造诣深厚,并热衷于文学历史,亦是一位古体词人和家史家谱研究专家,著有《渤海诗词集》《冯志亮与蓝海观点》《次时代的网络新闻营销》《百家姓寻根手册》《家史家谱编修实务》《传记写作实例分析》《怎样修家谱》《怎样编家史》《怎样写自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