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专家:

徐英春,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

王明贵,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

施 毅,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

一提到真菌,很多人会想到脚气,脚气就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但是,如果真菌侵入到人体内部,将会对健康造成更严重的危害。真菌会侵入人体组织、血液,并在其中生长繁殖导致组织损害、器官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引发侵袭性真菌病(IFD)。

2021年,印度报告了超过4.5万例毛霉菌感染病例,超过4300人死亡。毛霉菌病又被称为毛霉病,是指自然环境中存在的毛霉目真菌引起的系统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印度当局被指低估了这一疾病的严重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霉菌 图自veer.com

近年来,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实体器官移植、肿瘤化疗、广谱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患病率呈显著上升趋势。据统计,全球每年约3亿人罹患严重的真菌感染 [1] ,其中侵袭性真菌病年发病率约27.2例/10万例,且以每年0.9%的比例增加 [2] ,致死率高达27.6% [3] 。

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有两种

由于真菌感染临床表现不特异、检测技术有限以及早期发现难、治疗药物选择难、预后差等一系列问题,常出现漏诊、误诊,早期诊断、合理用药、抢先治疗是治疗疾病和抢救生命的关键。

侵袭性真菌感染主要与念珠菌和曲霉相关,占真菌感染的90%左右。

1、念珠菌

侵袭性念珠菌病发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因素就是念珠菌定植,尤其是在呼吸道、胃肠道、以及支气管穿刺点附近的定植。目前,我国住院患者中念珠菌感染发病率逐年增加,其中念珠菌血症是最常见的侵袭性念珠菌病,主要见于ICU患者、老年人和早产儿。

2、曲霉

曲霉发病的过程与念珠菌完全不同,它主要以孢子的形式通过空气吸入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几乎不存在曲霉定植的情况。侵袭性肺曲霉病主要发生在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宿主,易感人群主要包括慢性肉芽肿病、长时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实体器官移植患者、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慢阻肺、肝衰竭、肝硬化等患者。

侵袭性真菌病高危人群需留意

侵袭性真菌感染的易感人群为免疫力低下患者,多发生在血液、ICU、移植以及呼吸和感染领域,其中包括:

1、血液科病人,如骨髓移植、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

2、感染和呼吸科病人,主要集中为艾滋病、呼吸衰竭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3、ICU和移植病人,多为实体器官移植,大型手术和胃肠外营养的患者。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施毅教授表示,侵袭性真菌病是血液、感染、呼吸、重症监护等多个相关临床科室共同面临的难题。目前侵袭性真菌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且高危易感患者往往伴有基础疾病,对于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病、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和重症肝病等免疫功能缺陷的高风险群体而言,一旦合并侵袭性真菌感染,病死率高达39%-100% [4] 。

侵袭性真菌病早期症状不典型

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徐英春教授表示,由于广泛的抗真菌预防,我国侵袭性真菌面临着耐药菌增加、现有药物敏感性降低等诸多问题,广谱、强效是临床上对于抗真菌治疗药物的最大诉求。

对于患有恶性肿瘤、血液病、呼吸系统疾病、艾滋病和重症肝病等免疫低下的高风险群体而言,临床急需广谱、安全,既能够提高免疫调节作用、又能够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且使用便捷的治疗方案。

“侵袭性真菌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因此经验性治疗是对侵袭性真菌病患者最主要的治疗策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抗生素研究所所长王明贵教授表示,“尽早识别易感患者或怀疑患有真菌感染的患者并采取措施,对于降低与侵袭性真菌病相关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至关重要。而覆盖菌谱广且强效的抗真菌治疗药物对临床医生开展经验性治疗将起到极大助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王明贵所长(左二)、徐英春主任(右二)、施毅教授(右一)在圆桌讨论会进行分享

2023年6月,吉利德用于侵袭性真菌病治疗的药物安必速®(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上市,为我国侵袭性真菌病患者带来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新选择。该药物是两性霉素B的小球型单层脂质体,目前已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30年。临床使用经验表明,该药物能够全面覆盖曲霉、念珠菌、毛霉、隐球菌及多种少见真菌菌种,且罕见耐药,有望帮助医生更好地应对当前存在的临床挑战。

参考资料:

[1]Stewart AG and Paterson DL. How urgent is the need for new antifungals?[J].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 2021 Oct;22(14):1857-1870

[2]Webb BJ, Ferraro JP, Rea S et al.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in a US Health Care Network[J]. Open Forum Infect Dis. 2018 Jul 31;5(8):ofy187

[3]Lilienfeld-Toal MV, Wagener J, Einsele H et al. 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 New Treatments to Meet New Challenges[J]. Dtsch Arztebl Int. 2019; 116: 271–78

[4]徐媛, 陈敏, 廖万清. 中国侵袭性曲霉菌病流行病学现状[J]. 中国真菌学杂志, 2018, 13(1):4.