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呼吸科特色”如何治疗重症肺癌。

呼吸系统肿瘤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而肺癌是呼吸系统癌症中的一种。由于呼吸系统肿瘤在确诊时大部分都已是晚期,使得治疗更加困难。为提高全国呼吸系统肿瘤领域医师临床诊治水平与科研能力,更好地造福人民群众,2023年6月2日-3日,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2023年会、广东省呼吸与健康学会肿瘤专委会成立大会暨第五届粤港澳大湾区呼吸肿瘤诊治新进展学习班在广州隆重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 大会现场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承志教授作为呼吸肿瘤领域的知名中青年专家、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诊疗部主任、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副主任,率先在国际上提出了重症肺癌等新概念,开辟了肺癌诊疗的新领域。在大会上,周承志教授表示呼吸肿瘤协作组已成立近五年,得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呼吸科肿瘤相关的各个学科大力支持和配合。2021年,《重症肺癌》专刊开始发布,汇集重症肺癌临床诊疗的中西方视角,代表“重症肺癌”作为一个正式的临床概念开始被逐步、广泛认可。随着新型抗肿瘤药物不断涌现并进入临床,肿瘤药物相关肺损伤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为了正确认识、鉴别并及时处理抗肿瘤药物相关间质性肺病,国内多位专家经过多次研讨,最终达成《肿瘤治疗相关肺损伤诊疗专家共识》。值此契机,“医学界肿瘤频道”特邀周承志教授就“重症肺癌、肿瘤治疗相关肺损伤及肿瘤呼吸病学”相关话题,为广大临床医生分享学术见解。

呼吸科擅长全程管理,

在肺癌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呼吸科疾病谱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肿瘤疾病成为医院呼吸科的重要病种。周承志教授表示,肺癌是一种呼吸系统肿瘤,非常容易引起并发症的发生,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容易出现肺损伤等事件,因此肺癌的全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传统呼吸科医生往往只关注患者的并发症,例如感染、肺栓塞等,而抗肿瘤治疗交给了肿瘤专科医生负责。如今,临床医生不仅要注重肿瘤的精准治疗,还需要针对肿瘤合并的全身疾病,特别是呼吸系统疾病进行全程综合管理,呼吸学科在此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呼吸科往往是肺癌患者的首诊科室,呼吸科在呼吸系统肿瘤诊疗中的重要价值逐步得到重视。随着患者生存时间越来越长,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相较其他科室,呼吸科在全程管理方面的工作经验丰富,在肺损伤、肺部感染等肺癌并发症的处理、呼吸重症支持治疗等方面拥有专科优势。在诊断方面,呼吸科医生通过呼吸内镜小标本的获取,有利于病理科医生进行病理分型以及分子分型,从而指导后续的精准治疗。在治疗方面,呼吸科医生可通过支架、介入等多种手段,处理肺栓塞、感染等合并症和并发症。

晚期重症肺癌的全程管理

要走“呼吸科特色的肺癌诊疗”之路

随着靶向药物的问世和驱动基因的明晰,精准治疗理念也正在不断得到深化。从呼吸科角度,周承志教授认为靶向治疗属于精准治疗,肺癌的靶向治疗选择丰富,常见的靶点有EGFR、ALK、ROS1、MET、BRAF等,越来越多的少见靶点被检测出来,并且已研发出针对性的靶向药物。ALK是第一个将肺癌实现慢病化的靶点,目前也研发出一、二、三代ALK靶向药物,2022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亚洲会议(ESMO ASIA)公布了阿来替尼的临床数据[1],一线治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达41.6个月,开启肺癌靶向治疗新时代。随着肺癌靶向研究的继续深入,患者的中位PFS将越来越长。肺癌管理也逐渐开始进入“慢病化”时代,周承志教授相信存在其他靶点的肺癌患者也将会实现慢病化管理。

面对长生存的肺癌患者,贯穿早筛、早诊、早治、随访的全病程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周承志教授指出,对于晚期重症肺癌的全程管理要走“呼吸科特色的肺癌诊疗”之路。重症肺癌需要呼吸科的各种支持,如呼吸内镜介入、肿瘤血栓诊疗、呼吸重症支持等。重症肺癌患者在免疫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免疫性肝损伤、免疫性胃肠炎,需要多学科诊疗(MDT)的共同支持,其中呼吸科在肺癌MDT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过去,专科医院在肿瘤治疗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靶向免疫治疗的不断发展,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重症肺癌患者越来越多,全程管理的重要性愈加凸显,综合型医院可以为肿瘤患者的全程管理提供更加完善的保障。

呼吸科治疗肺损伤优势明显,

推动基层呼吸科建设正在进行中

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肿瘤的治疗手段得到不断革新与丰富,切实延长了肿瘤患者的生存。同时,抗肿瘤治疗引起包括肺损伤在内的一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成为当前临床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周承志教授表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科收治的肿瘤患者中,非肺癌患者越来越多。全面有效的管理肿瘤药物相关肺损伤,不仅需要肿瘤专科医生,还需要呼吸科、影像科等众多学科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由肿瘤所引起的肺损伤等呼吸系统不良反应处理上,呼吸科有独特优势,可以为其他科室提高技术支持和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2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承志教授

在大会上,周承志教授表示正在牵头建立癌肺同治学院,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带动广东及周边省份基层医院为核心,上下联动,开展癌肺同治呼吸培训会、肺癌病例研讨会和基层医生进修班。推进呼吸科规范用药,最大化患者生存获益。

专家简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承志

  •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临床诊疗部部长,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肿瘤内科中心主任。

在国际上率先提出“重症肺癌”的概念,并牵头发表第一版“重症肺癌国际共识”。提出了“癌肺同治”“ PS评分具有可逆性和波动性”“抗肿瘤药物升降级”等肺癌全程管理理念。

学术任职:

  • 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 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肺癌工作组委员

  • 中国呼吸肿瘤协作组(CROC)秘书长兼青委副主委

  • 中国肺癌早诊早治能力提升工程专家委员会副主席

  • CSCO青委、患教委员会及老年肿瘤防治专委会委员

  • 广东省胸部肿瘤疾病学会肿瘤危重症专委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肺癌分会主任委员

  • 广东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

  • 广东省医学会肺部肿瘤学分会副主委

  • 广东省医师协会肿瘤内科分会副主委

  • 广东省临床医学会肺癌分会及真实世界研究分会副主委

  • 第一届“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第二届“人民好医生-肺癌领域杰出贡献奖”、第五届“羊城好医生”

参考文献:

[1] Zhou C,et al.Alectinib vs crizotinib in Asian patients with treatment-naïve advanced ALK+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5-year update from the Phase 3 ALESIA study.ESMO Asia 2022.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